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九十八章 十萬京軍,軍令狀(一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翻看山西、陝西等地文書,可以清晰地肯定一點,大明現在還沒有做好出徵的準備。

補給線太長,即便是有一年的準備時間,也無法確保所需糧草全部到位,加上冬日漫長,運輸緩慢,春耕將至,百姓與匠人會走一批,這些現實都決定了一點,主力過早進入西域,對大明沒好處。

可戰爭不是斤斤計較,左右掂量,帖木兒也不可能等大明百姓收拾好地裡的莊稼,軍士都到了前線,準備齊備了再來打個招呼,喊一聲“我要來打你了”。

帖木兒軍隊的實力到底如何,亦力把裡能抗住帖木兒多久,這都是未知數。真要等到戰鬥打響,宋晟從嘉峪關傳來情報,大明再出兵,等朱棣到了那裡,估計宋晟已經先和帖木兒交手幾次了。

不能拖!

朱允炆看向朱棣,嚴肅地說:“鑑於眼下西北準備不足,各方物資調動尚且不夠,燕王叔若想早點抵達西域,只有一個折中的法子。”

朱棣臉色有些凝重,朱允炆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現在後勤支撐不起太多人去,你想去,只能少帶點人。

可人數太少,想要收回西域的難度就太大。

最初朱允炆的設想是朱棣帶二十萬京軍,配合西北十幾萬軍士,即迎戰帖木兒,又佔據西域,形成穩固佔據與控制西域的格局。可現在大明尚且做好完全準備,直接帶二十萬京軍出征,很可能會導致補給跟不上,反而累害戰力與軍心,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出徵軍士的數量。

“臣願率十萬京軍至西北前線!”

朱棣下了決心。

徐輝祖、鐵鉉等人吃了一驚,徐輝祖更是反對:“十萬軍士根本不足以謀略西域,帖木兒此番空國東征,其主力軍隊至少不下二十萬,若燕王只帶十萬兵,即便是調動甘肅各地衛所,最多也只能湊到十七八萬軍士,不足以形成對帖木兒的作戰優勢!”

西北有十幾萬兵,可一些衛所、城關是不可能完全抽空投入到前線的,能抽出七八萬軍士已經是防守的極限了。

可十幾萬人對陣帖木兒的全部戰力,一國精銳,且還是以騎兵為主的精銳,大明根本不佔優勢!一旦陷入鏖戰,人數將決定戰爭的勝負,誰手裡還握著生力軍,握著後備力量,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鐵鉉也表示擔憂:“燕王帶京軍十萬出征,足守不足戰!臣也認為太少了。”

朱允炆沒有說話,後勤短板是客觀現實,若眼下支撐二十萬京軍與西北十幾萬大軍,必須在山西、陝西、四川等地,額外徵調不下三十萬的民力保障後勤,整個西北投入的後勤人員,將近百萬之巨!如此龐大的後勤一天天在西北,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大明承受不起如此壓力幾個月或半年之久!

若只是十萬京軍與西北十幾萬軍士的話,就可以維持現狀,後勤也可以得到保障,還不需要額外徵調民力。只不過,這些兵力對善於大兵團作戰的朱棣,對於帖木兒這種對手,整個西域而言,是不是太少了?

朱棣知道朱允炆的為難,身為帝王,他不可能不顧及民生與百姓,不可能不考慮後勤壓力,萬一疲民之下,再出來個王金剛奴第二,還可能引發民變。

西北事,不同於北方事,不同於南方事,不同於東北事。

朱棣撩開衣襬,單膝下跪,抱拳道:“十萬京軍,合西北諸衛所,足夠臣禦敵,橫掃西域!若不能為,臣以死謝罪,願立下軍令狀!”

徐輝祖、鐵鉉看著朱棣,又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凝眸盯著朱棣,一步步走了過去,嚴肅地說:“燕王叔,軍令狀一下,可就沒有轉圜餘地!”

朱棣微抬頭,豪情道:“無需轉圜,只有身死沉棺,要麼得勝凱旋!臣願為陛下遠征,為護衛大明江山,重現漢唐偉業!”

朱允炆伸出雙手,重重地扶住朱棣的臂膀,用力將朱棣扶起來:“朕只容你得勝凱旋!那朕就將十萬京軍交給你,二十日後出征!將一切來犯之敵,殲滅在外!將西域故土,收我版圖!”

“臣!領旨!”

朱棣重重答應。

終於。

終於!

時隔多年,自己終於再次成為軍隊的主帥,即將踏上金戈鐵馬的征程!

金陵的絲竹之音,我朱棣聽膩了!

我要的是風沙大漠的吶喊,要的是草原無邊際的旌旗獵獵,要的是一聲令下,軍士抽刀搭箭,戰馬振鬣長鳴!

帖木兒,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爭瘋子,讓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本事吧,是你的輕騎兵、重騎兵厲害,還是我大明的火器、軍士厲害!

血液在燃燒!

朱棣行禮後退三步,轉身離去。

從現在起,自己要遴選與徵調一切可用的精銳!做好出徵的準備!

徐輝祖見朱棣離開,連忙看向朱允炆:“皇上曾答應過臣,準臣隨軍出征,現在是時候了,還請皇上恩准。”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對徐輝祖說:“你之前提議梅殷暫領五軍都督府,朕答應了,讓梅殷來見朕吧,你去準備出征之事。”

“臣遵旨!”

徐輝祖露出了欣慰的笑意,沒有軍功卻坐在大明武勳第一的位置上,實在是壓力太大,這次打帖木兒,謀略西域,說什麼也得弄點軍功來。

梅殷的忠誠是不需要懷疑的,雖然歷史上的梅殷因為駐守淮安,沒有阻攔朱棣進入南京,被後世人指責,但朱棣借道沒被允許,只好繞路渡過淮河,從揚州進南京,這也說明了梅殷並沒有背叛朱允炆。

至於梅殷為何沒有動作,原因很多,比如朱棣動作太快,盛庸、鐵鉉、平安一堆人都跟不上,何況是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梅殷?再說了,梅殷接到的命令是駐守淮安,不是到處打游擊,朱棣跑了,鐵鉉盛庸可以到處追,梅殷他沒命令追不出去啊……

朱允炆相信梅殷這個託孤大臣,他有處理軍務的能力,而且還是榮國公,地位上也配得上,暫時交給他,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何福朱棣、徐輝祖這樣的人物都去了西北,皇上又下旨將自己召回京師,擺明了是想讓自己去西北立功啊,這得主動點。

果然,何福一請求,朱允炆便點了頭。

鐵鉉猶豫著自己要不要跟著去,朱允炆先拒絕了:“你領兵部,可不能走開,讓劉儁去吧。”

劉儁含笑答應。

國慶還沒過,朱允炆已經在籌謀西征事宜。

朱棣奉旨選兵,將丘福、朱高煦、朱高燧帶入軍中,並請朱允炆下了調令,將瞿能、徐凱、譚淵、華聚、唐雲、朱榮、陳文、毛整等二十餘人調入京軍,命其自屬地直接進至陝西,等候大軍,隨軍出征。

面對朱棣明目張膽安插自己人的舉動,安全域性第一時間報告了朱允炆,朱允炆卻只是淡然一笑,不予理睬。

作為即將出徵的主帥,他有權挑選自己的先鋒官,副手與將官,如果連這點權利都不給他的話,那他又怎麼能全力作戰?

京軍效忠的是大明,是朱允炆,聽命朱棣是去打仗的,不存在造反的問題,核心的千戶、百戶、總旗等可都是朱允炆的人,有些還是朱允炆親自提拔起來的,這些人是軍中作戰的主力,是軍隊戰鬥力的核心所在,他們是不可能背叛朱允炆的。

為了節制朱棣,也為了確保朱棣的安全,西域作戰的勝利,朱允炆派遣安全域性指揮同知薛夏、雄武成隨行,下了血本,拿出了八百偵察兵,由千戶索靖、百戶杜漸、房崇帶隊隨行。

朱棣在京軍選擇上,與徐輝祖、何福等人商議,最終確定了出征軍士:

三千營,一萬精騎。

五軍營,五萬步兵。

神機營,四萬火器兵。

因為距離出征時間太緊,而刺刀式火銃更新數量還不到兩萬,為了最大限度保證神機營作戰力,朱允炆下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匠人暫停其他,全力趕製刺刀式火銃,爭取在軍隊出征前,再裝配一萬把刺刀式火銃。

六千餘匠人分工明確,日以繼夜趕製,隨後交付測試,為節省時間,刺刀一律不開鋒,只需保證火銃質量與刺刀質量、匹配即可,反正軍士走到甘肅五千多里路,有的是時間打磨,一天磨十幾下,到地方也該寒光閃閃,刺個人不算啥。

一年多的籌備,運至西北的新式神機炮已經達到了五百門,其中四百門放在了肅州與嘉峪關前線,虎蹲炮便於攜帶,運輸方便,數量早已超出了征伐安南時期,達到了三千多,可謂是驚世駭俗的數量。

至於手榴彈、地雷式火器,也被列在了清單裡,一車一車,一箱一箱地運向了西北,數量不菲,朱允炆對此是一律放行。

為了確保軍隊火藥補給,朱允炆還特意要求二炮局選派五百人的火藥匠人隨軍出征,由安全域性人員全程護衛,不準匠人與其他軍士接觸。

戰爭的陰雲正在西北凝聚,而東北的陰雲已經打了雷,閃電劈裂長空。

82中文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假少爺逼我科舉後我搞了個探花男團

區區某某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朕的臣子們都重生了

月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