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十章 成化終弘治起,大明求生記,拉拉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十三日,皇帝朱見深突然又一次病倒臥床不起。過後有內廷傳出訊息告訴文武大臣,是因為腹瀉導致身體虛弱,需要調理幾天。群臣對此也並未在意,畢竟皇帝陛下自失去萬貴妃後,無心朝政,加上原本口吃的毛病,身體一直欠佳,這一次偶爾染疾,也屬正常。

正因為無心朝政,考慮到朝政不可久廢,讓文武百官每日到文華殿朝見皇太子,讓皇太子代政,可是這一次,病情反反覆覆連續八天,讓人沒想到的是,皇帝在二十一日突然“大漸”,也就是病危。

在這裡首先要插入一個只有穿越者才能明白的“事件”,說是事件,就是站在時間歷史的高度,回看歷代大明皇帝的“命格”,首先要從一部書說起。

在明孝宗弘治年間,朝廷組織人手編纂了一部大型綜合性本草《本草品彙精要》,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圖譜。這樣一本鉅著在完工之後,竟然被藏於宮中,始終未能傳世。直到近兩百年後,才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在內庫中被發現。

這本煌煌鉅著之所以一經完工就被束之高閣,關鍵原因在於其修纂官、太醫院院判劉文泰犯下了誤診害死當朝皇帝孝宗朱佑樘的重罪。實際上不單單是朱佑樘,其父憲宗朱見深之死,也和劉文泰有著密切的聯絡。

朱見深十四日不適,十七日的時候朱見深告訴群臣自己病情已經好轉,到二十一日突然“大漸”,其中跟太醫院掌院事、通政使劉文泰有著關聯,到了大明萬曆時著名史學家沈德符所著的《萬曆野獲編》中,太醫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就是廢物一般的存在。“京師向有諺語云:“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蓋譏名實之不稱也。”

明朝總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壽命最長的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足足有七十一年。然後是朱棣,壽命也有六十五年。然而,從明朝的中後期開始,大約也就是從朱棣開始,接下來皇帝的壽命都沒有超過朱棣和朱元璋的。尤其是朱由校,只活了二十三年就崩逝了。

終年41歲的朱見深,在成化十一年的時候就感嘆自己“老將至而無子”,但是那個時候朱見深只不過28歲,可見當時朱見深的身體之差。也就是說皇帝的這一支出現了問題,而這一支的.asxs.正是朱棣。

從朱棣開始看一看,除去早夭的朱高爔以及謀反被殺的朱高煦,朱棣只有朱高熾和朱高燧兩個兒子。再看朱高熾的子嗣,也就是朱棣的孫子輩,總共就只有十個,十子朱瞻埏15歲就去世,其餘九個中有四個連後代都沒有,這樣也就剩下了四個有子嗣的藩王。而成為皇帝的朱瞻基也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個兒子。一直到明孝宗朱祐樘,也只有兩個兒子,還一個早夭,只剩下一個獨苗朱厚照。

當然,這並不是朱棣搶了侄子皇位的報應,而是朱棣自身的健康就有問題。要知道,朱棣是在北征回師的途中突然暴病而亡的。那麼是什麼病呢?也許朱棣的病就是後人推測的高血壓、心腦血管之類的遺傳病。而當時落後的醫學技術肯定是測量不出朱棣真正的病情的,這樣的遺傳病也就一代一代傳下去,導致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壽命都偏短。

在朱佑樘登基後,禮科給事中韓重上疏,指出太醫院掌院事、通政使劉文泰“投劑乖方,致殞憲宗”。希望皇帝陛下能將其”明正典刑“。換句話說,憲宗之死,根源在於庸醫誤診。但是最終朱佑樘只是將劉文泰降為太醫院院判,朱佑樘萬萬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十八年後同樣死在劉文泰的手上。

一場因感冒引起的駕崩,朱佑樘染病的時間是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二十九日。次日五月初一日,孝宗依然沒有視朝,禮部尚書張昇等人赴左順門問安。明代的左順門就是今日故宮中的協和門,位於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門東側廊廡正中。當時孝宗對於病情還比較樂觀,回覆群臣說:“朕體調理漸痊可”。並且讓群臣安心辦事。

但是接下來從五月初二日到初五日,連續四天皇帝仍然沒有視朝。隨即在五月初六日孝宗大漸,派司禮監太監戴義召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緊急入宮。根據史料的記載,當時皇帝本人的症狀是“熱症”。

也就是說感冒引起的發燒,按這樣的病情,在當時的明朝隨便找一位行走郎中,開一副清熱解毒,退燒的藥,不出幾個時辰就能痊癒,當時讓司設監太監張瑜去太醫院商量如何用藥。令人沒想到的是,負責診治的太醫院院判劉文泰和御醫高廷和根本就沒有入宮為皇帝診脈,只是根據張瑜的描述就開了藥方。

《本草品彙精要》這本書是從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八月起開始修纂的,雖然句題工作是由劉文泰和數十位太醫共同負責,但編修總裁官卻是司設監太監張瑜。二人透過修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偶感風寒對於太醫來說也不算什麼大病,因此幾個人就這樣為皇帝草率開藥。

服藥之後孝宗的病一直沒有好轉,因此掌太醫院事、右通政施欽、院判方叔和,醫士徐昊等人又先後為皇帝開藥。但是由於有劉文泰的藥方在先,其本人又深得皇后張氏的信任,後面幾位太醫都不敢推翻劉文泰最初的判斷。結果僅僅八天之後皇帝便不幸駕崩,這個鍋應該由誰來背?

按理來說,劉文泰作為主編《本草品彙精要》這本書,絕不會是一個簡單的”庸醫“。他在誤診憲宗之後被降職,但居然一直還混在太醫院,甚至還得到了皇后和掌權太監,乃至於內閣大學士的信任。朱見深、朱佑樘父子之死,都與太醫有關。甚至在孝宗駕崩後輿論洶洶,兩位大學士依然要拼了命保下劉文泰。再聯絡到日後武宗皇帝、熹宗皇帝的蹊蹺死因,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慄。

對於目前只有五品虛職的左春坊大學士章子俊來說,深宮內的這些彎彎繞遠離為好,自己比古人只不過懂一些醫學常識,對於一些常見病情想要醫治,還的靠現今的郎中開具藥方才行,只不過對一些常見病更能理解起因罷了。

不出所料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朱見深年四十一而卒。整個京城,鐘鳴響起,從早到晚,要敲鐘三萬響,皇帝駕崩,自有一套禮儀流程,新皇帝登基有一個很複雜的程式,要分三個步驟,並不是坐上龍椅就算登基。很多人認為,先帝駕崩,新皇帝立刻產生,就應該算是先登基後守孝。其實不然,嚴格來講,應該是先守孝後登基。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先皇駕崩之際,正是政治敏感期,新皇及時登基,是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先帝的守孝期太長,按照禮法,要經歷27個月(即民間所謂的三年),為了照顧皇帝這個職業的特殊性,發明了“以日易月”,以27天代替27個月,也就是說,皇帝的守孝期為27天。

即便如此,皇位空懸27天,有可能帶來極大的政治風險。大明以孝治國,不盡孝道會被視為皇位不合法。比如朱棣攻入南京,第一件事趕緊先去擊敗孝陵,然後即位。朝堂上下在內閣的帶領下,孝道要盡,皇位不能空,怎麼辦?於是有了第一道程式——靈前即位。按照先皇的遺詔(或者以先皇名義頒佈的遺詔),新皇帝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完成權力交接,履行皇帝職責。靈前即位的時間節點沒有規定,一般是大行皇帝駕崩當日,或者兩三天內。

新皇靈前即位的程式比較簡單,由先皇指定的大臣宣讀遺詔後,新皇就算順利接管了皇權。在場的所有大臣、侍衛、親屬,都要對新皇行君臣大禮。

不日後大典,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天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式。同時江山社稷承之於祖宗,所以還得祭拜宗廟。當然,新皇登基也必須昭告天下,讓天下的臣民都知道並擁戴新皇。在這一通繁複的流程下來,到了九月上尊諡純皇帝,廟號憲憲。

孔子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儒家思想認為,為了表達孝道,在守喪的三年內,兒子不能隨意更改父親生前立下的規矩,否則就是孝道虧損。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更改年號,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當年,不得更改年號,表示遵從先皇的意志。第二年改元,才是新皇登基元年。也就是說,從政治意義上講,先帝駕崩後的第一個春節,才是新皇帝的登基的起始日期。

九月初六日皇太子朱祐樘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次年為弘治元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從獵戶開始

是桃花酥呀

救贖1誅魔

楊瑞安

六界黑月光

張清明

你們逼我發癲,還問我為什麼?

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