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不偏不倚中道持 天地生我應如是,萬法無咎,巡山校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歸無咎氣機一湧,下一步便是殺招出手。
軒轅懷忽道:“你的翻盤之法,是何道理?”
歸無咎笑道:“這本是軒轅道友施展的手段,其虛實微妙,破解之道,你卻反來問我?”
頓了一頓,歸無咎道:“此境中爭鬥了結,迴歸正身之後,自然知之。”
話音一落,歸無咎立刻出手!
劍光之勢,猶如浩瀚星雨,磅礴恣肆,自四面八方無盡湧來,層層疊疊,漫無邊際。
這海天之上的戰場,立刻化身為星河之裡。
這無垠劍光,看似氣象博大。但所示現的道術之理,其實並未有所超越先前所施展的手段。因為直到此時此刻,軒轅懷那八劍二象之法門,論高明依舊略勝歸無咎一籌。
歸無咎所勝之處,是四次補足精氣之後前所未有的圓滿氣象,綜合戰力勝過了軒轅懷的久戰衰疲。
故而不在道術上爭,而是以規模取勝,乃是勢所必然。
軒轅懷出手抵擋。
同樣是紛紜四散之劍光,卻是自內而外,處處截擊。單單以一招一式的威力而言,算是平分秋色。
但軒轅懷仔細觀辨兩道劍氣交手時的相貌,似乎要確認無誤——
雙方平手;沒有一絲一毫之偏倚。
軒轅懷雖然依舊保持平靜,但雙眸中的氣象分明既有失望也有釋然。如此結局,意味著沒有任何奇蹟的可能。
因為軒轅懷的漫卷劍光,其實依舊是二擊複合的形態。
歸無咎的選擇一改舊觀,是完美抵禦氣運吉凶的那一擊,在真正的法術利弊上以稍劣的變化迎敵。道法上軒轅懷佔便宜,根基雄厚上歸無咎略勝,優劣抵消,故而打了個平手。
但雙方之“規模”同等消耗下,歸無咎狀態上的優勢,按比例計,其實是愈來愈大的。軒轅懷想要與之爭鋒,必須在道法上的優勢略大一些,如此局面尚屬複雜。
一擊接一擊,一式又一式。
其實以歸無咎、軒轅懷二人的深湛道心,在歸無咎第四次吸收“沈林心”時就均能推演出,如此以最緊湊、最激烈的姿態交手八百八十八招後,一切已然註定。
這看似浩瀚絢爛的劍氣光影,其實只是不可逆轉的過程罷了。
終於,歸無咎刺出最後一劍。
軒轅懷上一劍的抵擋依舊是勝負未分的形勢,但此劍一出,才恍然察覺,其氣機陡然降低了一截。從均衡被打破到歸無咎確立絕對的優勢,只是彈指一揮間。
劍光崩潰、消弭、最後退散結成一團,彷彿一隻巨大的光繭。
歸無咎的磅礴劍氣,依舊去勢不止。
約莫百餘息後,劍光才漸漸柔和、暗淡。那光繭的輪廓也逐漸明白——是一座常人身量三倍大小的塑像。
歸無咎負手而立,心中默唸,感受著這塑像中的生機急速退卻。
七息之後,那塑像忽然呈現蠟黃色,緩緩墜落在海面上,好似已存在了千年萬年。
就在這一瞬。
整個世界——
甚至歸無咎感應到其餘四分界,如泡沫一般潰散瓦解。
……
四葉草依舊在不遠處懸浮。
歸無咎、軒轅懷二人同時睜開雙目。隱約望見正反五道分身,各自合歸一處。
歸無咎氣象如昔,而軒轅懷之氣機卻似較動用此法之前大為不如,好似一身法力被莫名斬去三分。且道緣高明之輩不難領悟,這一份損失縱然不說是永久損害,也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方能煉回。
軒轅懷似乎極為專注,喃喃道:“此中精義是……”
恢復正身之後,他完整收攝五戰之首尾,已然能夠看清最終戰局之中秦夢霖、裴鴻平、杜念莎、沈林心四人的形象,明悟了歸無咎莫名恢復的緣由。
但是其中的“所以然”,卻依舊未能徹悟。
歸無咎低首沉吟數息,心念之中莫名體貼出五個字來:“三才徵五境”。
看了軒轅懷一眼,歸無咎道:“此法之著眼,在你我之根本差別。”
一番周折激鬥,歸無咎福至心靈,自問已領悟到其中精義。
尋常人一生貫穿,乃是一道記憶和經歷的綜合,過去、現在、未來密不可分,若斬去一段,我即非我。故不能相互支離、獨立存在。所以進入那“身分五境”的分身環境中後,雖然其戰力高低與當年等同,但其實只是一道無根照影,念頭漣漪。
一旦鬥法失敗,自然不存。
而軒轅懷的根本,是所謂的“無情之心”,本為無心映照之體,橫亙古今。雖然其時時幻化為鄉土少年樣貌,但並未更易本質。如此一人,即便抽象成靈形境、金丹境、元嬰境、近道境、道境的軒轅懷,亦等同於完美實體,有根實相。
所以縱然鬥法落敗,也會留下一道“根本”,顯為雕像之形。
這是軒轅懷的優勢。
但凡事有利有弊。
此無情之相,乃是遊離孤立於天地三才之外,不若真正“活人”與這方世界聯絡緊密,因緣不絕。
故而生人在那“身分五境”之術中,雖只是一道照影,卻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助力,一切因緣之照影,蓄成大勢。反覆滋養之後,勝面反而為高。
其實這門神通的初始形態,對於有類於軒轅懷的“無情之心”者本是防守型的神通。其在某一境中具有莫名優勢,縱然其餘四境不敵,也可堅持極久,甚至於取勝。
但是此法在軒轅懷手中卻略作更易,又多出了一重變化。所有能夠映照人心的關鍵地點,都被剪碎拼接,面目全非。並且有非同尋常的矇蔽之力,極難還原本來。
所以反倒是變成了極厲害的殺招。
能夠矇蔽歸無咎之神意者,是紫薇大世界所不存在的手段,明顯是心情先生的手筆。
此人佈局落子,不在虛處,而是極為具體,由此可見一斑。
但他的手段終究不能超過紫薇大世界所允許的極限;而歸無咎的道行,果然已登臨絕頂。所以當歸無咎動用木愔璃之法門,刻意用心觀照,專注之極致超越了那等同一界的門檻,這才窺見奧秘。
軒轅懷重複咀嚼數遍,眉間有釋然之色,道:“原來如此。”
歸無咎一抬手。
等身巨劍赫然凝形,數道劍意混同,似推似卷,輕描淡寫間達到了本人迄今為止的道術巔峰,直取軒轅懷而去。
這是結束的一劍。
以軒轅懷目前的狀態,決無法抵擋。
無論是正面將其擊敗,還是激發了他身藏的某件護身寶物,都意味著這場壓軸大爭徹底終結。
軒轅懷面色不變。
只是相貌在空靈線條和醇厚面目之間變幻了七次,旋即轟然崩散,化作一團丈許方圓的清氣,宛若一顆星辰降臨身前,無數精妙道則流轉,竟是將歸無咎最巔峰的“空蘊念劍”劍意抗拒在外。
不明就裡之人,只怕方才那一瞬還以為軒轅懷就此兵解入寂了;三息之後,才能看出是一種防禦手段。
歸無咎微感驚訝,本欲再出第二劍。
但就在即將出手的一瞬間,忽地湧來一道莫名感應——一種莫名的歡欣飛揚之念,似乎自己得了莫大的機緣。
心中有一個明確的訊號——
在宛若白駒過隙、輕舟飛渡的那一剎那之後,自己已獨立雲霄,空空如也。
思緒微動,歸無咎神意自納物戒中一引,取出一道圖卷。
光影一照,三十六像橫立一線。最當頭的一位,已非從前的變幻閃爍之象,而是徹底穩固下來,和二卷、三卷中的人物相同。
不是歸無咎本身像,更有何人?
原來,軒轅懷施展的最後這身化流光的手段,雖然堪稱是不壞不滅的防禦至法,但卻是以本身修為降等為代價。動用此法一次,就算復原回來,也只是和玉離子、秦夢霖相似或略勝的境界,不足以維持和歸無咎並駕齊驅的舊觀。
所以,軒轅懷雖未正式認負,或為歸無咎親手擊敗,但此戰事實上已然結束了。
歸無咎閉目沉吟良久。
今日,可謂是他道途中至關重要的一日。
此時此刻,旁人來猜想,歸無咎大約是兩種可能的心境。
其中一種,是意氣奮發,昂揚不可一世。執當今終極盛世之牛耳,氣壯山河,有飛揚跋扈之雄。一旦在極短的時間內功成道境,光芒必將超越一切先賢。
另一種心境,是冷冷清清,平平淡淡,在無人能夠企及之處,未嘗沒有“高處不勝寒”的心境。古今所無,難得知音。
甚至於就是歸無咎自己事先猜想,在自己戰勝軒轅懷的那一刻,多半是兩種念頭中的一種。只是自己修持極厚,道心穩固,此等念頭一閃而逝,大約只是可堪玩味的程度,不至於損真傷情而已。
可是這一刻真正成為現實,歸無咎才恍然察覺,自己之心念雖然由滿足而生剛健,由剛健而生信心,但是卻恰好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其實並不是兩種心境中的任意一種。
自信不疑,從容中道。
且他之道侶、故交、密友等,不乏功行卓著極為傑出的人物。雖然較歸無咎略遜,但亦無礙於光輝自現,不為任何人所奪。如今歸無咎雖已獨立潮頭,卻也並無寂寞之心。
因為擊敗軒轅懷,既是極大的成功,又是他從未懷疑過的必然;更是他道途中繼往開來,終將翻過的一頁。
凝神數息,回味這五百年的升降起伏,龍爭虎鬥,歸無咎輕輕舒了一口氣,曼然道:“不偏不倚中道持,天地生我應如是。”
同時緩步前行,來到那“四葉草”面前。
此時歸無咎有絕對的信心,此物再度現出任何人的照影,亦非自己之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