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3章權利交替給機會,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及至九月中,秦王病勢加重,沉痾難起,遂命太孫子楚攝政之,並以屠賈、王齕為輔政之臣,共治秦國!

至此,秦國遂進入子楚時代。

不過,因為秦王病而未死,而又有範睢之殷鑑不遠,朝堂之內倒是沒有掀起太多的水花

只是,這樣勁爆的訊息,卻是點燃了整個山東(崤山以東)諸國。

好在,秦王閉鎖深宮之中,斷絕訊息便是趙國羽林衛亦未知實情,因此諸國雖驚,卻未有敢輕舉妄動者。

當然,沒有輕舉妄動的意思只是沒有發動戰爭而已,水面下的動作可是一點都不少。

幾乎就在十餘日的時間裡,各國的使臣便蜂擁而至咸陽,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秦王的退居幕後,範睢的突然離去,以及名不見經傳的嬴子楚,一樁樁一件件都撥弄著所有人的心。

對於,魏國、齊國兩國而言,最要緊的,就是要弄清楚,秦國與自己的盟約還作不作數。

好在秦國負責外交事宜的大夫屠賈依舊還在,倒是給兩國吃了顆定心丸。.

至於楚國,則是想要看看這位嬴子楚到底是怎樣的貨色。

甚至,楚王還沒有得到使者的回覆呢,便已經派遣使者前往了趙國。目的也很簡單:會邀趙國共擊秦國。

應該說,楚王抓的這個時機也算是不錯了。

秦國的這次權利交替,雖然明面上沒有什麼影響,但實際上,卻還是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秦國的上上下下。

尤其是範睢的突然死亡,對整個秦國的運作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畢竟,範睢可是秦國數十載的相國啊,雖然為人貪婪,卻也為秦國發掘了不知多少的人才。

可以說,秦國上上下下,幾乎遍佈這範睢的人。

這自然也是秦王決心要除掉範睢的原因,但也可想而知,範睢的突然離世,尤其是這種不教而誅,其手下提拔的人怎麼可能不心生惶恐,這些傷痕都是需要時間去彌補的。

自然,在短時間內,會對秦國產生多大的影響。

政令不暢那都是輕的,甚至就連軍械物資,都有可能沒法保證。

再說這秦王退居幕後,知道的人自然是知道這是秦王主動退居,不知道的人呢?尤其是底層的軍士,會不會以為是上層出現了什麼意外被奪權了呢?

畢竟,子殺父、孫殺祖的事情,在春秋戰國,可不算什麼新鮮事。

這些,顯然也需要王齕和蒙驁慢慢地去撫慰住諸軍。

不過,相較於政壇的複雜,有著嚴明軍紀的軍隊影響倒也不會太大。

但不管怎樣,趁著秦國權利更替的時節,反擊秦國,必然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而楚王自去歲被秦國佔了陳都之後便一直耿耿於懷地想要奪回失地,自然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尋求趙國的幫助。

當然,知曉其中利益的,可不僅僅是楚王,趙國的朝臣們何嘗不想趁著這個時候從秦國的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因此,在得到了楚王的請求之後,不少趙國的朝臣也紛紛向趙括諫言:「秦王自毀棟樑於前,又自斷生路於後,此乃天賜之良機,不可失之也!又逢楚國之盟,雖不能一舉而滅秦,也可趁機奪之河東、河西及陳郡之地,則我大趙將獨霸於華夏也。」

甚至,更有將軍直接諫言曰:「當興大兵,已自上黨、潁川兩面出擊,入河東、攻河西而取函谷,進而攻入關中,佔據咸陽,以奪秦人之基,而取天下之勢!」

說實話,乍聽此言,只覺心頭澎湃不已,便是趙括也想要立刻就把秦國拿下。

只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秦國的戰力

或許會因為權力交替的緣故而稍打折扣,但以老秦人的韌性,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聚集到一起。

到時候,只要秦王登高一呼,從者必然雲集,想要一戰而下秦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魏國、甚至是齊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會袖手旁觀。

因此,這一戰要麼不打,要打,就有可能是五國的亂戰。

如今的趙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同時面對三個大國的戰鬥。

什麼?楚國?

那渣渣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趙括從來沒有把希望壓注在別人的身上的習慣。

因此,趙括幾乎不假思索地便拒絕了發大兵而定鼎秦國的建議。

不過,楚國的面子不能不給,秦國的這次機會,也不容趙國就這麼輕易地放過。

思慮再三,趙括決定:「只打雷、不下雨!」

簡單來說:要我趙國配合你楚國的軍事行動,將會以大兵,從上黨和潁川兩個方向,向著邊境而去,吸引和拖延住秦軍的主力,為楚軍的行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當然,越境擊敵,趙國是不會做的。

除非,秦軍真的被楚軍全面吸引,正面極容易被突破之時,趙軍才會真正地進入戰鬥。

至於理由嘛也很簡單:去歲趙軍已經打疲打累了,需要休息。

應該說,這樣的答覆,已經算是很給楚王面子了,而楚王也很是滿意趙國的答覆。

於是,在得到了楚王密令後,楚國的使者,也是當著子楚的面開始要求其將陳都等幾個重要的城池還給楚國。

這話,聽在眾多的秦人耳中都是刺耳不已。

於是,秦太孫王齕果斷地拒絕了楚國的無理要求。

也因此,子楚登上政治舞臺不過一個月的之間裡,楚王便開始了蠢蠢欲動。

十月中旬,楚國發兵十萬,欲重奪秦國所佔陳都等地,若是一切順利,楚軍甚至還將鄢郢之地也納入了收復的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楚國更是連連派出使者前往魏、齊兩國,試圖說服兩國會攻秦國。

至於趙軍,也在楚國出兵的同時積極響應,潁川軍的兵力增加至五萬,上黨軍空倉領防線上也增加到近八萬大軍。

這已經是在不影響秋收的前提下,趙國所能動用的全部兵力了。

不得不說,楚國給的周地是真的賺到了。

好在,除了增兵之外,趙軍倒也沒有更多的行動了。

只是,僅僅這樣的動作便已經能讓秦軍好好的喝一壺的了。

秦太孫子楚聞聽兩國來攻,心中雖然憤怒莫名,卻還是保持了相對的冷靜。

一邊子楚以秦王之名,令秦軍的明日之星蒙驁率楚地之兵八萬對戰楚國大軍,令王齕都督河東、河西之守將,協防趙軍率兵六萬。

另一邊,早在楚國已經蠢蠢欲動的九月末,子楚便是快速地派出了使者前往魏、齊兩國,並許下重以「重利」,命兩國出兵,平息事端。

秦太孫子楚的思路很明確,穩住魏、齊兩國,哪怕他們出兵,對於秦國而言,那都是好訊息。

而事實上,情況要比子楚所想的要好更好上了不少。

魏國在信陵君的勸說下,同意出兵。當然,他們也更趙國一般,只增兵,卻不願加入戰鬥。

而魏國增兵的方向,卻不是楚國的方向,而是周地。

是的,魏國要威脅趙軍的後勤補給線,也算是間接地增援了秦軍。

當然,隨著魏軍的進駐,不可避免的,原本還算過得去的趙魏關係,漸漸開始撕破臉了。

只是,魏國顯然也顧不得那麼許多,魏國很清楚,秦國一旦倒下,下一個就是自己了。

不得不說,信陵君到底是信陵君,其對局勢的把握還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就比如齊國。

這份清醒,齊國顯然是沒有的。執著於內鬥的齊國,即便在有可能決出勝負此時,依舊選擇了置身事外。

於是,在幾方勢力都已經安排妥當之後,大戰隨即率先在楚國故地展開。

楚國以兵力之優勢,徐徐向前推進,試圖以堂堂之陣逼退秦軍。

秦國上將軍蒙驁則順其意,連連退卻,僅僅三十餘日,便已讓出城市十餘座,幾乎三日下一城。

秦軍之中對此上下無不怨聲載道,甚至遠在咸陽的秦太孫子楚也發來質問的王命,卻都被新晉的上將軍蒙驁給無視了!

倒是不能怪子楚干涉戰場,只是子楚太需要這場勝利了。

作為權利的接手者,沒有什麼比一場勝利更能鼓舞人心,更能確保自己的地位了。

當然,蒙驁也不傻,他自然也明白,此戰對於太孫子楚的儲君之位的穩固至關重要。

只是,越是重要,蒙驁才越是要小心行事。

退卻,從來都是為了更好的進步。

只可惜並不是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好在,秦軍軍法嚴苛,雖然偶有抱怨,但對於蒙驁的將令,卻還是不折不扣地在執行著。

機會,也終於在秦軍的不斷的退卻中悄然出現了!

因為隨著楚軍佔領的城池越來越多,不少楚軍都被分配去駐守城池,而楚軍之陣線也因為連續佔領城池,戰線不斷被拉長,兵力被秦軍成功分散,原本楚軍握緊的拳頭被秦軍不知不覺將就鬆脫了開來。

很快,隨著楚軍的驕敵輕鬆進,蒙驁便明白是時候了!

遂,蒙驁果斷率軍而出以少量兵力結合地形,困住楚軍之頭尾,使其不得相顧,同時集中優勢兵力對楚軍中間位段的大軍發動強悍衝擊,以求擊潰之。

果然,一邊是習慣了秦軍退卻的楚軍,一邊是剛放出牢籠的、憋了一肚子火氣的、兇狠無比的秦軍虎狼,結果不用想也知道也知道會是如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曆四十八年

宇智波小七

前世毀容,涅槃醫妃殺瘋了

樹己不樹人

和孿生姐姐換親後

燦若星月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亮劍:滿級悟性,手搓M1加蘭德

我不吃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