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六章朕意已決,兵發安南(三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京師,奉天殿。

“廣西都司指揮同知俞通淵奏報,前有安南胡氏歸降,言辭懇切,虛位以待,迎立陳氏天平為國王。朝廷念其悔過,答應送歸陳天平。四月底,陳天平抵達廣西鎮南關。四月中,臣與安南胡季犛簽訂交換文書,胡季犛答應送長子胡元澄,待陳天平立國後,大明送歸胡元澄。”

“五月二十日,胡季犛大臣黃晦卿送長子胡元澄至芹站,臣送陳天平至芹站,交換順利。然黃晦卿在迎陳天平進入芹站後,突然宣佈陳天平為假冒,說其是陳天平家奴,當即斬殺陳天平,安南大軍突然殺出山林,臣領兵作戰,殺敵三百,退至鎮南關。”

“六月十五日,安南大軍同時進攻鎮南關、憑祥關,臣聽聞雲南也有安南軍隊出現。現請朝廷發兵,征討逆臣胡季犛、胡漢蒼父子!”

陳迪念著這一份奏報,臉疼,很疼。主張透過使臣,促使安南投降的主官是陳迪,就連出使的人都是他親自挑選的,在安南胡氏作出投降姿態時,最高興的就是陳迪。

可現在,陳迪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胡氏父子,他們陰謀狡詐,根本就不是尋常之人,所謂的投降,不過都是做做姿態,僅此而已。

兵部尚書鐵鉉出班,厲聲道:“安南胡氏父子弒君奪位,屠殺忠良,屢犯占城與我大明,現又敢當著大明軍隊的面,殺掉了陳氏唯一的後人陳天平,詐說其為假冒,又發兵廣西、雲南兩地!臣請大軍移之安南,擒殺胡氏父子,以正天道!”

徐輝祖出班附和:“前有安南大將胡杜進軍思明府,我廣西都司討伐之,念胡氏請罪態度誠懇,大明秉持和平之道,沒有發兵征討!眼下那胡氏父子如此辱我大明,殺掉陳天平,還敢出動大軍進我廣西、雲南!如此賊寇,若不殺之,我大明宗主國身份何在?”

廣西都指揮史韓觀跪請:“敵寇在邊,臣夜不能寐,願帶兵討伐之!”

兵部與武勳紛紛請戰。

而反觀文官方面,沉默著居多。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周德出班:“臣以為不宜動用大軍!”

朱允炆陰沉著臉,咬出了一個字:“講!”

周德肅然道:“皇上,自五月起,大明鳳陽府大旱,太湖一帶大澇,朝廷投入了無數人力救災,百姓正是休養生息之時,若動用大軍,豈不是疲民竭力?朝廷當以救災為主,內治平和,若動殺機,必會災禍。再者,安南進犯,定不會破開城關,他們打不進來,自然會退走,何必勞師動眾,空耗國力?”

朱允炆的胸口有些起伏。

禮部給事中周長來出班:“臣以為此事當再派使臣,或許其中有些誤會。”

“誤會?人都殺了,兵都到城下了,還他孃的誤會?”

韓觀怒斥。

周長來臉色一白,道:“這是朝堂之上,莫要用粗鄙之詞!”

韓觀擼起袖子就想衝過去,卻被徐輝祖攔住了,徐輝祖對憤怒的韓觀道:“他說的沒錯,朝堂之上,豈容你小小的韓都司放肆,讓我來!”

周長來瞪大眼,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鼻子就捱了一記重拳,血流如注。

“匹夫,匹夫啊!”

周長來痛苦中不忘罵人。

徐輝祖又補了周長來一腳,看著走過來的禮部侍郎董倫,道:“誰敢幫他說話,就別怪我發飆!安南大軍日夜攻打廣西、安南,已是公然宣戰!我大明若不出兵討伐,那養兵何用?皇上,臣徐輝祖雖沒有上過戰場,但也知道一句話——大明江山,一寸都不能少!”

董倫咬牙道:“議論國事就議論國事,公然毆打朝廷官員,是何道理?魏國公,你太過放肆!”

徐輝祖不屑地說:“你也知道是議論國事,既是國事,就應想清楚了再說話,如他這廝胡言亂語,豈能容他!”

“皇上,臣彈劾徐輝祖強權脅眾,壓制言論!”

董倫不想與徐輝祖廢話。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聲音很冷:“讓朕說,打得好啊,若不是顧忌禮儀,朕都想動手了!陳天平身份如何,先有陳氏舊臣裴伯耆作證,後有安南使臣作證,焉能有假,說他是家奴,隨手就給殺了,擺明了是安南胡氏不想退位,殺陳天平以絕陳氏之後!”

“周長來說這其中有誤會,呵呵,朕倒想問問,安南大軍兵發鎮南關、憑祥關,進攻雲南,這都是誤會嗎?兵用了,刀用了,作為大明的臣子,竟然為安南弒君多為的賊子開脫,你們說,如此之人該不該打?!”

周長來很委屈,自己不過就是說句話,附和下週德老大哥,怎麼就把自己弄到了絕境?

給事中陳繼之出班:“臣認為當發兵討伐安南,眼下市舶司已開,南洋諸國商人與使臣進入大明必會頻繁,我朝商人出海也將日益增加,若安南胡氏父子弒君奪位,當著大明軍隊的面殺掉陳天平,又發兵攻擊大明軍隊,城關,而大明卻毫無動靜,勢必會弱我國威,南洋諸國必不臣服,反而投向那安南賊國!”

朱允炆稱讚:“陳繼之言之有理。”

眾大臣算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是主戰派,與其作對,不是挨人打,就是挨他訓,順從他,便會得到嘉獎。

得,二選一,容易。

不少給事中、御史、主事出班,義憤填膺,怒斥安南胡氏父子,主張大明發兵前往征討。

兵部武選司郎中王淮出班,道:“皇上,發兵征討安南臣沒有異議,然鳳陽旱情剛解,百姓尚未歸家,太湖災情雖已結束,但仍需重建家園。京軍出動,必會徵調大批民力,臣不忍心,願皇上憐憫兩地百姓,自其他州府徵發徭役。”

朱允炆讚賞王淮,此人是一個有良知的人,至少他能分清是非,也明白關護百姓。

戶部尚書夏元吉出班,喊道:“啟稟皇上,朝廷設八大糧倉,其中廣東倉、吉安倉、汀州倉皆已儲備充分,少者存量三十萬石頭,多者五十萬石,只需發文書快報,可自當地轉運糧食,不勞京師周圍百姓過甚。”

王淮追問:“三座糧倉都太遠,大軍自京師而動,又如何保障?”

夏元吉道:“出京兵馬,可自金川門外各取三日糧,不動百姓,沿途州府縣取用儲備糧,至吉安府休整取糧,以最大限度節省各地民力。”

王淮肅然行禮:“臣沒有異議。”

朝廷提前準備南征的事只存在於內閣、六部尚書與中軍都督府這一級,其他官員並不知情,沿途設定的糧倉的事也被封口,地方官員不會將此事奏報給朝廷。

眼下解縉、茹瑺、鬱新尚未回朝,朱允炆只好看向陳迪,陳迪此時此刻恨透了安南胡季犛父子,玩陰謀玩到了自己頭上,他們羞辱了大明,同時也羞辱了自己。

“臣認為,當發大軍征討逆臣賊子,蕩平安南!”

陳迪說出這句話,是咬牙切齒的。

朱允炆滿意了,內閣四人,只有陳迪是一個溫和派,解縉支援自己的立場不會改變,鬱新也清楚安南對大明的價值,茹瑺曾是兵部尚書,這點血性與勇氣還是有的。

現在陳迪也贊同出兵,就等同於文官集團支援朝廷用兵。而武勳在等待了多年之後,終於等來了自己封爵的機會。

朱允炆起身,面對朝廷文武,喊道:“朕意已決,兵發安南!”

戰爭!

朱允炆眼神中滿是殺機,這是自己登基以來,第一次對一個國家宣戰,也是自己佈置的第一場數十萬級別的戰爭。

無論是廣西都司擊殺胡杜大軍,還是寧王朱權、燕王朱棣分裂北元的突襲,亦或是大明水師平定齊王朱榑造反,三場戰事,朱允炆的參與都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說,沒多少參與。

但對安南的戰爭,是朱允炆一開始就確定了的,併為此在軍事訓練上、後勤補給上、武將選拔上、作戰戰略上,朱允炆是全程參與,並不止一次預演。

雖然朱允炆身為皇帝,又在這種災情大環境下不宜出京親征,但這是一場朱允炆主導的戰爭是沒有爭議的。有爭議的是主帥人選。

武英殿。

朱棣、朱權、徐輝祖、何福、鐵鉉、楊榮、楊士奇、姚廣孝、韓觀、沐晟、張輔、楊溥等一干人被召入殿中。

有些人不該出現在這裡,比如楊士奇,他是管教育的,比如楊溥,他是翰林院的人。

但沒有人提出任何質疑,因為這是朱允炆親自點名要的人。

朱允炆看著眾人,這一批人是極為特殊的。

燕王、寧王,藩王中最強。

徐輝祖、鐵鉉,雖未帶兵打過仗,卻擁有極強軍事才能!

韓觀、何福,洪武名將!

姚廣孝,智謀超群,善於破局。

楊士奇、楊榮、楊溥,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內閣三楊!

張輔,武將新秀,一戰成名!

可以說,朱允炆將在尚在京師中最聰明、最有眼光、最有軍事才能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只為商議與確定一件事:

出征安南,誰來掛帥!

主帥選拔極是重要,若主將是一個無能之人,給他五十萬兵馬也打不過幾萬人,最後單騎逃走;若主將是個白痴,瞎指揮,東走西竄,給他二十萬京軍主力,也會被人請到城門外叫門去!

可以說,主帥人選事關征討安南成敗,事關三十萬大軍的死活!

隨意不得!

朱允炆看向朱棣與朱權,朱權現在天天學習道法,征伐的心思越來越淡,讓他去是不合適的。朱棣最擅長的是大規模騎兵作戰,不善於攻堅克城,讓他指揮打山地戰,叢林戰,攻城戰,也是不妥的。

“朕已下令發兵安南,誰作三十萬大軍的主帥,還需你們給朕說說。”

朱允炆穩坐,肅然道。

朱棣當仁不讓,上前一步:“臣不自量,想求掛帥南征,擒拿胡氏父子!”

朱允炆微微皺眉,剛想說話,姚廣孝便走了出來,反對道:“燕王久居北地,不適南方,不諳山地作戰,臣以為不妥。”

朱棣鬱悶,若是其他人如此說,早就抽過去了,可說話的人是姚廣孝,兩人有著多年交情,又知根知底,他反對,自己實在是有口難言。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假少爺逼我科舉後我搞了個探花男團

區區某某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朕的臣子們都重生了

月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