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賈詡,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儉待在洛河邊已經兩日了。

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兩日的時間,但這兩日對於雒陽城來說,比往昔的兩年發生的事兒都要重要。

雒陽的武庫、太倉、還有十二門的城防全部交接,西涼軍利用他們的軍事威懾佔住了雒陽城所有命脈……兵馬、糧草、財權全部如此。

董卓甚至連尚書檯的程式都沒有走,一切精簡,完全不按照士人們的那一套規則來玩。

以袁隗為首的公卿對此是敢怒……但暫時還不敢言。

隨後,董卓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朝中提出的替陳蕃、竇武以及黨錮中人翻案之事。

這一招可以說是打了全天下士人們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滿朝的公卿與這個西涼虎都不對付,但是這件事對於天下士人來說,是一件關乎麵皮的大事,與涼州人有什麼仇怨,那都得在這件事解決之後再做計較。

董卓很聰明,他利用替黨錮中人翻案的這件事,暫時穩定住了京中人的興趣,控制了局面。

士人們想要替黨錮翻案,就得默許董卓現在的身份。

這就等於總給了董卓一段時間來整頓雒陽城。

另外,董卓派遣了手下的涼州猛士李傕為使者,另有那位先前替他模仿何進筆記的文士作為副使,去往劉儉的軍營拜訪,並探聽虛實。

那個副使叫做賈詡,現年四十歲。

賈詡年輕的時候曾被察為孝廉為郎,後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賈詡故意謊稱自己乃是段熲的外孫,使對方放過了他,可謂極善自保,同時也極善謀略。

董卓抵達涼州之後,聽聞賈詡之名,便徵辟了賈詡,並委任其於牛輔麾下。

賈詡這些年來一直閒居於涼州故鄉,一直都是活的相對自在,與世無爭,但是黃巾起義和邊章和北宮伯玉等人在涼州的叛亂,讓賈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那就是天下或許將大亂。

他是一個能夠透過現象看透本質的人,眼光很毒很精準。

賈詡心中來回分析,發現自打黃巾起義,劉宏去世之後,大漢朝已經隱隱有了分崩離析之勢。

大漢朝一旦分崩離析,國將不國,對他這個涼州人會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是有影響的!

涼州本來就是一個叛亂頻頻,戰禍四起的地方。

漢朝朝廷穩固,天下不亂的時候,涼州十郡就已經是在不斷的發生戰爭了,一旦漢室中央政府傾頹,沒有實力掌管地方,涼州會亂成什麼樣子?

羌人,氐人怕是會爭相造反,屆時每一個生活在涼州的漢民,都有出現人身安全危機。

賈詡自然也不例外。

經過一番分析之後,賈詡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必須帶著他的至親離開涼州!

且不論一旦天下大亂,中原各州會亂成什麼樣子,但目前來看,最危險的地方還是莫過於涼州邊郡了。

就算是他能在涼州保全身家性命,可一旦類似於韓遂,邊章那樣的涼州叛賊來徵辟他,賈詡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他們?

答應了,自己就成了叛賊,不答應,恐全家有性命之虞。

所以,在與董卓談過了之後,賈詡立時答應了董卓的徵辟,進入了其麾下。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賈詡碰不到別人能夠將他和他的家人們帶離涼州。

而董卓雖然是邊郡武夫,但畢竟位高權重,手握重兵,而且賈詡能夠感覺出來,董卓有東向中原的野心。

既有實力,又有離開涼州的心思,同時本人能力也強,這樣的人對於賈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避風港。

特別是賈詡也暫時沒有別的選擇,跟隨董卓,離開涼州是他唯一的指望。

到了董卓麾下之後,賈詡並沒有直屬於董卓麾下,而是請命在牛輔的身邊輔佐。

這樣對他本人有很多好處,賈詡知曉董卓雖有足夠的兵力和勢力來保護自己,但他要做的事情畢竟太大,賈詡不想成為他的直屬部下,而在牛輔的麾下,則可以隱藏自己的聲名。

但繼續卻不能完全隱藏自己,他還要時不常的向董卓諫言,為他出謀劃策,讓他走正確的道路。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想明哲保身,那為什麼還要為董卓出謀劃策呢?一言不發就好了。

自然不是這樣,明哲保身的真諦不是當啞巴,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根據局勢,適當的向自己所輔佐的人諫言。

賈詡既然有意離開涼州,以他目前的情況,就不能讓董卓在當下這個時節有所偏差。

畢竟,賈詡也是涼州人,雖然他一身本事,滿腹機謀,還是孝廉出身,但類似於袁家這樣的閥閱巨門,可不會將他當一回事。

畢竟,大部分的中原人對涼州人是存有偏見的。

目前能夠帶給賈詡希望的人,只有同為涼州人的董卓。

董卓若是在雒陽立不住腳,一旦為袁家所制,他麾下的這些涼州人會是什麼下場?

就算是不被懲處,只怕也會被驅回原籍。

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不會被驅回涼州險地,當務之急,是一定要幫助董卓在雒陽立住腳根。

只有董卓在雒陽立住了腳根,身為涼州人的賈詡才有資格在關東待住。

然後,他才能繼續根據時勢,來判斷他下一步應該繼續走什麼樣的路線。

而這一次,讓董卓聯絡漢室宗親劉儉,就是在京中立足的一步重要戰略。

董卓自己還在做美夢,希望透過替陳蕃,竇武以及黨錮中人平反的事,來收攏士人之心,但在賈詡看來,這根本就是扯淡。

賈詡也是舉孝廉出身,但他為何在京中待了一陣就稱病歸鄉?

這是因為賈詡早就看透了關東計程車族!

身為涼州人的他和董卓,根本不可能會得到對方的接納,一丁點的機會都不會有的!

關東諸人,視他們涼州人如同豺犬!

雖然心中明白,但賈詡沒有告訴董卓,他的計劃並不可行。

有些事用嘴是沒法說的清楚的,他說的太多,只會讓董卓對他有所芥蒂。

就讓董卓現去碰碰釘子吧,釘子碰多了,碰了一身鮮血,他心中自然就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

身體力行的效果,遠比聽來的要受用的多。

不過碰釘子歸碰釘子,正事還是要乾的。

就比如接洽劉儉這件事,一定不能讓董卓落下。

李傕帶著賈詡來到了劉儉的軍營後,報上姓名後,劉儉立刻召見。

李傕是董卓的心腹猛將,雖然是地方豪強出身,不讀經文,性格囂張,但卻也能分得清輕重。

見了劉儉,李傕收起了他往日在涼州的那一套,對劉儉頗顯尊重。

他先是向劉儉表達了一下董卓對他的敬意,隨即陳述了自己的來意。

“陳留王?皇后?”

聽了李傕的詢問,劉儉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疑惑之情:“儉不知道稚然在說些什麼。”

李傕哈哈大笑道:“劉使君,何必藏著掖著呢?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陳留王和皇后為使君所得,此事雒陽城路人皆知,使君想瞞是瞞不住的,如今雒陽已經安定,李傕領司空之命,特請陳留王和皇后回京,還請劉使君行個方便。”

劉儉亦是哈哈大笑:“恐怕不行,陳留王已經被我送回鄴城,恐怕是暫時不能再返回雒陽了,況且依照古禮,陳留王既已經受封諸侯王,就不宜常住京中,事情既已如此,那就還請稚然回返雒陽,對董司空說上一聲,請司徒理解。”

李傕顯得有些左右為難:“陳留王身為當今陛下親弟,縱然要下落藩屏,可沒有陛下的旨意便自行出京,終歸是有些不太方便吧。”

劉儉隨意的道:“這等劉氏宗親之事,自有宗正,太常等人與天子議定,董公何必過多參與?好像是在摻和天子的家事一樣。”

李傕忙道:“天子家事,實與國事相當。”

劉儉將身子向前探了探,道:“董司空對陳留王之事為何這般上心,若非我瞭解董公為人,實乃是以為董公欲行廢立之事了,哈哈!”

劉儉當做“笑話”說出來的一句話,讓李傕瞬時間變了臉色。

他身旁的賈詡,頗為驚訝的掃了劉儉一眼,隨後立刻挪開了目光。

接著,便聽賈詡輕輕的一清喉嚨。

李傕聽到賈詡的聲音,遂道:“罷了,京中諸事未定,陳留王和皇后回京之事,可以暫緩……李某代表董司空前來,還有另外一事。”

“稚然請問。”

“不知劉使君屯兵在此,究竟所圖為何?”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惡婦撞了頭,爬起來後良心發現了

心跳

大秦第一熊孩子

十四橋

強明

陽光下寫字

我成了大明勳戚

無限迴圈

女帝求放過,夫君知錯了

可樂

絕命皇太子

清波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