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五章 對朝鮮的陽謀!,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瑜急忙謝恩,並表示身為大明臣子,即使為家國因公殉職在公事房裡,那也是微臣之本分,是讀書人之初心。
話說得確實好聽。
而且只要不提土地兼併問題的解決,陸瑜確實是個很完美的禮部尚書。
人嘛,哪有完人。
總會有一點利益方面的私心。
所以朱見濟其實對陸瑜從無討厭,因為陸瑜的出身和立場,就註定了他的理念要死死抱住土地這個傳統的蛋糕。
朱見濟看向何健,“今日沒宣召五軍都督府,不過現在五軍都督府是純軍事性質,他們負責全國都司的事情尚且忙不過來,兵部這邊就要做好大方向的戰略預策了。”
何健笑道:“陛下你說了算。”
朱見濟兩手一攤,“好你個何尚書,朕都這把年歲了,難道你還想讓朕去御駕親征朝鮮不成,朝鮮就算了,日本倒還……呃,日本可以。”
日本還是可以去爽一下的。
到富士山屙個尿去!
何健道:“御駕親征日本,要漂洋過海,陛下慎重,不過朝鮮這邊嘛,大的戰略預策,其實兵部早就和五軍都督府在溝通了,目前已有大的方向。”
朱見濟微微頷首,“說說看。”
何健道:“首先得看禮部給咱們找個什麼樣的出兵理由,理由足夠,便可以滅國殺王室,理由不夠,那隻能薄施懲戒,這不同的程度,選擇的兵力不一樣。”
朱見濟一瞪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都是吃乾飯的麼,理由不夠?這叫什麼事,咱們中國讀書人最擅長咬文嚼字,理由不夠,就不能無事生非小題大做麼!”
眾人一陣無語。
為了打下朝鮮,陛下這是連臉都不要了啊。
朱見濟接下來的話更是讓眾人無語,“實在不行,朕把朕的三兒子借給你們用用,醜話說在前面,只是利用朱祐檳的身份造點輿論,可不能傷害朕的好兒子啊!”
朱祐檳是三個兒子中最乖巧懂事且聽話的。
群臣:“……”
朱祐檳其實在宮中地位不低,儲君之位是根本不用想,但因為乖巧懂事,朱家皇室無人不喜歡他,也正因為他的出身,朱家皇室中人對他的喜好,可以毫無保留。
因為不會被人說在選人站隊。
朱見濟繼續道:“不過好說不說,李氏王室還是很會做人的,雖然這一次表現得不夠豁達,可畢竟是放棄一國之王位的權勢和大自由,他們的這種想法,朕還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到時候對李氏王室好一點,直系血裔什麼的,就移宮到江南,當個世襲罔替的富貴王爺罷,我大明畢竟是它的宗主國,是天朝上國和禮儀之邦,仁厚一點,朝廷出錢來養李氏王室了!”
這話說得那叫一個大義凜然。
群臣雖然都覺得大明這麼做,確實是腹黑到了極點,但道理似乎是這個道理,大明滅國朝鮮,還養著王室讓你世襲罔替,真的仁厚到家了啊。
何健道:“陛下,朝鮮國王李娎年輕氣盛,雖然威懾於我大明雄威,不敢當面拒絕,但等他拖延時間回到國內,肯定會準備兵力抗拒我大明對朝鮮半島的普降甘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戰損,微臣以為,是不是想個理由,把李娎留在京畿?”
朱見濟呵呵一樂,搖頭,“不用。”
讀書人不上沙場。
對這個戰損不怎麼在意,戶部尚書張泰立即出列道:“微臣倒是不贊成此舉,朝鮮本來就是我大明的藩屬國,對它出兵說好聽點是教育小兄弟,說難聽點就是仗勢欺人,可這事既然篤定要做,那就要做完美,不能給朝鮮翻身的機會,如果我們扣留李娎在京畿,然後打朝鮮一個猝不及防,儘管這樣也能讓朝鮮成為我大明的承宣布政使司,但這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微臣覺得,應該給朝鮮一個機會,讓它竭盡全力卻依然無法阻止我大明鐵騎的前進,讓他們感受一下不可阻擋的絕望感,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的明白自身蚍蜉的地位,從而在今後不會鬧各種么蛾子,避免宣宗陛下時期的交趾覆轍。”
除了何健,其餘九卿們紛紛頷首,張泰說的有道理。
何健心裡暗暗苦笑。
你們倒是一句話的事情,可你們卻不知道,一旦讓朝鮮準備妥當,不管大明雄師有多強盛,去打朝鮮的話,始終會出現戰損。
上兵伐謀,攻心啊!
朱見濟聽得頻頻點頭,道:“是要這樣,畢竟如果以後朝鮮有人謀反,朝廷這邊又要耗費人力財力去平亂,不如一勞永逸,區別不過是現在有一些戰損和將來有一些戰損,但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現在打崩朝鮮的信念,今後就會永固於大明堪輿圖內,將來朝鮮造反的話……大明不是沒個時代的君王都能如朕一般英明神武,也不是每一個時代的軍中都如當下一般名將如雲,萬一到時候被朝鮮造反成功,對大明可是個巨大的打擊,還會帶來連鎖效應,讓漠北、東北和中南半島群起而效之,所以朕先和李娎談談,如果他不含糊其辭,朕就放他回朝鮮,讓他傾國之力,來與我大明鏖戰一場。”
朝鮮可沒什麼火器軍隊。
鏖戰?
不過是說得好聽,估計就是單方面的碾壓,戰損也大不到哪裡去。
九卿們齊齊領旨。
陸瑜出列道:“其實這個理由也好找,微臣以為,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讓韓貴妃和三皇子殿下接見一下李娎,然後再讓大皇子和二皇子殿下‘生個小病’,之後,便是讓錦衣衛去抓幾個‘朝鮮細作’,如此以來,朝鮮便涉嫌干涉我大明儲君諸事,其險惡用心人人得而誅之,出兵理由就可以正大光明瞭。”
九卿們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是個陽謀。
擺在明面上的謀劃。
陸瑜不愧是仕途老油條,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就算知道大明是自導自演,可李娎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何況百姓可不認為這些事會自導自演。
百姓只看表象。
而大明朝野的有識之士就算看出來,也不會說,朝鮮的有識之士看出來,說出來也沒人理他,所以朝鮮就是個叫天不靈叫地不應的悽慘結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