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章 有勞仲父去對付儒生吧(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陛下別忘了,各郡國還有郡國學,而郡國學之下還有校、庠、序。”
霍光掰著手指頭,慢慢地往下數著:“這還只是官學,除了官學之外,還有私人所辦的私學,零零總總,三輔地區的儒生恐怕就有萬餘人。”
“再加上儒生在鄉間本就有威望,說不定還能煽動起更多不明所以的百姓。”
“陛下還覺得這是一個小數目嗎?”霍光反問道。
“儒生都是明事理的人,恐怕未必都會反對給孝武皇帝上廟號吧?”劉賀試探著問道。
“所以老夫才說,陛下此事做得太急躁了一些,儒生中當然有許多人支援給孝武皇帝上廟號,但是當陛下把夏侯勝下到詔獄裡的時候,事情就變了。”
“儒生們爭論的焦點,就不是這上廟號了,而是陛下對儒生的敬與不敬了!”
霍光話音剛落,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突然陰雲密佈,從東邊吹來的朵朵烏雲,遮住了清涼殿,遮住了未央宮,遮住了長安城。
風驀地刮起來,吹在殿門和殿窗上,來回地碰撞,發出令人煩躁的響聲。
內官和奴婢們手忙腳亂地關窗關門,一陣忙碌之後,終於才把嘈雜鎖在了門外。
“陛下,起風了。”
霍光看了一眼窗外,似乎意有所指。
劉賀掂量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如果真的爆發一場波及甚廣的儒亂,那麼自己是絕不可能平息下來。
國人暴動這四個字出現在了劉賀的腦海中,讓劉賀不禁有一些擔憂。
到時候,這霍光不會把自己扔出去做替罪羊吧?
帶著疑惑和焦慮,劉賀有些膽怯地問道:“仲父,如今,該如何做才好。”
“陛下覺得該如何做呢?”
劉賀是頭一遭當皇帝,史書是語焉不詳,將給上廟號這件事寫得非常簡略,他哪裡想得到,會牽扯到這麼多的人。
面對這種情況,劉賀目前還想不出太多的辦法。
但是,看著霍光那篤定的表情,劉賀明白過來了。
霍光剛才是嚇自己的。
如果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那動搖的不只是劉賀的大漢,動搖的也是霍光的大漢。
那麼,劉賀還得示弱,讓仲父主動出來替自己背鍋扛雷。
“要不然,朕將夏侯勝放出詔獄,再恢復夏侯婉兒的婕妤封號?”劉賀試著問道。
“如此一來,儒亂自然是沒有了,但陛下在儒生的面前,可就再也立不起來了,也別想著給孝武皇帝上廟號了。”
“那朕就效仿孝武皇帝,下《罪己詔》?!”劉賀顫抖著聲音,決絕地說道。
罪己詔就是天子向世人認錯的詔書,是平復民憤的最後的工具。
“陛下,大漢天子,從來沒有誰下過罪己詔。”
“孝武皇帝……”
“陛下錯了,從來都是《輪臺詔書》,通篇都無罪己二字,何來罪己詔的說法,那都是儒生杜撰出來的罷了,如果陛下真下了罪己詔,不只是現在會被世人看作軟弱無能之君,在日後的史書上也會是一個昏君的。”
劉賀假意有些頹喪,這都不行,還能如何?
但是暗中回想著霍光剛才的話,劉賀似乎找到了一絲不滿,這霍光對儒生似乎也有不滿。
“仲父,可有良策?”
霍光淡然一笑,捋著自己那一把美髯,說道:“陛下,要狠就得狠到底,讓那些儒生不敢造次。”
最初,劉賀還因為自己聽錯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在他看見霍光臉上那若有若無的殺意時,才明白自己沒有聽錯,而對方也不是在開玩笑。
恰好此刻,一道閃電從空中劈過,發出轟隆隆的響聲。
“陛下,天子可以認錯,但是不能被別人逼著認錯。”
“給孝武皇帝上廟號沒有錯,夏侯勝煽動賢良文學詆譭孝武皇帝才有錯,只要分毫不退,此事就能輕鬆化解。”
那些還沒有露面的對手,想抓住皇帝對儒生不敬的事情做文章;那麼朝堂就應該說死夏侯勝有欺君的大罪,把他下詔獄不是對儒生不敬,而是按律行事。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轉移矛盾,分而治之,這是亙古不變的好辦法。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雨點不停地砸在頭頂的屋簷上,讓劉賀都不免抬頭,看了看,有些擔心那屋簷塌下來。
“仲父的意思是,讓朕強硬到底?!”
“錯了,此事由老夫來強硬,陛下只需要安坐未央宮即可。”
劉賀若有所思,霍光果然比自己還要在意朝堂的權威。
果然,在上廟號和立朝堂之威這兩件事情上,霍光和劉賀是站在一起的。
劉賀想起了上官桀那謀反的案子,霍光不會是要大開殺戒吧?
“仲父,朕不想讓太多的人因此而死。”
“儒生對天下頗為重要,老臣是知道的,當然不想如此行事,但倘若真的有人想作亂,老臣自會見機行事的。”
劉賀安定了許多,默默地點了點頭。
既然有霍光在前面擋著,就不用擔心做得過火了,既然霍光想要立威,那就讓他立個夠。
……
長安的這一場暴雨下足足下了五天五夜,而且下的不只是雨,還夾雜著拳頭大的冰雹。
護城河的水漲了起來,無數破舊房子的屋頂都被砸得支離破碎——就連未央宮北闕都被一道列缺劈得漆黑。
七月二十,雨終於是停了,但是天卻始終是陰沉著的。
層層疊疊的烏雲密不透風,如同厚厚的麻布一樣,蓋在長安城的上空。
在尚冠裡北邊的一處兩進兩出的宅子裡,氣氛頗為壓抑。
正堂之上,聚集著幾十個儒生,其中坐在上首位的是宅子的主人——夏侯建,他是夏侯勝的侄子,自幼就跟隨夏侯勝學《尚書》,如今是太學裡的博士官。
而分坐在下首位近處的六個人分別是《易經》博士田王孫、《穀梁經》博士胡常、《魯詩》博士薛廣德、《齊詩》博士食生、《禮經》博士後蒼和《公羊傳》博士顏公孫。
而在更靠後靠外的榻上,以至於一直到堂外的廊下,是幾十個更年輕的博士弟子。
不管是四旬左右的諸位博士,還是二三十歲的博士弟子,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凝重的表情。
博士之官,古皆有之。
即使在暴秦的時候,朝中就有幾十個博士官。
但是,在秦漢之交,出任博士官的人選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只要是有豐富的學識就可以出任,至於你學的是哪一家的學問,並不是多大的事情。
但是孝武皇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博士被定為五經博士,而出任此官職的人,必須是在儒學五經某一經當中有深厚造詣的人。
最開始,五經博士只有五人,但是隨著《詩》分為《齊詩》和《魯詩》,《春秋》分為《穀梁傳》和《公羊傳》,五經博士實際上有七個。
平時,五經博士在太學給從各地選拔上來的三百博士弟子授課,並不參與政事,品秩為六百石,而博士弟子的品秩為兩百石。
太學則由太常寺管轄,長官是品秩為比千石的太學令。
雖然有品秩,但是不管是太學令、博士還是博士弟子,都沒有任何的實權。
沒有實權,不代表沒有權力。
由於五經博士都是頗有名望的治經大儒,很多時候承擔著為朝堂詔令提供依據的任務,所以在儒生當中有不小的影響力。
今日,五經博士齊聚在夏侯建的家中,自然是為了夏侯勝下詔獄的事情而來的。
今天四更一萬字,這是第一更,第二更三分鐘後。後兩更在下午。
再次說一下,西漢大儒的記載很少,文中涉及的儒生事蹟都為虛構,qiewudangh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