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們的研究是錯誤,但你們的研究太重要了!?
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們的研究是錯誤,但你們的研究太重要了!?,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難度才只有s級?”
王浩確實感到非常的驚訝,他之前一直都認為世界頂級的數學難題,難度都會是s+級,就比如ns方程。
但仔細想想,也可以理解了。
ns方程可不單單是一道數學難題,而且是一個系統性的研究,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才能入選千禧年七大數學猜想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非常有名,卻沒有入選千禧年數學猜想,原因之一就是,它就只是一個和素數有關的數學題目。
當然也不能以千禧年數學猜想,來評判一個研究的難易程度,畢竟裡面存在一些人為判斷的因素。
換個角度來說,對比角谷猜想就可以理解了。
角谷猜想只是s級研究成果的‘附帶研究’,研究主要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數學方法,其中就包括了角谷猜想,也包含其他的猜想和問題。
這個研究主要成果是數學方法,而不是方法能解決的問題。
哥德巴赫猜想是素數有關的題目,比角谷猜想的難度稍微高一些,但終究來說,只是一個數學題目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說,s級的難度已經很高了。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知名度高,主要原因就是它很容易理解,即便是小學生都能夠弄懂,甚至還可以深入思考一番。
另外,就是猜想已經流傳了兩百多年,並不斷被數學界提出,自然會變得非常有名氣。
以此,王浩也對於系統對於研發專案的難度判斷,有了更細緻化的瞭解。
簡單來說,d級以下難度就是普通的題目。
d級難度,已經達到了科研級別,都可以說是創新式的研究。
c級難度,已經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者難度高很多,達到了普通sci級別,有些優秀的應用研究,會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b級難度,都可以說是頂級期刊水平,研究不一定有多大的應用性,但難度肯定是非常高的。
a級難度,不是一般能解決的問題了,就像是大數相乘演算法的創新,類似難度的問題也許十幾年,二十幾年沒有進展。
s級難度,已經是最頂級的研究,難度最高的題目,每一個s級難度的研究都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
s+級別難度,就很難做出判定了。
王浩對s+級難度的理解,就是系統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帶動理論或科技取得巨大進步的研究。
在確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後,王浩也開始了先期工作。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關資料和論文。
然後,開始研究。
這些論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關的論文,其中也包括陳景潤先生對於‘1+2’的證明論文,論文的名稱是《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1+2,指的當然不是1+2=3。
哥德巴赫猜想出現在1742年。
當時哥德巴赫給尤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尤拉幫忙證明。
然而一直到死,尤拉也無法證明。
不過尤拉還是進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給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個等價的版本,也就是現在流傳最廣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1+1’的說法。
1+1,說的是兩個質數之和。
陳景潤證明的‘1+2’,則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經典的‘篩法’。
歷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關證明進展,利用的都是篩法,篩法,也就是篩選法,理解起來很容易。
首先把自然數按次序排列起來,從數字1開始,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要劃去。
第二個數2是質數留下來,而把2後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數都劃去。
2後面第一個沒劃去的數是3,把3留下,再把3後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數都劃去。
3後面第一個沒劃去的數是5,把5留下,再把5後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數都劃去……
這樣一直做下去,就會把不超過n的全部合數都篩掉,留下的就是不超過n的全部質數。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因為篩選過程是無窮盡的,就必須要用到數學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組合數學問題。
組合數學,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為離散數學。
廣義上來說,組合數字的分析就是離散數學,但實際應用來說,狹義的組合數學是離散數學除去圖論、代數結構數理邏輯後剩下的部分。
離散數學,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戲’。
所以對於陳景潤的研究論文,王浩很容易就讀懂了,瞭解了其中的方法邏輯。
同時也做了一個判斷--就像是數學界普遍的看法,陳景潤先生已經把篩法運用到了極致,也只完成了‘1+2’的證明。
換句話說,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就好像是對於π的確切數值的研究,哪怕是用計算機計算幾百億位,也不可能得到精準的π數值,π,依舊只能用符號表示,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換句話來說,單純用計算的方法,不可能解出一個無理數,而用‘篩法’也不可能證明‘1+1’問題。
王浩放下了手裡的論文,不由得感慨一句,“哥德巴赫猜想,要證明好難啊!”
他發出感慨,另一個原因則是,看了好幾篇相關論文,結果任務靈感值,就只增長了可憐的1點。
這說明‘篩法’根本就走不通。
哪怕是看再多類似的研究論文,也對於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影響自己的思維判斷,對研究起了負面作用。
“看來還是要找新方法,群論就是個不錯的起點方向。”王浩思考著。
旁邊張志強聽著王浩的小聲唸叨,忍不住用力撇了撇嘴,“哥德巴赫猜想很難?我還說黎曼猜想很難呢!”
他有些好奇的湊過來問道,“王浩,你怎麼開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
王浩鬱悶道,“因為找不到方向啊,我一直在研究ns方程,結果研究卡住了,沒什麼進展,就想換一個方向。”
“這跨度也太大了吧?”張志強扯了扯嘴角,“ns方程、哥德巴赫猜想,從偏微分方程到數論,我總覺得你應該專一些,奔著一個方向去研究。”
他說著似乎代入了情感色彩,感慨的說道,“這就和人生一樣,感情專一,才能夠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
“你也一樣啊,王浩,怎麼樣,不考慮找個女朋友?你張哥我是過來人,要是你有什麼情感問題,問我準沒錯。”
王浩怪異的看著張志強,仔細打量著他,問道,“你有女朋友了?”
“這個……”
“有喜歡的了?正‘專一’的展開追求?”
“這個……哈哈……”
王浩一下子明白過來,點頭道,“所以說,還沒追到,對不對?也就是你還沒有女朋友。”
張志強頓時鬱悶道,“不用這樣打擊人吧?你不也沒有。”
“這不一樣。”
王浩道,“我是主動單身,你可是被動的,而且你比我大十歲。”
“即便你說的再好聽,也還是單身!”張志強堅定的反駁。
王浩不在意的聳聳肩。
這時候,門口有個戴眼鏡的女博士生,敲了下門走進辦公室,滿是崇拜的看著王浩,以極其溫柔的話音,開口道,“王老師,您的湮滅力理論真是驚人,我拜讀了您的分析研究,完全被裡面的描述所吸引。”
“我相信那肯定是物理界最驚人的預言,會成為諾貝爾級的發現。”
張志強聽的渾身發麻,滿是羨慕嫉妒恨的坐到一邊。
“哦……”
王浩倒是有些奇怪了,其他人說起他的研究,一般說的都是數學,怎麼就突然談起湮滅力了?
湮滅力,就只是他做的一個‘小分析’,連數學基礎都沒有搭建起來,相關的論文是一篇都沒有的。
“我叫王悅,跟著肖新宇老師做超導研究。”
王悅做了個自我介紹,隨後才說道,“對了,是肖老師讓我過來,問一下您什麼時候有時間,去一趟物理實驗室,說是……”
她深吸了一口氣,才道,“我們可能發現了湮滅力存在的證據!”
“——??”
王浩都聽的驚住了,這個訊息實在太意外了。
張志強也跟著驚訝起來,滿是好奇的開口問道,“你們物理實驗室,發現了眼湮滅力存在的證據,你不是開玩笑吧?”
王悅瞥了一眼張志強,說道,“這是肖老師和何教授得出的結論,所以我才特別來一趟。”
她語氣平澹的解釋一句,隨後又滿臉崇拜的看向王浩,“王老師,您什麼時候有時間?”
“現在就有。”
聽到這種情況,王浩肯定坐不住了,他乾脆就和王悅一起去了物理實驗室。
張志強看著兩人的背影,不由鬱悶道,“現在的女人,真是沒有眼光,王浩長得也就一般吧,就是年輕一些。不是說嗎?三十男人一枝花,越成熟才越有吸引力。”
他說完看向羅大勇,似乎是在尋求支援。
羅大勇不知道從哪裡又找來一面鏡子,擺在了張志強的面前,張志強看了一眼,發現鏡子裡面的自己頭髮稀疏了好多。
張志強越看就越鬱悶,問向羅大勇,“你什麼意思?”
“送你了。”
羅大勇很澹定的說完,似乎剛才走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繼續轉頭看向窗外,嘴裡還哼起了歌--
“我沒有方向,怎麼會有力量。我沒有夢想,又何談什麼實現,謝謝你戳穿我懦弱的一面……”
張志強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他帶著好奇搜了其中一句歌詞,看著搜尋結果頓時滿頭黑線。
歌名是,《看清自己》。
……
物理實驗室。
何毅、肖新宇、顏靜等人,正在討論著剛過去的實驗。
王浩敲了一下辦公室的門,立刻被熱情的迎進來。
肖新宇介紹說道,“王教授,這次讓你來,是因為我們在超導實驗中,可能發現了你說的‘湮滅力’。”
“……什麼實驗?”王浩的語氣都帶上一點不相信,因為實在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在粒子對撞等微觀實驗中,透過大量的資料分析,能夠發現湮滅力存在的痕跡,倒是有一定可能的。
但是,超導實驗?
超導實驗可不是微觀物理實驗,又怎麼可能在實驗中發現微觀的力?
肖新宇解釋起來。
他們剛剛完成了‘交流重力’實驗。
‘交流重力’理論是三十年前李寧博士提出的。
李寧是阿邁瑞肯阿拉巴馬大學空間等離子體與高層大氣物理學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他認為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離子,在被困在具有變磁場的高溫超導體盤中時,就可以實現反重力效應,它的晶格結構可以儲存大量的能量,理論上說這將產生一個類似重力的場,它可以增加或減少重力的影響。
李寧把其稱作是‘交流重力’。
實驗在圓盤上方產生了類似光束的效應,在一定距離內影響了物質。
這支援了交流重力的理論。
當李寧提出了這個理論以後,根本就不受重視,因為反重力實在是太超前了,交流重力的理論聽起來,甚至可以說有些科幻。
但是,在20年前,荷蘭團隊在磁場中進行反重力實驗的過程中,很意外的發現圓盤上的物體,受到重力影響降低了2%。
這表示反重力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果。
之後國際物理界,就再沒有相關訊息了,據說是阿邁瑞肯國-防部接手了相關研究。
一直到現在已經有20年,也再沒有其他訊息傳出來。
物理實驗室,就是想對‘超導反重力’做研究,他們希望能夠看到‘重力減小’的現象。
當然,最終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失敗也是在預料之中的,因為相關的實驗,除了已經公佈的一些資料以外,就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內容。
國內來說,還沒有在超導實驗中發現‘反重力’現象。
即便是一次失敗的實驗,也帶來了很多的成果,物理的大型實驗,每一次可以說都是進步,不管是有結果,還是沒有結果,都可以依照實驗資料、分析,研究一些相關的成果。
不管是經驗總結,或者理論推導,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比如,這次準備了好幾個月,耗費了五十多萬經費,精工減料才完成的‘失敗’實驗,也足夠總結完成好幾篇論文。
當然了,耗費了五十多萬經費,只是寫出幾篇論文,絕對可以說是‘虧了’。
物理實驗室做實驗資料總結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實驗前後超導材料的‘質量偏差’。
雖然實驗後的超導材料質量偏差非常微小,正常來說,一般不會特別注意到,但聯想到王浩所說的湮滅力,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湮滅力發揮作用,導致了超導材料質量偏差’?
何毅、肖新宇希望能夠這麼去理解。
當然,連他們自己都知道,這種說法實在站不住腳,實驗測算資料誤差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肖新宇走出瞭解釋以後,有些期待的看著王浩,但更多的卻是‘不自信’,“王教授,你怎麼看?”
王浩默默的搖搖頭。
他一聽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湮滅力針對的是質量單位,即便是電子,相對於質量單位,或許也是非常非常龐大的。
一個超導材料會因為實驗損耗大量的電子,造成質量減輕嗎?
或許有可能,但絕對不是能夠檢測出來的。
這就好像是用普通的秤,稱一頭牛的重量,走過去拔掉一根牛毛,是根本稱不出來的。
不過,肖振宇和何毅這樣去理解,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對湮滅力沒有個清晰的概念,最多就是看過王浩發表的敘述文章。
那篇文章的介紹很模湖,並沒有說的很確切,只有聯絡譜儀探測超子衰變訊號消失的數學分析研究,才能夠對‘湮滅力’的推測,有個更加深入的理解。
王浩正準備搖頭做出否定,忽然間收到了系統提示--
【任務三,靈感值+13。】
【靈感值:29。】
“??”
他頓時愣住了。
因為沒有能找到確切的方向,湮滅力相關的研究,都已經很久沒有獲得過靈感值。
現在竟然上漲了這麼多?
再結合腦中得到的資訊,就能肯定湮滅力的發現,和超導還是存在一定關係的,或者說,超導實驗也是發現湮滅力的一種方法。
王浩頓時用力點點頭,“肖教授、何教授,你們這個研究太重要了。”
“雖然超導材料的質量損耗,肯定和湮滅力無關,但我認為,你們這個實驗有可能和湮滅力存在一定的關係。”
“——?”
這次輪到肖新宇和何毅驚訝了,他們說是發現了湮滅力,但只是分析一種非常微小的可能而已。
結果王浩否定了他們的可能,卻依舊說超導實驗和湮滅力有關?
這是什麼邏輯?
是給我們一點安慰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