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王真死,天下哭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王真死,天下哭,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月十六日,陰。
王真驗明正身,押赴刑場。
這一日,無數百姓蜂擁太平門外,就連僧人、道人也現身刑場外。在京的鄭和水師將士無一遺漏,都來到了刑場外。
暴昭、劉季箎監斬。
李老三站在人群裡,看著跪在刑場上的王真,一臉悲傷,拉著李晟的胳膊問:“你就不能求求情,好歹是帶來良種的功臣!”
李晟面對蠻不講理的父親很是無奈,自己算什麼官,鄭和、徐輝祖、鐵鉉、李堅,這些軍方高層誰沒出面求情?
燕王朱棣也入宮勸,說什麼豐收之下,不宜殺人,可建文皇帝不聽啊。
陳木、崔娘見到這場景,也忍不住流淚。
崔娘看向陳餘:“好好的功臣,當真要殺嗎?”
陳餘抿著嘴不說話。
黃二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了,王真犯的錯,殺頭是理所當然的事,只不過此人身份特殊,加上番薯大豐收,讓鄭和水師將士的功勞深入民心,百姓不忍心這種功臣死。
駱冠英看著自己的老部將,雙眼泛紅。
姐夫鐵了心要殺王真,正法紀,肅人心,想要用王真的腦袋告訴所有將士,別以為升了官,有了權勢,就能踐踏國法,胡作非為。
駱冠英理解姐夫,作為帝王,他不能不以江山為重,不能不以規則為重!當年太祖喊出“寧可胡大海負我,不可使我法不行”,不就是為了推律令入軍心?
只是,理解是一回事,心塞是另一回事。
駱冠英與王真同吃同住,一起在大海里生死相依,在雨林裡更是彼此照顧,過命的交情,看著他落得這個地步,如何能不痛苦?
沈偉凝重地捏了捏駱冠英的肩膀,一句話也沒說出口。
鄭和、朱能等人也前來給王真送行,心情沉重到無人願意說話。
劉長閣提著一個食盒走來,交給了鄭和,低聲說:“皇上不來了,讓你將這些東西給王真,算是送他最後一程。”
鄭和接過食盒,默然地走向行刑臺。
軍士不敢阻攔。
鄭和登上行刑臺,看著被綁著跪在地上的王真,抬了抬頭,看向天空,強忍著痛苦,低聲喊道:“王真!”
無顏面對眾人的王真始終都低著頭,聽到鄭和的聲音,這才抬起頭來。
鄭和將食盒放在王真面前,悲傷地說:“這是皇上為你準備的,吃飽了——再上路吧。”
食盒開啟。
一個烤紅薯,一碟紅薯丸子,一疊炸紅薯餅,還有一碗紅薯粥。
王真哭泣不已,看著眼前的菜,後悔不已。
鄭和盤坐下來,拿起烤紅薯,掰開了,裡面依舊是熱的,對哭泣的王真說:“下輩子,我們還是兄弟,只是你要記住,可不能再欺辱百姓,不可再亂法殘民!”
王真仰頭看天:“我對不起皇上,對不起你們,我丟了水師的臉。”
鄭和知道說這些已經晚了,若道歉有用的話,那誰都能踐踏國法,世人對律令也將再無敬畏之心。
“來,吃吧。”
鄭和餵給王真。王真吃了一口烤紅薯,淚水不斷湧出。
鄭和又夾了一個紅薯丸子,輕輕地說:“你也知道了,番薯豐收,二十多石。想來土豆、玉米也和預期之中差不多,你的夙願不就是盛世無饑荒,我會幫你看著,到了那一天,我告訴你。”
王真悲痛地點頭。
暴昭、劉季箎看著鄭和與王真,有些不忍直視,暴昭看著天空,太陽沒有冒出來,似乎是在有意拖延時間。
王真一個不剩,全都吃了個精光。
鄭和收起碟碗,起身提起食盒,對王真說出了最後的話:“你放心吧,水師將士上下,都會捍衛你的名字,讓它留在英烈碑上。”
王真閉上眼,聽著鄭和遠去的腳步,握緊拳頭,高聲喊道:“我錯了,水師的兄弟們,你們記住,永遠不要學我,不要觸犯律令,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男兒,莫要被繁華亂了分寸……”
水師將士聽聞,一個個心如刀絞。
“時辰已到。”
暴昭抬起手,抽出令籤,看向場外,等著????????????????有人喊一嗓子“刀下留人”的話,可惜,沒有人喊。
令籤落地!
王真看著鄭和、駱冠英等人,輕輕說了句:“保重,我的兄弟們。”
血光灑!
萬民悲痛。
武英殿。
劉長閣匆匆進入,稟告:“王真已被正法。”
朱允炆揮了揮手:“告訴內閣,罷朝七日。”
劉長閣領命離開。
朱允炆沒有回後宮,在武英殿住了七日,憑弔死去的王真。
王真的死,讓武勳變得更節制,更懂得分寸,清楚國法是一條不容越過的紅線,一旦越過,建文皇帝決不輕饒,哪怕是有再高的功勞也沒用。
人死了,事卻沒有結束。
按照最初規定,鄭和水師將士的名字,已經犧牲的,全都雕刻在英烈碑之上,還活著的,死一個,寫一個名字,一個不遺漏。
現在,王真死了,他的名字到底該不該登上英烈碑,成為了一個爭議事件。
不少官員認為,王真之所以死,完全是觸犯國法,他殺過百姓,害過百姓,罪不容誅,是一個汙點很重的人,這樣的人不配留名英烈碑。
但水師將士全體,從鄭和至小兵,態度堅決,一致請求將王真的名字留在英烈碑之上。
鄭和、朱能沒什麼口才,說不過御史,駱冠英看不慣,直接拿出拳頭,打碎了御史的一口牙,結果被朱允炆下令拖出去打二十棍子。
站不起來的駱冠英,依舊堅持為王真發聲,痛罵御史不是東西,錯誤是錯誤,功勞是功勞,他為了功勞拼了命,他因為錯誤丟了命,憑什麼取消他的名字?
都察院的官員群情激奮,不僅將王真的破事翻來覆去地說,還把句容駱家石灰石礦場的事給挖了出來,看那架勢,不把駱冠英整下去他們是不會罷休了。
但沒用,這群人罵著罵著,沒辦法罵了。
因為駱冠英直接被朱允炆給發配到了東海水師,去濟州島釣魚去了。
眼看著駱冠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鄭和、朱能、沈偉、趙世瑜一干人與都察院徹底開戰,結果自然而然,業餘罵人的,怎麼可能比得上專業罵人的,朱允炆一怒之下,將鄭和、朱能所有參與的人,全都趕出了京師,去大琉球看海的看海,去琴島抓螃蟹的抓螃蟹,去天津港看日出的看日出。
沈偉、趙世瑜等人因為罵得太兇,被髮到了濟州島,一路上時不時敲打著駱冠英重創未愈的屁股,在駱冠英的慘叫聲中,再一次進入大海。
武勳收拾完了,御史沒辦法罵人了。
徐輝祖出來說話:“王真死了,也得有個定論。其功七分,過三分。況人已死,再抓著其過錯不放,實在失人心,當留其名於英烈碑。”
御史們還沒來得及反駁徐輝祖,朱允炆已經同意了,等御史整理好文稿,大報恩寺裡面的英烈碑上已經連夜刻上了王真的名字。
木已成舟,還爭論個鬼。
令人意外的是,都察院在鬧騰走了一大群勳貴之後,竟然開始了內部整頓,原本在彈劾勳貴之中很兇的一些御史,竟被左都御史、右都御史直接調離了京師,發至地方當了監察御史。
戴德彝、練子寧經朱允炆同意,自國子監生中遴選出了三十人充入都察院,這些新人更有膽量,也更有正義感,是非觀,不固執,能守住底線。
這一日,解縉、楊士奇、夏元吉等人被召入武英殿。
朱允炆將何文淵的文書交給解縉等人:“這裡有葉耕老先生的建議,希望朝廷能效仿古人,設一節日來紀念鄭和水師將士取來糧種的豐功偉績,你們認為如何?”
解縉有些為難。
紀念屈原,那是屈原跳江之後。
紀念介子推,那是人被燒沒了之後。
這紀念鄭和,是不是得……
“皇上,此事是否不太合適?”
解縉不太能接受給活人設定節日。
楊士奇沉思一番:“古時為功臣良將立生祠者不在少數,未嘗不可為鄭和水師將士設節日以紀念。只不過,單純紀念鄭和等人,是不太合適,不妨以新良種豐收為由,設一節日,既能讓世代百姓知曉新糧食來處,也能安民心。”
夏元吉讚歎連連,附議道:“臣認為楊閣臣所言極是,糧食豐收設節,無有爭議。”
朱允炆微微點頭,略一沉思,笑道:“豐收感恩節,如何?”
“豐收感恩節?”
解縉、楊士奇與夏元吉咀嚼著,對這個節名很是滿意。
豐收,不忘感恩。
百代,銘記鄭和水師英烈。
至於豐收感恩節推出的時間,節日的時間,被夏元吉推到了玉米、土豆豐收之後。
朱允炆沒有意見,看向夏元吉:“朕聽說,水師都督府申請五十萬錢鈔,被戶部給擋了回去。”
夏元吉承認:“水師都督府今年支取財政已足夠多,再取五十萬錢鈔,超出其預算太多。”
朱允炆端起茶碗,吹了一口熱氣:“水師的錢,該批就批吧,這個時候吝嗇不得……”【s:
豐收感恩節的想法是讀者愛吃歐式蛋糕的胡黎明提供的,特別感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