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尋「道」
吃不飽的胖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7.尋「道」,掌握八奇技的我才不是什麼混血種,吃不飽的胖橘,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飽喝足,回房休息。
顧北感覺有些怪異,明明是在美國,偏偏作息還是天朝的,夜裡幹活白天睡覺,這讓他一個作息規律的人有點受不了。
不過好在異人和混血種這種超凡者的適應力超群,大概用不了幾天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了。
楚子航和芬格爾各自回房了,這兩位雖然不困,但也需要休息。
尤其是楚子航,自從到了紐約,他如同機器一般準時的生活就一去不復返了。
需要重點調整作息。
芬格爾純粹是為了安撫自己那顆受到驚嚇的幼小心靈。
如果一米九的壯漢的心靈足夠幼小的話。
老唐的房間被空了出來,不過昂熱並沒有去裡面休息,因為諾諾正在裡面忙。
同樣在裡邊的還有某個寵妻狂魔。
雖然這倆人的感情狀態朦朦朧朧的,但該說不說,凱撒對諾諾的好是真的。
至於諾諾會不會被感動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昂熱並沒有留下等待翻譯工作結束,他叮囑芬格爾在翻譯結束後通知他,然後開著自己的老款瑪莎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顧北迴到房間,放棄去思考那些沒有結果的問題,靜下心來運炁修行。
他其實有想過要不要進入內景之中去問個究竟,但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又放棄了這個想法。
先不論顧北的問題在內景中有沒有答桉,就算內景給出了回答,顧北也不一定能夠打破火球的阻礙。
畢竟是幾千年前的事情,而且牽扯到這個世界的隱秘。
顧北感覺就算把自己榨乾怕是也得不出什麼結果。
索性就不去想了。
天色漸暗,日頭西沉。
因為風后奇門的突破,顧北在鞏固修為的同時略有感悟,所以入定時間長了那麼一點點,也不多,就一整天。
當顧北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房間內已經是昏暗一片了。
舒展了一下身子,開啟房門。
客廳中也是一片黑暗。
顧北剛準備去開燈,對面的房間門突然開了,光從對面房間射到顧北臉上,讓他眯了眯眼睛。
顧北恍忽了一下,才看到一個人影從房間中走了出來。
是凱撒。
顧北走過去問道:“怎麼樣了?”
凱撒指了指房間裡,顧北往裡探了探頭,發現少女已經蜷在床上睡著了。
只蓋了一層薄被,連衣服都沒有脫,就可以知道對方有多辛苦了。
估計連被子也是凱撒蓋的。
顧北收回目光,看向凱撒手中。
那是古籍的原本,還有一沓寫滿文字的紙。
“翻譯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不過這都是文言文,我也看不太懂。”
顧北從凱撒手中接過古籍和譯文,看了幾眼之後,心裡大致有數:“你去通知他們集合,剩下的我來。”
凱撒點了點頭,挨個房間敲門去了。
顧北拿出手機給譯文拍了照,反手給花易逝發了過去,配文:“找幾個研究文學的老教授,火速翻譯出來。”
花易逝那邊回覆了一個ok的手勢。
什麼?你們該不會以為是顧北自己翻譯吧?
開玩笑,雖然顧北我不是不會,但是能讓手下做的事情,為什麼要自己做?
這叫合理利用資源。
沒過一會,除了諾諾以外的所有人都聚集在客廳,連不知道跑到哪裡去浪的昂熱也飛速趕了回來,同時,顧北的手機上也收到了花易逝傳過來的譯文。
——
我在函谷關小住了一段時日。
函谷關的關尹,本名叫做尹喜。
在這段時間裡,我和尹喜交流了很多事情,有王朝的興衰成敗,也有百姓的安危禍福。
我將這半生的思考盡數教給尹喜,尹喜將其記於帛書之上,著出上、下兩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稱為《道》。
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稱為《德》。
《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
《德》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其中蓋蘊藏了一些我對於修行方面的理解。
我雖不知後人如何稱頌,但此書當名為《道德》。
尹喜如獲至寶,終日默誦,如飢似渴。
我也對自己的所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還向尹喜學習了那種可以引炁入體的吐納之法,修行速度飛快提升,簡直可以說是一日千里。
當遊離在周圍的炁進入身體中的時候,我感覺像是被溫暖的陽光沖刷身體的每一處,除了舒服以外沒有其他的感想。
炁給人體帶來的好處是無法想象的,我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年輕的時候,連頭上的白髮都少了許多。
但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只有引炁的辦法是不夠的。
炁這種東西就好比是水,人的身體就相當於一個裝水的容器。
引炁之法就是將外面的水裝進容器的工具。
但是人的身體是不完美的。
身體不完美可以活著,但容器不完美就會漏水。
我明白,想要更進一步,需要「能裝」。
能夠滴水不漏的容器,才是真正的好容器。
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了孔丘那傢伙。
他的身體彷彿天生就滴水不漏,炁進入身體之後被盡數煉化。
我該去找他試試。
不過對於孔丘而言,天資比方法更重要,或許我從他那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算了,看緣分吧。
此行西去大秦,若能相遇,便是命中註定。
話說回來,我收了尹喜為徒,想要教授他感炁之法,因為他和我一樣,也曾經見過那個神秘的火球,或許他也有感炁的希望。
但是我失敗了。
努力了很久,尹喜都沒有感炁的徵兆。
我早知道,我的開悟有母親和王逝去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機緣巧合,但卻還是不能接受現在這種情況。
若是這世上的普通人都沒法感炁,那我這修行的炁法,又怎麼能算是為了人族所創造呢?
或許這才是我該思考的。
我離開了函谷關,繼續西行。
經過不知多少天的行走,我終於抵達了我的目的地,秦國。
此時,秦國的國君為哀公。
哀公接見了我,直到此時,我才終於見到了曾經一直只存在於靈王口中的,無數諸侯中唯一的人族。
嬴氏。
靈王生前曾無數次地提起他們,說他們的血統是人族中的天生之才,他們會是人族的希望。
我就是為此而來。
為了親眼見證靈王口中的希望。
如今,我見到了。
但我卻有些失望。
出現在我面前的秦哀公是一個垂垂老矣的普通人,他的身體並不強壯,思維也不太靈活,甚至連說話都不甚流暢。
】
我並不比他年輕,但是在我們交流的時候,有好多次他都沒有聽清我說了什麼。
他周圍的炁都不怎麼活躍,甚至在飛快遠離他。
這就是人族的希望嗎?
在現在的我看來,無論是孔丘還是尹喜,甚至我自己,都比嬴氏更承擔得起希望一詞。
我向哀公討要了一些血液。
哀公很痛快的就給了我。
我拿到了哀公的血,甚至還有他的父親和兒子的。
沒有錯,他們確實是人族。
但只不過是普通人罷了。
我不再抱有希望,起身告辭。
不過,還有一件事……
靈王生前一直拜託我,無論從炁裡研究到了什麼,都要將研究出來的東西讓給嬴氏一份。
我答應了。
我將自己有關炁的研究,可能會感炁成功的辦法,從尹喜那裡得到的引炁之法,還有這半生的修行感悟全部留在了秦國,然後離開了那裡。
他們或許真的是人族的希望,但他們不會是我的希望。
或許許多年之後,嬴氏真的會帶領人族顛覆血統的掣肘。
但那時我大抵已經看不到了。
我離開了秦國,準備動身前往宋國,沛縣。
那裡是我的家鄉。
這天,我騎牛行至梁國郊外,正閉目養神,思索著如何讓普通人感炁,又如何能夠將引入體內的炁就在體內。
忽然聽到有人大呼“先生”。
我看過去,發現是我曾經的弟子陽子居。
陽子居是魏國人,曾經入周太學,私下拜我為師,沒想到竟然會在梁國相遇。
這世間之事真是奇妙。
陽子居從高頭大馬上翻身而下,掀起錦綠長袍,跪拜在青牛前。
我扶起陽子居,與之相併同行。
我問他:“最近忙於何事?”
陽子居道:“來此拜訪先祖故居,購置些房產,修飾一下樑棟,招聘一些僕役,整治整治家規。”
我問:“有吃飯睡覺的地方足夠了,為什麼要如此張揚?”
陽子居道:“修身之時,坐需寂靜,行需鬆弛,飲需素清,臥需安寧,沒有深宅獨戶,怎麼能做到這些?買了深宅獨戶,不招收僕役,不準備用具,如何能支撐起家的運轉?招聘了僕役,準備了用具,不立下家規的話,如何才能管理好他們?”
我笑了:“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
“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慾而自寧。”
“修身何需深宅?腹飢而食,體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寢。”
“居家何需眾役?順自然而無為,則神安體健;背自然而營營,則神亂而體損。”
這些都並非是修行之術,但不知為何,對於修行頗有裨益,所以我便記了下來。
陽子居有些慚愧:“弟子鄙俗,多謝先生指教。”
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這些東西對於修行有好處,那如果讓一個人一直這麼生活,那他會不會感炁呢?
我問陽子居:“安居何處?”
陽子居道:“沛。”
“正好相伴同行。”
陽子居很高興,與我結伴而行。
我們行至難水,乘船而渡。
我牽牛而先登,陽子居引馬而後上。
我與同渡乘客談笑融融;陽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見到都給他讓座,船主見到不僅親自奉茶,還送上茶巾。
渡過難水之後,我們騎上牲口繼續前行。
我嘆了口氣,道:“剛才看你神態,昂首挺胸,傲視旁人,唯己獨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
陽子居面帶愧色,懇言道:“弟子習慣成自然,一定改之!”
“君子與人處,若冰釋於水,與人共事,如童僕謙下;潔白無瑕而似含垢藏汙,德性豐厚而似鄙俗平常”。
陽子居聽後一改原來高傲的態度,變得不卑不亢起來。
我贊:“有進步!”
“人者,生於父母之身,立於天地之間,自然之物也。”
“貴己賤物則背自然,貴人賤己則違本性,等物齊觀,物我一體,順勢而行,借勢而止,言行自然,則合於道矣!”
說到這,陽子居如獲至理,朝我深深一躬。
他不知道,我想讓他用這種方式,嘗試去貼近道,用這種取巧的方法,試圖感炁。
不過,雖然我口口聲聲說這種順其自然更貼近道,但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道」是什麼。
它是真實存在的嗎?
又或者是某種精神意志之類的東西?
它的存在代表著什麼?
想著想著,我突然想起了當初那個火球。
我和尹喜都遇到過的火球。
它會是「道」嗎?
我不清楚。
我曾以為「道」是一種規則,它即變化之本,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
但後來我發覺我錯了。
「道」遠比我想的要更加深刻。
「道」是推動宇宙執行最根本的法則,是“天”的意識,它不受時空的限制。
意識又分為意和識,意是思考,是基於概念達成目的的過程;識是感受,就是詮釋概念的過程。
人有意識,而天也有意識。
意識並非物,天的意識和人的意識沒有分別,都從於道,人的意識和天的意識是糾纏一起的,所以人的想法一定有天的烙印。
而命運同樣也不全由人掌握。
當我們去思考“道”時,它從一個巨巢中生生不息,於是萬物生;當我們去感受它時,天人合,於是萬物靜。
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無時無處不在,它超越時空,即在變又不變。
可我尋不著「道」。
外界皆傳我是道家祖師,可是誰又知道,道家祖師自己也在尋找「道」。
自己的「道」。
人族的「道」。
天下的「道」。
前路茫茫,我堂堂老子,只看到了一片無邊的大霧。
大霧之後是天高海闊還是一片苦海,我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