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hapter11
山海十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 Chapter11,[19世紀]危險迷人“B先生”,山海十八,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Chapter11
這個夏夜註定被載入《班納特家族回憶錄》,如果將來會撰寫這本書的話。
簡與伊麗莎白為母親在教育態度上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而震驚不已,吃驚到都沒注意今天吃了哪些食物。
這頓飯還有一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之處,父親居然開始說起一長串話。
班納特先生不是啞巴,當然能發出聲音,但祖傳的長方餐桌作證,他成為父親後在餐桌上的話加起來都沒今天多。
是布蘭度引導了話題,“巴黎旅行尚在計劃中。父親,您對旅行有什麼心得建議嗎?”
班納特先生不熟練地摸索著家庭閒聊的節奏。
聽到布蘭度丟擲話題,他艱難地從記憶裡翻了翻為數不多的旅遊經歷,他沒去過比斯卡伯勒海濱小鎮更遠的地方,而且旅行感受也是乏善可陳。
不過,也能挑出一件“與眾不同”的往事。
“想起來恍如隔世,那是我14歲在公學讀書時的事,九月的一天和同學逃課去倫敦。”
1797年,倫敦已經是龐然大物,人口直逼一百萬大關。
在城市建設時,沒有皇家或政府機構指定街道的名稱,而把命名權交給了私人開發商。
班納特先生與兩個同學闖入倫敦城,兜裡沒準備幾英鎊。
隨意定了目標,去找一位親戚開的咖啡店。以前沒去過那家店,對它的資訊只知道位於「愛德華街」。
原以為僱傭車伕就能輕鬆抵達,但接連問了四個車伕,得到的回答讓他們傻眼了。
原來倫敦的地名有一大特色,主打一個“重複”。有很多條“愛德華街”,不知三人具體是找哪一條啊?
班納特先生與同伴對此毫無所知。
以前去倫敦都由長輩安排好行程,馬車直接送到目的地。哪想過倫敦遍地是“坑”,坑人的坑。
從上午九點開始,三人僱傭馬車一條條「愛德華街」試了過去,一直試到了下午三點多仍未找到目標。
又餓又累,兜裡的硬幣所剩無幾,讓三個人沒法再繼續尋找。最後的幾個硬幣是返回公學的車費,不能挪用。
於是改馬車為徒步。
問路,慢慢走,掙扎找最後一次,走向今天尋找的第23條愛德華街。
“回頭看是有些不可理喻,我們為什麼和自己過不去,一定要找下去呢?餓了,累了,就該返回公學。也許是年輕,就是有一股執拗。
那一刻,太陽西沉,薄霧從泰晤士河的方向蔓延而來。黃昏時分,霧氣沁入一抹夕陽的血色。走著走著,原本車水馬龍的喧鬧聲不知怎麼都聽不見了,我們似乎進入城市的斷裂空間。
倫敦街頭時不時騷擾人鼻孔的馬糞氣味也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股愈發濃郁的咖啡香。
那是一條不知名小巷,我們可能迷路了,沒看到愛德華街,但看到一家沒有招牌的咖啡店出現在血霧盡頭。
推開木門,進入後,背後竟然慢一拍地傳來風鈴聲。
門上的風鈴看起來普通,但細想好生奇怪。它不是在推門時響,而是在客人走入店內後才響。就像是打了個盹,睡眼惺忪地被吵醒。
當時,我們都沒注意風鈴的怪異處,都被店內場景驚呆了,像是誤入了不可思議的金屬機械世界。
店內沒有空蕩蕩,沒有其他活人,卻格外熱鬧。
桌椅在自動升降,操作檯發出各種聲響。
製作臺那側的整面牆遍佈金屬管道,更被齒輪、凸輪軸、槓桿、發條、氣缸等等填滿。
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咖啡機被槓桿拉動在自動磨豆。咖啡杯順著轉動皮帶,移到了漏斗下方,就聽到滋滋聲響,褐色液體注入杯中。
煮咖啡的水汽從頂端升騰,在室內盤旋成一股股白霧。彷彿有隻看不見的手,操縱著這些機械。
霧氣裡,一隻人偶突然跳上收銀臺。
我們都聽到了,它開口問:‘三、位、客、人,你們、要吃、什麼?’”
這一句人偶的疑問,班納特先生說得斷斷續續,卡頓到不似活人語,像是機械發聲。
“嘶——”
“叮!”
“哐當!”
一桌人,不知什麼時候都停止了進食,注意力都放在了班納特先生的往事上。
聽到此處,有人一不留神把手裡的刀叉磕到了盤子上,有人一不小心咬到舌尖,有人嚇得踢到了椅子腿。
“上帝啊!”
班納特太太先是捂住心口,大口喘氣,隨即伸手狠狠擰了一把丈夫的側腰肉。
“你可真會嚇人!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班納特先生痛得倒抽一口涼氣。
不得了,妻子進化了。對他從聲音攻擊,進化到上手了。
“我沒有故弄玄虛。”
班納特先生立刻澄清,“當時,我們聽到的就是這樣的聲音。”
布蘭度眼看偏題,把話題給拉了回來,“然後呢?那是一隻什麼樣的人偶?”
班納特先生放下了刀叉,抬起手比劃。
“大概比我的右臂粗一圈,穿著黑色小斗篷把全身都蓋住了,看不見它的腳。連衣尖頂帽擋住了木偶的上半張臉,只能看到它的鼻子尖尖的,嘴巴用黑顏料上色。腦袋是木頭做的。”
“我們被嚇了一大跳,文森特反應過來後衝向收銀臺興奮大叫,‘偉大的店主,請您告訴我,這是從哪買來的人偶。’
沒人回答。安靜的空氣令氣氛詭異起來,人偶總不可能活過來吧?隨著文森特發問,木偶卻突然倒在了收銀臺上,一動也不動了。”
布蘭度:有點意思,有些蒸汽朋克的味道了。
班納特先生繼續說:“大約過了一分鐘,布簾後方終於傳出了動靜。一位戴著面具的男人走了出來,自稱是店主。他的面具外形古怪。銀色金屬質地,上面密密麻麻鑲滿了各種機芯零部件,像是滾輪軸、小渦輪、螺絲釘等等。”
機芯面具遮住了咖啡店店主的整張臉。乍一看他就像是一隻機器人。
“繼木頭人偶,機芯面具店主把我們嚇得更厲害。但他說話的聲音正常又和善,帶著一絲德語口音。他說很抱歉自制的小東西嚇到了我們,請我們吃了一頓下午茶,這讓我們放鬆下來。”
莉迪亞聽到這裡,宛如被帶入了某個童話故事。
“那頓下午茶一定很美味吧?就像是森林木屋裡巫師做的特別小點心?”
“不,下午茶很一般。”
班納特先生敲碎小女兒的幻想。
“咖啡用最普通咖啡豆製成。齁甜的布丁麵包,甜到發苦,你絕不想吃第二口。如果說店主在機械設計上的才能是牛頓級別的,那麼他在烹飪上的才能就是砸到牛頓頭頂的那顆蘋果。”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比喻。
布蘭度更好奇人偶說話的原理。
“父親,您有沒有詢問那隻人偶說話的原理?是某種留聲裝置,還是店主在背後配音?”
班納特先生:“這個問題文森特也想知道,他問了店主,店主說等下一次我們到店內再表演一番。”
「下次一定」的後續往往是沒有下次。
布蘭度看到班納特先生說著微微抿唇,他的眉宇之間閃過一絲悵然悲傷。
她推測少年人的故事中道而止了。只能被經歷者深埋在記憶深處,不再探聽,一碰就隱隱作痛。結合班納特先生不愛社交的性情,恐怕早就與年少時的同伴分道揚鑣。
班納特先生用寥寥幾句交代了後來。
“逃課讓我們被罰清掃一學期的教學樓,老師看管得更嚴格。等到再有空去倫敦已經是來年的春天。
奇怪的是我們再也沒能找到某條「愛德華街」附近小巷的咖啡店,就連周圍的水果店、鮮花鋪也全部不見了。機械咖啡館的經歷就像是一場夢,湮滅在倫敦那隻龐然怪獸的口中。”
布蘭度不再追問,不是每一段故事都會有明確結尾。
她不認為這是一段奇幻經歷,更傾向於咖啡店在城市改建中消失了。
從1801年開始,英國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從已知的資料,在近三十年間,倫敦人口迅速增長。從世紀初的一百萬漲到了近兩百萬,並且還在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為了容納飆升人口,倫敦城的地理概念也在不斷擴大。不斷併入周邊空間,才有了後世人們認識的大倫敦。
這個過程中,某些街巷舊景的消亡實屬常態。
班納特先生沒能找到原址的原因也很簡單,他與同伴都有些路痴屬性,所以才會迷路拐進不知名咖啡館。
三人缺乏精準定位的能力,又遇上街巷改建店鋪被拆,外加倫敦道路命名混亂,想要再找到這家店的原址就如同大海撈針。
“怎麼會這樣……”
瑪麗猶如讀了一本新奇小說,正看到最精彩的部分,但再往後翻卻發現結局被撕掉了。
瑪麗渾身不舒服。不顧平時不敢向父親提問,這會主動追問:
“不可能是做夢。父親,您與同學不會做三個一模一樣的夢吧?他們怎麼說,真的沒有後續了嗎?”
“誰也說不清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確實有著一段相同的記憶,當時可以相互作證。”
班納特先生苦笑,“如今卻沒人能為我證明,更沒有後來了。公學畢業,我們都沒讀大學。文森特在熱氣球升空實驗中不幸墜亡。另一個人去了義大利,他在迎娶貴族小姐前被謀殺了。”
往事總是這樣。
開始,恰逢其會。有三位少年迷茫闖入倫敦,發現一家蒸汽朋克咖啡店。
結局,天各一方。只剩一箇中年男人留守朗博恩,過著平淡的鄉村生活。
班納特先生的這番話讓餐桌的氣氛寂靜了片刻。
於連打破沉默,問:“兇手呢?誰殺了您的同學?”
“我不太清楚,聽說是貴族小姐家族的政敵。”
班納特先生不知道詳情,他與曾經的同伴因理念不合不再往來,只從昔日同學的口中聽到隻言片語。
一段略帶奇幻色彩的傷感故事似乎到此為止。
此時,不怎麼講話的家教艾莎忽而開口。
“班納特先生,您說的那家咖啡店,我的祖父去過。它真實存在過,人們叫它面具咖啡館。
店長不是機器人,雖然大家不知他的名字,但知道是一位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的貴族後裔,姓馮·菲利伯特。如果今天他還活著,大約八十幾歲。”
“店主喜歡製作機械與面具,每天都會換不同的面具佩戴。不過,不用懷疑,他是一個正常人類。祖父與其他常客都見過他的真臉。1798年,那一塊大面積拆除舊房。房主要賣掉鋪面,馮·菲利伯特先生只能閉店離開了。”
班納特先生:“竟是這樣!”
艾莎的話將這段經歷的奇幻面紗揭下,讓它一下子就變得現實起來。
班納特先生沒想到壓在心底多年的疑惑竟能被解開。
好奇追問,“面具咖啡店的舊址具體在哪?所在小巷附近真的有一條愛德華街嗎?舊店拆了之後,店主搬去了哪裡?”
艾莎:“原址靠近倫敦西區的劇院聚集區。附近曾經有過一條愛德華街,改建之後,街巷店鋪都變了。
我的祖父也說過與您相似的話。店主的機械水平有多高超,烹飪水平就有多平庸。他開咖啡店不是為了賺錢,據說是想找一位閤眼緣的徒弟做接班人。”
艾莎不清楚店主有沒有找到繼承者,“舊店關門之前,店主說會離開倫敦,下一站仍不確定在哪裡。後來,祖父沒再見過他。咖啡店被拆,原址上造了商鋪,售賣衣服鞋包。今年那一塊又重新施工,聽說要造一座新劇院。”
“原來如此。”
班納特先生計劃等新劇院建成營業後去那裡轉一圈,也算是給他的少年奇遇畫上一個句號。
聽到這裡,班納特太太能長長地舒一口氣了。
“這樣非常好。我可不希望倫敦存在一家莫名其妙消失的店鋪。萬一哪天誤入,就像闖入魔王的巢穴。好怕沒辦法全須全尾地出來,那可就太慘了。”
布蘭度垂下目光,看向手邊的紅酒。
燭光照在玻璃杯上,將紅色液體鍍上一層碎金色。酒可以紅得明媚,也可以紅得妖異。
奇幻的機械咖啡廳能算得上魔窟嗎?
偌大的倫敦,在華燈璀璨之下,必有見不得光的黑暗角落,那裡才會讓好人無法活著出來。
這些話就沒必要說出來破壞氣氛。
難得今晚的氣氛不錯。
班納特先生改變了往日故意躲懶不說話的作風,自爆少年往事拉近了與女兒們的關係。
趁著這股暢所欲言的勢頭,在晚飯後從餐廳移步到起居室,一群人進行餐後休閒活動。
在沒有網際網路與電子裝置的時代,多數人不會每天出門參加舞會或劇院觀看演出。
在家呆的時間更多,家庭夜間娛樂基本就圍繞著幾件事,打牌、演奏、聊天、讀書、編織等。
一家人聚在一起做這些事,可以各玩各的。
比如有人在演奏,有人在朗誦,旁的人不必全神貫注聆聽。
大家預設可以把那些聲音當做背景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之所以湊在一間房內,圖的就是氛圍感。
布蘭度進行了一下類比。
這就像後世,一邊開著平板播劇,一邊用手機打遊戲。19世紀初期,背景音無法用機器播送,需要一個個活人參與其中,反而更添一份溫情。
不過,並非每次家庭娛樂都是三三兩兩各玩各的,也會圍繞一箇中心一起參與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圍爐夜讀。
英格蘭從十八世紀就有了這個傳統。
貴族、鄉紳、勞工的地位財富不同,但都有著相似家庭夜間活動習慣——讀書。
晚飯後,挑選合適的書籍報刊,大聲朗讀出來。
如果有充沛的時間精力,還會就所讀文章發表各自感想。
在此過程中,長輩幫助小輩糾正發音,引導孩子們社會現象進行思考與判斷,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過程。
假如在場的是一群友人,從選擇讀哪一篇文章開始到交換看法,可能加深或淡化交情,可謂非常有效的社交手段。
今夜,班納特家的晚餐後家庭活動是以上哪一種?
哪一種都不是。
布蘭度與班納特夫婦在旅途中商量好了,要對“學習困難戶”莉迪亞與凱瑟琳進行突擊摸底考察。
布蘭度:旅途勞累,回家第一夜不辭辛勞地向兩位妹妹送上這份關懷之禮,真是令人感動。
布蘭度回頭看向兩個“準考生”,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凱瑟琳與莉迪亞沒察覺“危機”逼近。
兩人達成一致看法——上帝啊!哥哥笑得真溫柔!多笑一下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