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四章 吏治下沉,清明之始!,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見濟一見四人猶豫,臉色一沉,「嗯?」

濃重的鼻音!

四人嚇了一跳,偷瞄了一眼臉色陰沉的廣安帝陛下,四人只覺東暖閣裡寒意陣陣,帝威凜然若雷霆重壓。

心裡迅速權衡再三,四人還是接旨了。

刑部和都察院是否會因此退出九卿之列,暫且不管,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經過這麼一改革,刑部管轄的人員數量,至少超過五萬!

相當於錦衣衛了。

如此數量的刑部,就算退出九卿之列,那也是朝堂中樞部門,所以董方思緒轉過彎後,立即接旨,並言說會全力落實。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下屬人員則有可能直接破萬。

大理寺的人員本來不多,下屬人員如此暴增,地位井噴式飆升。

都察院全國加起來本來也只有幾百人,而且這個改變對都察院的職權並無影響,現在下屬人員再如此增加,權柄反而更重。

李實和王崇、嚴珞之所以沒有立即接旨,是給董方面子。

免得他們接旨了,董方卻不接旨。

獨立獨行抗旨的話,勢單力薄,不好為他說情。

刑部尚書董方一接旨,這三人也立即接旨,深恐廣安帝陛下反悔了。

朱見濟點頭,「各位務必全力以赴,未來幾年,我大明本土基本不會承受戰事的影響,加上醫衛水平的提升,人口肯定要瘋狂暴增,而你們管理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加上錦衣衛,就是全國地方基本安全的保證,不要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上去了,結果民間卻一堆破事,朕也不奢望路不拾遺,但朕希望國泰之畔是民安!」

又道:「告退罷,讓吏部尚書白圭進來。」

片刻後白圭入內行禮。

老丈人白圭,對朱見濟的支援那是不遺餘力,和杭氏外戚一樣,朱見濟的所有主張,吏部那邊從沒有一頂點的反對意見。

人嘛,感情都是雙向的。

所以翁婿之間關係很是和洽。

朱見濟很是客氣的起身移步到暖榻旁邊,嗯,已經換成了涼蓆,喝著冰鎮西瓜汁,也給白圭賜座賜了飲品,這才慢慢的道:「白尚書,接下來吏部可能會有點忙了。」

白圭笑了笑,「也沒閒過。」

中南半島新增交趾、占城、永珍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稍後還會有金邊、大城兩大承宣布政使司,五個承宣布政使司加上下屬州府機構,如此龐大的官員人群,除了大部分重要位置的主官是九卿們商討、舉薦,其餘配備,都是吏部在操辦,足足一兩萬人的官員體系的安排,吏部就那麼幾百人——這幾百人還是這一兩年突然暴增的,之前吏部人數並不多,所以白圭其實一點也不比杭敏輕鬆。

吏部內部各司官員,自從大明全面南擴後,基本上就在連軸轉了。

尤其最近,熬通宵那是家常便飯。

朱見濟道:「所幸中南半島的地方官府體制已經正常建立了起來,各地縣州府衙的編制基本上有了雛形,接下來就是慢慢縫補而已,在地方錦衣衛和衛所的輔左下,徹底完成了對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絕對掌控,只是要如何長久的維持這個統治是個問題,而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要保持中南半島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吏治清明,所以都察院地方監督作用很重要,但同時,吏部對官員的考核、任用也很重要,選人唯賢嘛,咱們大明官員去治理中南半島,總得讓中南半島的百姓臣服,白尚書你說是不是?」

白圭道:「話是如此說,但問題其實沒這麼好解決,中南半島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員加起來,足足三萬人左右,以後金邊、大城再增設布政使司的話,官員人數有可能超過四萬,如此龐大的數量,幾乎是我大

明半個本土疆域的官員人數,而且距離京畿太遠,有些事……微臣就直說了罷,天高皇帝遠,不好監督、考核啊!」

朱見濟點頭,「方才朕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已經商討過了,且已經議定,稍後些時日三部會拿出具體可行的方針到小朝會上商討,大概的計劃,是三部要下行到縣級轄境,在縣州府都要設立部門,負責專門的職權,所以朕也有個想法,吏部也要下行到縣級轄境。」

白圭訝然,「咱們有那麼多人?」

人才壓力已經很大了!

中南半島的缺口都還沒補上,漠北那邊馬上又要成立幾個承宣布政使司,雖然漠北地廣人稀,但幾個承宣布政使司建立下來,少說也得要個幾百人吧。

朱見濟笑道:「確實不夠,目前的想法是全國境內所有吏員轉官,根基品階相應提高到對等的官員位置去,去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已經下沉後的吏部地方部門任職。」

縣州府三級官衙中,還有大量的吏員。

當然,不能濫竽充數。

如果實在沒有能力的,那位置寧可空缺,等待教育司那邊的人才培養出來,再任職過去,如此這麼一說,白圭便覺得可行。

問道:「那吏部如何下沉?」

朱見濟道:「按照目前的官制,吏部最低需要下沉到州,在州府設立吏部部門,對轄境內的官員進行考核、司功、舉薦。但接下來數年內,朕會落實一個政策,為了提高全國的治理水平,朝廷的官制要超過縣衙,下沉到鎮,也就是說,以後全國所有的鎮也需要設立一個衙門,可以小但不能沒有,因此,吏部需要下沉到縣,對鎮一級的官員也進行考核、舉薦、任命。」

白圭心中一驚,弱弱的問道:「每一級吏部部門,需要多少人?」

朱見濟想了想,「每一級的話,三五個人就行了。」

主要就是考核官員政績、品行什麼的,跑跑路,找人問問話,調查一下而已,事情又不多,不需要太多的人員配置。

白圭鬆了口氣,還行。

全國加起來,甚至加上中南半島和漠北,吏部增加地方部門的官員人數增量,也就一萬左右,在承受範圍之內。

想了想,「這確實是個好事。」

吏部下沉,對官員的考核更加落實到位,那麼任用、舉薦的官員就不會濫竽充數,也能有效的排除蛀蟲的高升。

這……

將是吏治清明之始!

白圭忽然覺得有點驚心,陛下的這一系列措施,「野心」有點大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只想算命,你卻讓我當國師

我要吃月亮

唐末狂人錄

蒼穹之魚

世與實與誓

囚長生

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雪山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