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4章齊國之殤田代姜,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論如何,趙國在齊國的使命也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而隨著齊國第一批足足三十萬擔糧食和楚國送出的十萬擔糧食安然送抵淮泗郡,可以說,趙國的糧食危機基本上已經在實質上得到了解決。
緊接著,從中山郡和代北郡,趙括調集了大批的軍械,按照約定,送往了齊國。當然,這批軍械之中,主要還是以刀劍盾牌為主,「科技含量」較高的鎧甲和弓箭、箭矢的數量,堪堪只夠武裝一萬多人而已。
不過,這樣的結果,已經很令齊王滿意了,當即就把這批軍械武裝給了自己的王宮衛戍部隊。
看齊王急迫的樣子,這批軍械似乎也沒有看起來的那般簡單,而齊國,也遠非一句懦弱可以全部概括。
一切的不合理,實際上都有著它極為合理的原因。有些隱藏在更深的內部,有些則是歷史的欠賬。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天涼好個秋」,總要到中年的午後,才能感受那秋意的濃烈,恍然間,才知道,那微微的清風吹來的是那個午後的朗朗書聲。
人如此,國亦然。
如今的齊國可早就不是姜尚的齊國了,而背叛者最怕的也恰恰就是背叛。
田氏代齊,不管如何美化,也終究是一場異姓的叛變,而作為篡位者的田氏,歷代齊王,最怕的就是有人有樣學樣地將他也趕下去。
這也是齊王不得不將田單這位將齊國挽救於水火的重臣排擠出齊國的原因之一。
可偏偏,這代齊之旅中,有著太多的從龍之功,而田氏也為了代齊許下了太多的承諾。
如果說楚國是楚王與各大貴族公分國家,那麼對於齊國而言,則是齊王與各大家族共治國家了。
雖然齊國的家族在領地的權利不似楚國的貴族那般幾乎是個小王國的存在,但齊國的各大家族在國事上的參與,甚至是軍隊上的把控,甚至必楚國還要更甚。
在楚國,貴族們雖然可以在自家的封地裡無法無天,但楚王一聲令下,願不願意、盡不盡心且另說,但該出兵還得出兵,該出糧還得出糧。
可在齊國,直接就在源頭上鎖定了齊王的權利。
想要開戰?可不是你齊王說同意就同意的。這也是導致五國伐齊,齊國慘敗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齊王因為得位不正的緣故,必須依靠這些家族,這也就導致了齊王的權利遲遲得不到擴張的原因。
齊湣王終其一生,想要做的,從來不是什麼東帝,而是從這群大臣的手中收回本該屬於君王的權利。
而想要收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戰爭,尤其是對外的戰爭。
一旦戰爭打響,齊湣王便處於道德的制高點,任何違揹他意志的事情,都會被視作掣肘戰事的行為,齊湣王自然可以光明正大地進行打擊了。
於是,公元前301年,齊湣王剛即位,齊將匡章就率領齊、魏、韓聯軍大破楚軍於垂沙。
緊接著,版圖得到了大大擴充的齊國,根本沒有停下的意思,隨即便與秦國戰作了一團。公元前298-公元前296年,在齊湣王的帶領下,齊、魏、韓三國聯軍甚至一度圍困了秦國,並最終攻破了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應該說,直至此時,齊湣王的收權之旅也算是順風順水的了。
可緊接著,燕國就向齊國發動了進攻,莫名其妙地,就讓羸弱的燕軍攻到了齊國的腹地。
要知道,齊國既然敢打秦國的主意,那肯定是預料到燕國這個小弟在危急時候下場的可能的。.z.
可明明已經有所準備的齊國,就被燕軍輕易地突破的邊境防線,深入到了齊國內部。
好巧不巧,秦國那邊求和的國書就已經遞到了齊
王的案頭。雖然不願,齊王也只能召回大軍了,先把內部的燕軍解決掉。
而這隻燕軍,也卻是被回援而來的齊軍輕易擊敗。就這樣一隻戰力羸弱的燕軍,怎麼突破齊王在邊境佈下的大軍?
答案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有內女幹!
確切地說,應該是齊國的大臣們總算是看清了齊王假戰鬥、真奪權的意圖後,對齊王展開的反擊。
自然,作為掌握著國家機器的大臣們,已經出手,就不可能這麼輕易地收手。
很快,「田甲劫王」的惡性政治事件發生。
顯然,田甲作為王室成員,根本沒有劫奪齊王的動機。可偏偏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與齊王所倚重的想過,同為王族的相國田文交好。
如此做來的目的自然行業就不言而喻了。齊國的大臣們就是要利用田文這個無足輕重之人,離間齊王和他的想過田單。
事情也果然如同他們所預料的那般,田文被迫出走。
適時的,那個將要腰佩六國相印,實際上卻是個死間的男人,出現在了齊王的面前,帶著滿腹的才華,滿滿的誠意和宋國這塊膏腴之地,緩緩向齊王走去。
能得到齊王的信任,這顯然是不容易的。
這其中固然有蘇秦的智謀,但蘇秦這個間諜再厲害,到底也是他國之人,齊王又豈會完全地信任?
而其在齊國這麼多年,怎會留不下任何的蛛絲馬跡?
既然有蛛絲馬跡,為何從未有臣子向齊王勸阻過?
只有一種可能,作為外來戶的蘇秦,在進入齊國朝堂的一刻起,就成為了齊王對付老舊勢力的不二人選。
從齊王后續膨脹的信心中,不難看出蘇秦很出色地完成了屬於他的任務。而這個前提,現實是蘇秦憑著自己機敏的頭腦,也著實為齊王再度收回了不少的權利。
只可惜,這是一枚有毒的魚餌。
所有的努力與付出,蘇秦只是為了將最後的一道菜端到齊王的面前——宋國。
出於對蘇秦的信任也好,出於貪心也罷,齊王很快便鑽入了蘇秦的全套之中。
只是,即便是攻宋也處處透露著詭異。
一攻宋國,尚且可以說是齊王為利所動;
二攻宋國,也可以說是齊王不甘心就這麼離去;
可是三下宋國,寧願將所有盟友都得罪,就只能用失心瘋來解釋了。
可,明明齊王正值壯年,根本不可能忽然間變得愚昧了起來。
顯然,伐宋,又是一場跟攻秦一樣的戰鬥——看似是一場對外的戰爭戰,而實際上,卻是齊王試圖透過對收攏權柄的又一次嘗試。
一次次伐宋,齊王藉著各國的手,逐步收攏著權利。
但與此同時,卻也讓齊國的大臣們徹底地看清了齊王的意圖。
於是,本該循序漸進的戰鬥變成了齊國驅趕趙、魏,獨吞宋境。
失去三晉支援的齊國,轉過年(公元前286年)就遭到了五國聯軍的進攻。
當然,即便到了這個地步,齊國依舊還是強大的,常年的征戰裡,齊王手下的軍隊倒也不是烏合之眾,相反,五國聯軍這邊,卻是分了兩大陣營,秦燕自然是一起的,而三晉又有著另外的想法。
而聯軍又是遠道而來,即便齊軍的兵力稍弱,卻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的。
不說大勝聯軍,起碼能保證小敗甚至是不敗才對。
可偏偏,齊軍大輸潰敗,齊王積攢了多年的家底瞬間化為烏有。原因確實那齊軍主將觸子,畏戰而逃了。
敗了也就敗了。
秦
軍還被攻破過函谷關呢,不也起來了!
繼續節節抗擊,一面拖延敵軍,一面調集部隊、堅守都城就是了。
齊國畢竟是大國,沒有誰能一口吃下齊國,而且五國遠道而來,總歸還是要撤退的。
可奇怪的事情卻又發生了,齊國境內的城池,幾乎是望風而降,五國聯軍幾乎兵不血刃地就抵達了臨淄城下。
然後,城又破了。
那就逃亡吧。
輾轉在衛、鄒、魯國都不受待見也就算了,好容易回到了齊國五都之一的莒都,身邊甚至連一兵一卒都沒有了(以楚國將領淖齒為相,試圖以楚兵反擊,只能說明在齊國,齊湣王幾乎是孤家寡人了)
而楚國將領淖齒卻是將其給虐殺了。
誰給他的這個膽子的呢?
要知道,楚懷王被餓死在秦國,從此秦趙徹底交惡;而虐殺一個尚未亡國的國君,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更可笑的是,自齊湣王一死,齊國的大臣們忽然間就冒了出來,一隻只部隊也迅速得以組建,齊襄王幾乎是立刻就登上了王座。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
田單在即墨練兵,連下失地七十餘城,最終為齊國復國。
可以說,齊湣王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跟齊國的大臣們抗爭,試圖收回王權。
只可惜,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失敗了,更是得了一個「湣」的惡諡。
自然,作為齊湣王的後裔,如今的齊王,既有著繼承父祖遺志的野心,卻也有著深刻的教訓,輕易之間,不會再動搖國本。
這也就導致了齊國在之後的日子裡一直漠視六國爭端。
不過,齊王到底也是王,不管是出於繼承遺志的考慮,還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為自己增加籌碼,也是必然的。
於是,也就有了齊王要利用趙國使者收糧一事,在臨淄,狠狠地割一把韭菜的事情,也就有了齊王將從趙國運來的軍械裝備優先整備給自家軍隊的事情。
這些事情倒還不至於引起大臣們的反撲,卻也再度引起了大臣的警覺。
一番拉扯,在齊國的君臣之間已經在所難免了。
這些情況,很快便透過細作傳到了遠在邯鄲的趙括的耳中。這樣的一個齊國,趙括顯然根本不用去擔心它會不會有崛起的一日。
當然,這些,卻跟現在的趙國無甚關聯了。
因為就在齊國的糧秣終於離開邯鄲,運往了九原,趙括還未來得及喘口氣之時,這邯鄲城中,卻是迎來了一隊不素之客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