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力、陳樹畢竟只有十四五歲,見過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對平和的朱允炆,也難免侷促不安。

畢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楊士奇看出兩人緊張,便笑呵呵地上前,溫和地說:「只是尋常考校,不會為難你們,怎麼想,就怎麼對答。」

陳力、陳樹作揖,直起身來等待楊士奇的考校。

楊士奇略一沉思,開口道:「少年郎應有志向,說說你們的志向吧。」

陳力與陳樹對視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這考校第一問,竟不涉學問,只問志向。陳力放輕鬆下來,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教書先生。」

「為何?」

楊士奇問。

陳力認真地回道:「先生也應是知道,我們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輩輩可都算是白丁,並不識幾個字。幸是朝廷大開社學,振興文教,我們才得以讀書識字,瞭解這世上的學問與道理。日後,我也想成為一個像張博志那樣的先生,無私地授業解惑,讓更多的人可以識文斷字。」

朱允炆連連點頭,在一旁稱讚:「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並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計。日後每年朝廷都將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學業有成時,相信你也願意加入到先生行列。」

楊士奇知道,在打敗帖木兒的大軍之後,朝廷在外敵上的壓力就變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韃靼依舊有威脅,但這種威脅也變得極是有限。

接地方奏報,瓦剌的安樂王把禿孛羅親自帶使團而來,想來瓦剌暫時會老實一陣子。韃靼雖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畢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難說,他想要直接對抗大明,怕是有點難。

在外敵威脅變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點只能是內治,而教育則是內治的重中之重,是僅次於官場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續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僅需要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輕人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未來的學子才可以踩著前人的肩膀,抵達一個新的高度。

百年大計,一點都不為過。

楊士奇看向陳樹,陳樹抬手擦了擦額頭,說:「我的志向是進入水師,成為像鄭和一樣的英雄,帶領船隊遠航海外。」

「鄭和——」

朱允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鄭和的船隊現在到哪裡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鄭和帶水師船隊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慮到他們需要護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風洋流等,如果一切順利,此時應該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風險無法估量。

鄭和是英雄,是大明遠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間的知名度很高。提起遠航,必然繞不過這個名字。甚至於坊間中有些書坊,竟專門找人寫了《鄭和西行記》,雖說裡面夾雜著海怪、海賊、法寶,明顯偏離現實,可人家銷量還不錯……

陳樹握著拳頭說:「我想的是,近年來朝廷解開海禁,遠航貿易日益增多,就連北平也出現了一些南洋諸國的商人。為了保障遠航貿易,朝廷總需要一支水師遠航東西。在鄭和之後,還需要一個鄭和。」

朱允炆大笑起來:「好一個鄭和之後,還需要一個鄭和。沒錯,朕需要無數個鄭和,將遠航一直推動下去。」

楊士奇有些欣慰,陳力立志教書育人,陳樹志在浩瀚大海,單單就從志向上來說,他們的方向十分明確,且有榜樣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寬泛虛指。

「為了實現志向,你們打算怎麼辦?」

楊士奇含笑問。

陳力再無壓力,回道

:「張先生說,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就必須進入國子監進修,還說國子監的學問是最深奧、最全面的,只有進入國子監才能得到完備的學問,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先生。」

朱允炆與楊士奇點頭。

作為教育革新的引領者,國子監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在各項資源調配上,都是超一流,背靠朝廷,缺錢可以要錢,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調。

加上國子監革新已走過多年,各科學院也基本建立起來,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教學體系,相關探索也不斷出成果,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在國子監進修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

陳樹也想要進入國子監,理由很簡單,國子監在今年五月份,開設了海洋學院,專門負責培養海航、遠航人才。

朱允炆對陳力、陳樹很滿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們出身農家,又跟著父母經歷了千里移民,生性中本就有著一股子堅韌,何況能被張博志推舉,想來心性是不錯的。

「開春之後,你們就去京師初等學院修習課業吧,到時候自有人考校你們學問,看看歸屬六級中第幾,朕願你們記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時代在快速改變,已經沒有人能停留在原處了。」

朱允炆嚴肅地告誡。

陳力、陳樹連忙答道:「定不忘今日之志。」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看向陳木、崔娘,笑著說:「聽聞你們入京師時遇到了一些麻煩,有沒有對京師失望?」

陳木、崔娘沒想到訊息傳的如此之快,侷促地不知如何回答。

陳餘聽聞,很是擔憂,拉著崔孃的胳膊問:「遇到什麼麻煩?」

崔娘不知如何解釋,黃二月在一旁說:「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是馬伕不講信用罷了,事情已經解決了。」

「對,幸虧這位黃公子相助。」

崔娘感謝道。

陳餘看了一眼黃二月,便對朱允炆說:「我就說,這幾年商業太活躍,人心不古,皇上就應該好好整頓整頓,免得他日微服私訪,被人坐地起價……」

陳木、崔娘很是緊張地看著陳餘,如此大膽地對皇上說話,當真沒問題嗎?

朱允炆並沒有動怒,反而是認真地點頭:「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幾年商業發展太快,人心逐利,不少商人喪盡天良,前段時間江蘇還出了一個錦雞案……」

「何為錦雞案?」

陳木問。

楊士奇解釋道:「商人販賣錦雞,售價八兩銀子。蘇州一戶陳氏百姓家,因父親得有血痔,特意買來錦雞醫治。可誰知買到家之後,卻發現錦雞掉色,長長的尾巴也是插上去的,本就是一隻老母雞,找商人不得,便告了官。」

「太可惡了!」

陳木、崔娘等人氣呼呼地說。

要知道八兩銀子對尋常百姓家可不是小數目,說不得是人家多年辛辛苦苦的積蓄。結果一朝被人騙空,不知如何能承受得起。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商業要發展,人心不能亂。內閣需要和戶部、禮部商議對策,務必加大懲罰失信、欺詐交易力度。若嚴重失信,則取締其商貿憑證,不準其再次取得經商許可。」

楊士奇答應下來:「是時候整頓整頓了,務必讓商人做到最基礎的誠信。」

朱允炆嚴肅地說:「若喪失誠信,喪失基本的信任,那商業又從何發展?這件事應該作為明年的開年之事,不可拖延。」

「臣領旨。」

楊士奇應下。

朱允炆來這裡,自然不只是考校陳力、陳樹兩個孩子,看向陳木、崔娘:「聽你們來了,陳餘想來是很高興

的,但朕等不及你們敘舊啊,先陪朕說說北平營造新都的情況,北平的奏報難免避重就輕,刪減太多,朕盼著你們說說實情。」

陳餘笑著說:「那我去吩咐人準備酒菜。」

朱允炆看著離去的陳餘,對陳木、崔娘說:「你們有個能幹的好女兒啊,當然,黃二月也是不錯的。」

黃二月臉頓時紅了起來,連忙說:「我還是先走了……」

「留下吧,又不是第一次在迎春暖爐閣吃飯。」

朱允炆走向房屋。

陳木、崔娘彼此看了看,這一路之上還在擔憂女兒的婚事,現在看來,女兒本身就有中意的人了,黃二月這個小夥子很是精神,做事有條理,聽說是書局的管事,多少還是配得上自家女兒……

北平營造新都,並非是一帆風順。

平時都有三十萬民力在做工,難免會出現管理上的不足。比如打著官府的旗號,徵調百姓家宅,仗著營造新都的匠人身份,就敢白吃白喝,還有一些小官員賒了百姓家不少賬,賴著硬是不還,百姓只能忍氣吞聲……

而這些事,姚廣孝等人統攬大局,很難看得到,也很難管得到。可偏偏就是這種細微的事,最是傷民心、損民意。

朱允炆需要御史的報告,更需要百姓自己說說。御史也好,其他官員也罷,總有維護自身利益的時候,百姓也想維護自身利益,可他們是弱勢一方,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一樁樁事被講述出來,伴隨著悲傷的控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假少爺逼我科舉後我搞了個探花男團

區區某某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朕的臣子們都重生了

月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