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95章:以齊州之變,掘天下之變,我在大宋做臺諫官,上官不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夜,涼風陣陣。

州衙茶室內。

蘇良、王安石、司馬光三人坐在一起。

志同道合者,最喜徹夜長談。

蘇良主動相約,司馬光與王安石都甚是興奮。

三人本打算去州衙後的竹林中秉燭夜談,品茶、賞竹、觀月。

聊至酣暢處,再寫一首詩詞或文章。

定能成一段佳話。

怎奈竹林內蚊蟲實在太多,只能移到茶室中。

三人閒聊數句後。

蘇良問道:“介甫、君實,在你們心中,齊州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為解決土地兼併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尋找一條可行之路,使得天下無反民,百姓安!”王安石脫口而出。

此乃是趙禎提出的要求。

蘇良微微搖頭。

司馬光又說道:“令齊州成為天下人心嚮往之的富庶安定之地,使得天下各個州府,皆來習之。”

蘇良再次搖頭。

二人都疑惑地看向蘇良。

蘇良喝下一口茶水,道:“二位所言,是官家認定的齊州變法目的,而非我們的目的。”

“不一樣嗎?”二人疑惑地問道。

蘇良第三次搖頭。

“我先總述一下二位在齊州的變法之策,你們聽一聽有無問題?”

王安石和司馬光同時挺起腰來,二人對蘇良向來傾佩敬重。

“首先,行抑制土地兼併之策,根據田地數額設定不同稅額,使得商人地主等富人階級賣地,令佃戶有田可種,減少剝削。同時,為避免富人生怨,為富人階層降低商稅,並提供各種利好政策,引得更多富人經商。”

“其次,為避免佃戶無錢買田以及天災風險的侵擾,施行青苗法,以低息貸為佃戶們降低風險。”

“此套方法,對貧民佃戶有利,對商人地主有利,對齊州的發展也有利。再加上興科舉,整頓吏治,開墾荒地等措施,又有朝廷的大力支援,只要沒有戰事和巨大的天災,三年之後,齊州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對?”

“確實是這個思路。”王安石說道。

這個思路的最終形態,就是使得齊州有升府之資。

蘇良接著說道:“我相信,依照二位的能力,令齊州三年升府,令齊州成為天下人心嚮往之的理想之地,都沒有問題。”

“但這樣還遠遠不夠,如此做,天下還是隻有一個齊州,而難以出現更多的齊州,此外,抑制土地兼併只是變法的其中一環而非全部。”

“恕我直言,我認為二位不是在齊州變法,而是在齊州當一個百姓擁護的父母官。這樣的事情,我大宋有很多青年官員都能勝任。”

此話一出,有點傷人自尊心了。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以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很多。

沒想到在蘇良的眼裡,平平無奇,所做之事竟然與變法不沾邊。

蘇良正色道:“我認為,齊州變法的目的應該是以齊州之變,掘天下之變。”

“唯有使得官家和多數朝臣生起全宋變法之心,讓他們認為齊州的變法策略在全國施展定能強宋富宋,齊州變法才算成功,否則,皆是失敗!”

“二位雖身在齊州,但若把目光都放在齊州,所做之事便不是變法!”

“二位作為齊州變法的主將,不僅僅需令齊州富庶,還要在這塊土地上不斷嘗試,比如嘗試青苗法在其他地方是否依然可以完整施行,在冗官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施行青苗法,會不會因地方官員的怠政,導致百姓再次陷入債務中,以及如何為朝廷掙錢,如何為朝廷省錢,如何使得百姓富裕,如何使得官商免於勾結……”

“齊州自自治始,便不是齊州,而是我們大宋的縮影……”

此番話,一下子將二司馬光和王安石鎮住了。

二人根本沒有想那麼多。

此刻的二人,頓時覺得身上有千斤重擔。

不過,他們覺得蘇良所言甚是正確。

如果齊州變法不能夠引來全宋變法,那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

“二位,莫要聽信了我在朝堂上提出的‘先變一州,成則再變路,再成,則再變一國’的理論,那只是為了騙一騙那些守舊派們。”

隨即,蘇良看著面色嚴肅的二人,面露笑容。

“你們也別覺得只有伱們二人在扛著大宋朝前行,其實,在我眼中,從我將歐陽學士留在汴京城的那一刻,全宋變法便開始了!”

“我在朝堂上的任務,就是將那些無用之臣趕出朝堂,趕不出便熬死他,此外向官家不斷傳輸變法的益處,然後令賢臣歸朝。”

蘇良所言的熬死之人,明顯是夏竦;而賢臣,則是范仲淹、富弼等人。

“二位試想一番,三年之後,或許根本用不了三年,二位手握多條令官家願意嘗試的變法之策,而範公、富公等變法之士盡皆歸朝,我大宋將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二位要做的,是我大宋變法的先鋒官,你們蹚出的路,便是我大宋的變法之路!”

王安石和司馬光聽完這席話,不由得肅然起敬,連忙站起身朝著蘇良拱手。

他們沒想到蘇良竟然有如此宏大的目標和佈局。

而蘇良將內心壓抑許久的想法傾訴給了志同道合之人,心情也不由得舒暢許多。

自打他入京之後,便一直想著變法救宋。

為的是沒有靖康之恥,沒有偏安一隅,沒有後世人稱呼的犬宋、大慫,沒有後續幾百年的那麼多奴性文化與制度……

“景明兄,今日之言,令介甫實感羞愧,真正為我大宋遠謀者,唯景明兄耳,接下來,我知道該如何做了!”王安石鄭重說道。

司馬光也感嘆道:“而今,君實才知何為大丈夫之志,這三年,我知曉該朝著哪個方向拼命了!”

……

在三人互換了許多想法後,最後聊起了范仲淹的《條陳十事》。

《條陳十事》雖然失敗,但對新法有著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聊,三人便很難停下來。

一直聊到東方露出魚肚白,蘇良才緊急喊停,三人都不由得打起哈欠,各自去休息了。

而此刻,房頂上還有一人。

不是別人,正是內侍張茂則,他看向東方即將升起的太陽,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思無涯

翹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