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西域再次請援,家父秦始皇,何須言名,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輸進眉頭微皺,拱手道:“回陛下,這倒不是不可以……”
我大手一揮:“那就去做!南陽冶鐵府現在有多少鐵匠?”
“約有兩千,其中熟手只有一千多。”
我點點頭,對章邯道:“章邯,你去找百衝,讓他立刻將巴氏所有的鐵匠召到南陽冶鐵府,另外徵召民間鐵匠,全部彙集到南陽,晝夜打造燧發槍!”
“孟合,你立刻讓岐綰擬一道詔令,南陽冶鐵府停下其他事情,專事造槍!”
我想了想,又吩咐道:“公輸進,在槍的前端要打造固定刺刀的裝具,同時鍛造兩種長度的刺刀,一種是長約四尺、一種是長約一尺。前者將刺刀裝配到燧發槍上能達到一丈多,可以當作長矛用來對抗近前的騎兵,後者正常用來對戰步兵。”
三人不再猶豫,拱手道:“遵命!”
————
接下來的一個月,新軍的作息、行軍已經與現代軍隊無異,除了用木槍練習瞄準、體能訓練等等日常訓練,便是學習操練手冊,現在即便是不識字的人也都可以將操練手冊倒背如流。
於是我將重心放在了訓練他們的意志,主要是面對騎兵時不能恐懼。為了對付騎兵,我給他們增加了第一排的盾兵。
這個時代還不是能完全放棄盔甲、盾牌,匈奴騎兵雖然沒有發展出蒙古騎兵那樣騎射的戰法,仍是用彎刀,但也有弓兵,仍然需要防止弓箭帶來的傷害。
————
轉眼就是七月底,章邯和公輸進垂頭喪氣地來找我了。
“請陛下降罪,到今天為止,一共才造出了兩千支燧發槍,火藥和彈丸倒是已經足夠。”公輸進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躬身道。
我看兩人的模樣,知道他們已經盡力了,無奈道:“起身吧,主要是什麼原因?”
公輸進看我沒有怪罪,鬆了一口氣:“回陛下,首先各地的鐵匠到南陽將作府時已經用去了大半個月,再學習製造工藝,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其次則是優良率一直很低,始終無法提升,臣實在找不到什麼原因。”
章邯接道:“陛下,另外彈丸也有些問題,雖然現在製造的已經足夠打幾次仗,可銅乃是鑄錢的材料,如果長久下去,恐怕會影響天下的計然。”
我點了點頭,不再糾結,造槍屬實困難,能有兩千支已是不易。
“公輸進,朕給你的鑄炮圖紙你可仔細看過了?”我想起了大炮,相比燧發槍,大炮反而好造一些。
公輸進應道:“回陛下,仔細看過了,先前陛下曾說因為鑄鐵雜質過多,要使用青銅鑄炮,不過現在南陽冶鐵府煉出來的鐵應該已經可以滿足鑄炮的條件。”
“嗯,此前還沒有改進鍊鐵工藝,使用青銅能減少炸膛,青銅炸膛前會先變形,能給炮兵以充足的時間反應。既然已經有了精鐵,自然不必使用青銅了。”
我想了想,繼續道:“且先盡力造槍吧,你不是說各地來的鐵匠學習的差不多了嗎?想必下個月能大大提升造出來的數量,朕再給你一個月時間,八月是最後的期限,此事不能拖到大朝會之後。”
公輸進連忙謝恩:“臣遵命,必定按時造出五千支燧發槍!”
“章邯,火藥既然已經足備,立刻開始大規模製造炸彈,圖紙朕已經命人交給周啟,要使用特製的陶罐,萬不可出現差錯,別還沒等到戰場上,就先把上林苑炸個底朝天。”
章邯拱手稱是。
我正想讓兩人退下,岐綰稟報,尉遲求見。
不多時,尉遲匆匆走了進來,躬身一禮,呈上一封軍報:“陛下,剛剛收到右將軍景祝的軍報,匈奴十日前突然進攻十二國,屠殺西域人無數,十二國糧草、財貨被劫掠一空。”
我接過軍報,大略看了一下,眼神微眯,看來烏氏風的話起作用了。
我將軍報遞給章邯,淡然道:“軍報中說匈奴劫掠十二國後,看到其他國家城牆上插著大秦的旗幟,便掉頭回去了。西域諸國惶恐不安,十二國跑到烏孫境內,向景祝哭天搶地,希望秦軍撤走的兵卒再次回去,替他們抵擋匈奴的劫掠。”
章邯看畢,笑道:“景祝還算機靈,以自己無權擅自調動秦軍,需得請示陛下搪塞了過去,還阻止了他們想要豎起大秦旗幟以使匈奴忌憚的想法。”
隨後輕嘆一聲:“真讓陛下說對了,他們必要等第二刀砍在身上才知道痛。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且不說大秦還未決定是否要向他們徵稅,今後秦軍出動的糧草還不是要他們負擔,與納稅何異?”
我點點頭,望著龍雲閣下的上林苑:“景祝做得對,大秦非但不能出兵,就連大秦的旗幟都不能讓他們立!既不想受大秦的約束,又想讓大秦替他們擋災,沒有那麼好的事。”
隨即將手中的軍報扔到案上,揮手道:“你們去吧,西域的事等他們主動來請大秦駐軍再做理會。現在我們的重心還是要放在訓練新軍、製造槍彈,以用來對付匈奴上。”
幾人拱手退下。
八月中,西域派出了三個人抵達咸陽。
章臺宮前殿。
“喀渠,咱們又見面了,你消瘦了許多。”我笑意盈盈地看著眼前的大胖子調侃道。
喀渠胖臉隨著開口上下抖動:“謝大秦皇帝、天山王關心,我一路奔波,甚為憂慮,所以瘦了些。”
我點點頭,開門見山:“你們來是為十二國被匈奴進犯一事吧?”
喀渠也不再虛與委蛇,開口指著另外兩人:“大秦皇帝,他們二人分別代表山南十四國、蔥嶺十國,我則代表山北二十國。此次我們帶來了西域諸國的國書,懇請大秦皇帝、天山王仁慈,莫要撤走諸國的秦軍,同時恢復十二國的駐軍,我們願意負擔秦軍的糧餉!”
接過各國的國書,上面如同唐三藏的通關文牒,蓋滿了西域四十四國的大印和簽字。
我點點頭,微笑道:“朕可以答應。不過,大秦以什麼名義駐軍呢?朕唯恐天下人議論,說朕勞師遠征卻無所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