青綠色鸞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洶洶,帝心猶疑,遼東百戶,隻手遮明,青綠色鸞鳥,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幾日的朝堂風雲突變,始作俑者的朱由校此刻坐在御花園中,看著扔了一地的工具,以及不遠處已經翻落成一地零碎的精巧屏風,默默無言。
“陛下,”魏忠賢手裡捧著食盒,一臉諂笑:“這是奉聖娘娘親手為陛下下廚做的,要不要嚐嚐?”
“這幾日,京城有什麼新的言論,說來聽聽,”朱由校有些頹然的將手中工具扔在地上。
“額,”魏忠賢有些心虛的將食盒放在一邊,拱手道:“皆是一些無知百姓的流言蜚語,陛下不必當真。”
朱由校眸子一轉,沒有說話,只是斜睨魏忠賢一眼。
魏忠賢額頭冒汗,只能低聲道:“京中都言,韓爌身死,就如當初,當初.”
“當初什麼?”朱由校壓低了眉頭,疑惑道。
“猶如當初於少保身死”撲通一聲,魏忠賢跪在地上:“錦衣衛已經將其認抓捕,投入了詔獄,陛下不必當真。”
“呵呵,”朱由校冷笑一聲,眸中全是冷漠,此乃誅心之論,朱由校聽得太多了,已經近乎於免疫。
“陛下,還有一件事,”魏忠賢小心的抬頭看著天啟帝。
“何事?”
“南京方面,多有朝臣上奏,搭救楊漣,左光斗等人,同時錦衣衛傳來訊息,劉一璟等人組織應天府士子,欲進京死諫”
朱由校咬了咬牙,眸中殺意大起。
天下輿論洶洶,但是應天府是大明財稅中心,那裡可不能出亂子!必要時,人頭滾滾,朱由校在所不惜!
“陛下,有一件事,奴婢不知道當不當講,”魏忠賢繼續道
“有話直說。”
“信王殿下最新和楊漣等人走得很近。”
“嗯?”朱由校臉色終於出現一絲猶豫,揹著手起身踱步。
魏忠賢看著天啟皇帝猶豫不決的樣子,心中也是暗自猜測,這信王殿下果然在皇上心中有些分量。
“信王就藩地已經定下,傳旨讓湖州加緊建造進度,爭取明年時候,讓吾弟出京!”
“陛下放心,奴婢這就去辦!”魏忠賢磕了頭,緩緩起身。
正在此時,不遠處,皇后張嫣款步而來。
“妾身拜見陛下!”張嫣對著崇禎一禮。
“你怎麼來了?”朱由校擺了擺手,讓魏忠賢退下,自己則上前將皇后扶到椅子上。
皇后身孕,身子已經顯出了一些跡象。
“妾身聽說,最近朝局有些讓陛下煩心,特來陪陛下說說話,”皇后溫婉,以手撥動髮梢,輕啟朱唇:“朝局一亂,人心也跟著亂了,陛下.”
“你要勸朕,向那些個文人讓步嗎?”朱由校的臉色瞬間冷了下來。
“陛下,遼東局勢剛剛平復,人心剛穩,何必因為一件小事而壞大局?”皇后伸手輕撫在朱由校手上,溫言道:“而且臣妾相信琅國公無罪,就算讓那楊漣去查,又能查出什麼呢?如果最後真相大白,一來平復天下士子洶洶之心,二來可以讓琅國公洗脫罪名,如果陛下一意孤行,那麼豈不是讓琅國公無端背上這個罪名了?”
朱由校看著自家髮妻的清麗臉龐,近日那顆憤怒的心也漸漸平復下來。
“朕也相信,琅國公無罪,”朱由校輕嘆一聲:“可是那幫東林黨也太欺朕!”
“陛下若有不安,何不喚琅國公回京,當面對質即可,”皇后起身對著朱由校一禮:“臣妾,請陛下為祖宗社稷江山著想,安撫天下臣子心。”
朱由校定定看著自家皇后的俏臉,一時間也是猶豫起來。
畢竟,以一人對抗滿朝臣子,朱由校也是心累已極。
————
京城的風雲突變,遠在薊州府的王琦自然收到了訊息。
這些天,葉向高和孫承宗都給自己來信,強調此次事態之嚴重,聲勢之浩大,提醒王琦斟酌而行。
但是,徐光啟的觀察來看,琅國公看起來並沒有收到太多的影響,王琦幾乎每日都和自己一起視察薊州府百姓的從新安置情況,同時對於遼東難民的安置也先行一步開始執行。
這幾日,徐光啟和王琦在政事以及農事,軍務上多有探討,大有相見恨晚的意味。
按照徐光啟的建議,遼東的土地,目前可用的大約六百餘萬畝,如果朝廷能對遼東的地稅糧稅進行減免,同時鼓勵民眾種植,在遼東的難民完全可以回到遼東,一邊開墾荒地,一邊還可以自力更生,鞏固邊疆地界。
另一方面,科爾沁和明朝的的商貿活動已經日趨頻繁,大量的商人北上,想要分一杯羹,科爾沁以南,明朝疆土以北的地界,全是無人開荒的肥沃土地,如果朝廷能派人進行指導以及駐軍,那麼難民前往耕種,也是大有裨益。
而且,徐光啟近年正在研究了從交趾能地傳來的番薯作物的種植儲藏方式,也多次上書朝廷進行推廣,在其看來,此物若能大量種植,對於日趨寒冷的天氣,也是一種提前準備。
“唯一的缺點,就是此物不耐嚴寒,北方地界中,老夫已經在很多地方嘗試栽種,沒有一次成功,除非再往南去,靠近長江流域,才有大面積推廣的可能,可是南方多有水稻,也無人有興趣,種植此物.”徐光啟頗有遺憾的搖了搖頭。
“若是人造保溫棚呢?”王琦將手中的茶杯遞給徐光啟,開口問道。
“保溫棚?”徐光啟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咀嚼其意,倒是不難理解。
“以木質架樑,枝為船骨,再以泥土活水,蓋之以縫隙,將溫度與外界隔開,形成小範圍內的相對高溫,是否可以成行?”王琦用前世的保溫棚經驗,加之以當世的條件,加以解釋。
其實從漢朝時期,就有了在室內生火創造出人工溫室,然後種植蔬菜的方法。漢朝時期就能在溫室種出二十多種蔬菜,韭菜、生薑、木耳、冬葵、大蔥等,已經很豐富了。但成本十分昂貴,出產量也是很低。到了元朝,開始出現用高粱杆做成“大棚”用泥土把高粱杆大棚培起來,用動物糞便在菜地上鋪滿保溫,這種技術的進步比漢朝更省錢,更加大了反季節蔬菜的種植。
但是綜合來看,也是達官貴人專屬,對底層百姓來說,成本依舊是太過昂貴。
不過王琦的話,卻是令徐光啟眸中一亮。
若是能改造保溫棚降低製造成本,則番薯作物,必然能夠大規模的推廣此物。
科學家向來行動派,徐光啟聽到這個建議,立刻摩拳擦掌,想要去嘗試一番。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