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4章陳都薊城雙雙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史記曰:
「公元前255年秋,秦發大兵二十五萬許,出蜀地而攻楚,兩日內連破曾城、新蔡,至都城陳城,圍之。
趙始皇帝括問詢,不以大軍北上伐燕為意,親率大軍七萬許南下救楚國。
因兵力之短,故行「圍韓救楚」之策。
秦軍主將王齕察之,遣將軍蒙驁為帥,督騎兵五千並不足兩萬,會韓軍三萬北上救韓。
始皇帝括乃使「圍點打援」之計,殲韓軍三萬於韓都新鄭城南野外,潰秦軍蒙驁所部與穀道之內。
秦韓之師敗績,僅餘萬人惶惶然逃回楚地。
聯軍既破,趙軍遂續攻韓都新鄭,秦軍不救,乃破之。韓桓惠王並新鄭一百三十餘大小世家貴族,悉數遷於邯鄲。
韓之國既破,秦軍累攻於楚之陳都。
又十日,楚軍不敵,乃陰於夜棄城而去。秦軍主將王齕察而縱之,欲得之陳城也。
越明日,果得陳城而不費一兵一卒。
乃取陳城貲貨大宴兵將於城郊,觥籌交錯、通宵達旦。
或曰:此,自長平之後,秦軍之首勝耶!
聞者無不落淚而感慨之。
或歌之曰: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主將王齕乃至高臺,歃血而誓曰:必滅強趙,以洗其辱哉!
眾將士應聲而諾。乃收驕矜之心,而眾北望焉......」
一場慶功宴,成功地為王齕解決了道兩個難題:
首先是秦軍整體的心態問題。正如前面所言,這已經是長平之戰後的第六年了,而在這六年裡,秦軍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即便是去年對周朝的進攻,最終也是以被趙軍逼退結局,秦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得到的戰果,卻只有一座小小的宜陽城而已。
這對於秦軍上上下下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甚至,尤其對於低階的軍士和普通的秦國百姓而言,這些年過得尤其不好。
原因很簡單,秦國的耕戰體系就決定了,只有不斷的勝利才能推動秦國的前進,也只有不斷的勝利,底層的秦國百姓才能從勝利的果實中分到一杯羹,才能勉強維持住岌岌可危的生活。
沒有勝利,對上層的貴族而言,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不受影響,便只能加深對底層百姓的不斷壓榨;
攤到底層百姓的頭上,那就是在從事繁重的耕種勞動之後,還要被迫參加各種繁重的徭役。
之所以秦軍和秦國的百姓還在堅持著,無非就是對秦國的勝利還抱有著希望,對所謂的軍功爵制度還抱有著希望。
而這樣的一場慶功宴,既是對多次征戰無果的一次發洩,更是對全體秦軍心中藏著的熱切希望的一次肯定。
雖然真正得到賞賜的人並不多,賞賜的東西也並不貴重,但無疑,有這樣的榜樣在身邊,老秦人就不會喪失希望,這對於接下來的戰鬥,是很重要的。
畢竟,接下來要對付的可是趙括啊!
解決了心態問題的同時,王齕也順帶統一了秦軍北上收復韓之國對抗趙國的決心。
正如剛剛所說的,受獎的只是秦軍一少部分的人,眼看著別人受賞自己沒有,心裡能是個滋味了?
這時候告訴他們,北上就有另一片天地等著自己,立功受獎不在話下,換了是你,你去不去?
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果然,就在慶功宴的第二天,不少的將士就主動請纓要北上伐趙。
只是,凡是一利必有一弊,而王齕私自開展慶功宴的做法,雖說是權宜之計,但不可避免地還是越權了。
儘管在楚軍撤離的那個夜裡,王齕就已經將自己的計劃飛鴿傳書給了咸陽的秦王。
但越權就是越權,即便秦王此時不以為意,也總會在不經意間將這口氣給出掉。
不過,此時的王齕顯然已經顧不得這麼許多了。眼見著將士們前來請纓求戰,早就等著這一刻的王齕自然無有不允准的。
只是,陳都畢竟是一座大城,更是五年以來秦軍好不容易才有的成果,說什麼王齕也不能把陳城給丟了。
而將陳城的佈防重新梳理,已經是第三天的事情了。
隨即,王齕將兩萬兵力留下固守陳城,率領著剩下的近十八萬大軍(陳都的進攻,秦軍損兵兩萬有餘),浩浩蕩蕩便殺向了韓之國。
而在楚韓邊境之上,蒙驁所率的一萬多秦軍精銳,也正焦急地等候著王齕主力大軍的到來。
相較於其他的秦軍,蒙驁和他手底下的一萬多秦軍精銳,顯然更加期盼著能夠再戰趙軍,一雪前恥。
當然,就在秦軍準備離開陳城向北面韓之國進發之時,楚軍撤離陳都的訊息也傳到了新鄭趙括的耳中。
這著實不是一個好訊息,只是趙括倒也完全不擔心了,心中甚至只剩下了可惜。
原來,就在楚軍退出陳城的那個夜晚,趙括也收到了來自廉頗與田單聯名發來的飛鴿傳書。
嗯,確切地說,應該是經邯鄲轉發的二人的飛鴿傳書。
內容也很簡單:薊城終於被拿下了。
當即,趙括便派出人員給楚王送信,讓他無論如何再堅持十日。可惜,信還未送到,楚軍棄城的訊息倒是先到了。
相較於主動撤離的楚軍,燕王倒是在薊城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刻。
當然,這也更燕王已經退無可退有關。
而薊城之所以能這麼快拿下,還要多虧了其國相慄腹。即便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慄腹依舊沒有改變其貪婪的本性。
權利,他要貪,金帛,他更要貪!
於是,諸如樂間等能打的名將很快被慄腹換回了家,即便少數幾個缺不了的,也被剝奪了諸多的權利,尤其是物資的採購。
很快,守城將士們的飯食是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到了最後,一日只有一頓稀粥供應而已。
當然,事涉燕國的存亡,將士們也顧不得許多,以樂間為首的將領們很快就將慄腹剋扣糧餉的所作所為告到了燕王那裡。
只是,狡猾如慄腹怎麼可能沒有應對的措施。
慄腹隨即帶著燕王和眾人便往集市上去,眾人這才猛然發現,薊城之中的糧價早已上漲了百倍!
當即,慄腹便跪倒在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說著自己傾家蕩產填補窟窿,這才勉強供給著軍隊的糧餉。
本就偏心慄腹的燕王,當即便信了慄腹的鬼話,更是稱慄腹為能臣、幹臣,著實讓一眾燕國的將軍們心灰意冷。
所有人都很清楚,趙國圍城不過堪堪是月餘,甚至在半月之前,糧價都還平穩得很,怎麼忽然間糧食價格就漲了百倍呢?
作為都城的薊城,其中的糧食儲備,不說能堅持幾年吧,至少堅持個一年半載顯然不是問題,絕不該出現糧荒才對,可它就這麼憑空地出現了。
而且百倍的糧價,更是離譜至極!要知道,即便是當年被秦軍圍困了近一年的趙國邯鄲,其糧價上漲也不過才十倍而已。
如今薊城才被圍困了一個月,糧價就上漲百倍,這顯然是有人在暗中操縱。
這個人,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是誰。
可有什麼辦法呢?沒有證據,燕王根本不會相信,而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又到哪裡去找證據呢?
無
奈,眾人也只能回頭喪氣地回到城牆。
倒還是有幾個將軍實在心疼下屬的將士,將自己家中的糧秣送來與將士們同吃同穿,只是,即便是公卿之家,即便有所屯糧,面對著成千上萬張口,又能堅持多久?
為所有將士爭取到一頓乾的,便已經是這些將軍們所能做到的全部了。
但即便到了如此的地步,燕軍在少數將領的帶領下,還在竭力地抵抗著趙軍的攻城。
只是,連起碼的食物都不能保障,這讓將士們如何還能繼續這麼長期的高強度的作戰?
再加上兵力的懸殊,趙軍幾乎是輪番著進行進攻,燕軍終於還是因為疲憊和飢餓敗下了陣來。
攻破薊城,燕王所屬一體成擒送往邯鄲,諸多將領皆盡淪為獄中囚,即便是樂間,因為其父樂毅在趙國為將的關係,也被幽閉在府。
唯獨國相慄腹,在破城之後,立即為趙軍奉上了一大批的軍資糧餉,本該下獄的他,卻也享受到了與樂間同等的待遇,只是被幽閉在府而已。
但不管怎樣,薊城總算是被趙軍拿下。
十五萬趙國大軍,也終於可以被解放出來。(攻打薊城損兵萬餘)
田單將軍隨即領三萬卒繼續駐守薊城,以防生變,廉頗將軍則是率領著十二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韓之國。
只可惜,因為飛鴿傳書要經過邯鄲轉呈的關係,不可避免地晚到了數日。
也就是這區區數日的關係,卻是讓一場大勝生生地變成了一場小勝。
若是能提早哪怕只是一兩日的時間,或許趙括就能來得及將資訊送到楚王的手中,或許楚王就不會撤出陳都,或許......
當然,如今的結果,趙括也很是能接受的。
秦取楚地不過三分之一,而趙得燕韓,怎麼算,都是趙國佔便宜。
至於秦軍大舉來襲,趙括就更不在意了。畢竟,如今邯鄲的重騎兵已經到位,而廉頗的十二萬大軍也早在數日之前便已經南下,屈指算來,至多不過再有五六日便可抵達韓之國。
七萬趙軍對二十萬秦軍固然沒有勝算,但有新鄭城在,手上旬日,趙括還是有把握的。
而且新鄭城南平坦的地形,最適合的就是重騎突擊,一旦廉頗將軍所率援軍到位,兵力對比就將變成十九萬對二十萬。
趙括不介意在新鄭城南這片已經滿是韓軍鮮血的土地上,再給秦軍好好地上一躺課。
課程的名字就叫做:論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運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