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03 心腹,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可惜他們的眼光太短淺,閱歷更少,看不出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就算皇帝本人也無法完全罔顧朝臣們的意思,更不能無端違背祖宗法度,自己這個皇長子不光有當太子的希望,還很大。

老話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不,小命白白丟了。在紫禁城裡做為最低階的太監和宮女,時不時死幾個真沒人過問,別說上達天聽,估計連後宮之主也懶得搭理。

這件事過後,洪濤就開始悄悄關注這個叫王安的宦官了,最終從皇后身邊的宮女口中得知了一部分情況,然後就知道他到底是誰了!

王安,河北保定府雄縣人,八歲入宮拜在御馬監監丞周平門下。周平是誰洪濤不知道,可週平的師傅卻大大有名,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

洪濤上輩子在小院裡閒來無事,騎著電三輪走街串巷收了不少舊書,堆了滿滿一床,且每本都至少讀一遍,內容涉及了文學歷史經濟科技等各個方面。

除了打發時間之外,根本原因還是在為下一次穿越做準備工作。前兩次穿越到古代之後,對當時的文化、歷史事件、皇帝大臣缺乏瞭解,在古代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方面更是半竅不通,很難融入社會。

雖然經過近十年的充電,依舊達不到飽讀詩書的程度,也沒把毛筆字練好,更不會吟詩作對,卻也沒有用功的不是,至少對歷史朝代的名人大家有了足夠的積累,勉強能算二手歷史愛好者。

凡是比較熟悉明朝歷史的必然躲不過去一個人,萬曆朝內閣首輔張居正。這位首輔大臣輔佐嘉靖、萬曆兩朝皇帝展開改革,並取得了不小成績,史稱萬曆中興。

但以明朝的高層構架,光有內閣首輔和皇帝進行改革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他們中間還夾著個非常重要的潤滑機構,司禮監。馮保就是和張居正一內一外配合默契的宦官頭子,至少沒怎麼扯後腿。

不知道是不是同為河北老鄉,王安在入宮之後剛開始還是挺順利的,萬曆六年,剛剛十歲的他被推薦到內書堂上學,這是個專門為宦官提高文化水平的地方,也是進入司禮監的必經之路。

原本明太祖朱元璋是堅決反對宦官識字的,可是自打朱棣登基之後就把這個規定給打破了。相對於總和皇帝爭權奪利的文官集團而言,性格執拗的永樂皇帝更喜歡重用聽話的宦官做事,並把這個傳統連同基因一起傳了下來。

可宦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嚴重阻礙了為皇帝服務的效率。宣德皇帝一上臺,立刻建立了內書堂,專門用來培養識文斷字的高階宦官。

既然是皇帝專門用來制衡文官集團的產物,那起點肯定不能低。內書堂每期招收二三百名年滿十歲的小黃門,由司禮監統管,請翰林院學士為講師。苦讀五年,經過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成績優秀者才能畢業,號稱內官的國子監。

能從內書堂畢業很不容易,成績優秀者通常先安排進入六科廊抄寫一段時間公文,有點像實習期。表現良好者會被選入文書房或者去給太子伴讀。前者將來很可能成為司禮監掌印、秉筆,後者則是妥妥的太子近臣,前途無量!

當然了,王安能成為自己的伴讀,在當時來看好像不算恩典,更像是一種發配,這也和他師父的師父馮保有關。張居正倒臺之後,馮保也跟著一起吃了瓜落。

雖然說小黃門剛進宮必須要認師父,王安當時只是個小孩,狗屁不懂,談不上是誰的餘黨,可畢竟掛著名份,被排擠到冷宮陪同樣不得勢的皇長子讀書很合理也很般配。

俗話說的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做為凡人,真不清楚天上哪塊雲彩下面有雨。老天爺沒有讓王安等三十年,僅僅七年就扔下來半張餡餅,準確的砸在了他頭上。

隨著皇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他自然而然就成了東宮侍讀,半隻腳已經踏入了司禮監的門檻,只要能確保太子平平安安繼位,前途必須一片光明。

到底是福是禍,除了外界因素影響之外,還得看自己對他滿意不滿意。就目前來看,經過七年的朝夕相處,基本還是滿意的。

做為伴讀,王安不光完成了本職工作,還超額了。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存在,景陽宮雖然依舊是冷宮,半點待遇也沒提高,卻不再像之前那樣四處都是窟窿,無論太監還是宮女愈發規矩並井井有條。

最主要的還是安全感,孤兒寡母,不光得不到照顧,還整天被一群心懷鬼胎之人環伺,那種提心吊膽的滋味,沒經歷過的人肯定無法想象。

就算是洪濤這樣死了也能繼續穿越的怪物,也曾經在無數個夜晚突然驚醒,總覺得屋裡有雙眼睛死死盯著自己,保不齊還有把刀子或者一根繩子,隨時隨地要致自己於死地。

不過要說完全信任,那距離還遠。除了必要的防備之心以外,洪濤還隱約記得王安在歷史上和臭名卓著的明末宦官魏忠賢有關係。到底是什麼關係真想不起來了,目前宮裡有頭有臉的宦官也沒有叫魏忠賢的。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在冷宮苦苦熬了十九年,今天終於算是熬出了點眉目,且身邊也有了一個勉強可以使喚的人,可喜可賀!

“萬歲爺給殿下安排了內官鄒義、李實、王國泰為伴讀,此時已到宮中候著了。”王安依舊還是那副不急不緩的腔調,並沒因為成為太子伴讀而喜形於色。

“這三人你都熟悉嗎?”果然是水漲船高,整整七年了身邊只有一個伴讀,剛剛冊封為太子立馬加了三倍。但洪濤並不覺得身邊人多就是好事,這三個人裡保證有皇帝、皇后或者鄭貴妃派來的眼線,說不定兩者皆有。

“鄒義、王國泰、李實均出自內書房,臣未曾謀面。”看來王安已經初步打聽過新來的三位伴讀是何來歷了,但也僅僅是初步,或者知道更多不想說。

“講讀經筵的大學士呢?”十九年來,只要是宮裡的事情洪濤從不主動打聽。木訥就要有木訥的樣子,裝就得裝全套,要是把什麼事兒都打聽清楚,嘴上還一個字不說,恐怕就活不到今天了。

但成為太子入主東宮之後,身邊除了要增加一些詹事府的官員和宦官之外,還會有至少一名有點名望的文官來講四書五經,通常而言這個職務是由翰林院編修或者內閣大學士們擔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夏攝政王

我愛吃肘子

昏君聽勸後,百官都麻了

一梵風順

一粒沙的剎那

七星快馬

篡蒙:我在黃金家族當國師

清閒自在時光

討蕩水滸志

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