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錦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錦衣衛審人,歷史直播:開局為秦始皇直播亡國,忘川錦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到了錦衣衛,可不是說你的骨頭硬就能夠逃過一劫,就算你的骨頭硬,也必須死。”

“因為罪狀口供錦衣衛早已預備好,等待的只是簽字畫押。”

“一個人按不住你,難道一百個人還按不住你嗎?骨頭硬,反而還會白白受罪。”

“要不然胡維庸案、藍玉案前後牽扯到的人數也不會高達將近五萬,試問一下,歷朝歷代別說不造反的案件,就算是造反的案件,牽扯的人又可曾高達過一萬?”

“朱元璋此舉明顯就是在屠殺無辜,而錦衣衛在其中出了大力。”

“既然錦衣衛如此好用,朱元璋為什麼要廢除錦衣衛呢?”

“因為錦衣衛作為直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地位在三法司之上,如果持續使用錦衣衛的話,還要法律幹嘛?還要三法司幹嘛?”

“一個國家要是法律變得如同一張廢紙的話,豈還會有秩序,而沒有秩序,又豈會有和平。”

“因此,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撤銷錦衣衛作為特務機構的身份,恢復成原樣。”

“為了表明再也不啟用錦衣衛,還特地在公共場合將錦衣衛的各種刑具全部燒掉,但他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他的兒子朱棣又恢復了錦衣衛。”

“朱棣恢復錦衣衛與朱元璋開創錦衣衛的原因一樣,都是政治需要。”

“朱棣攻破皇宮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朱允炆,看到的只是一具燒焦的屍體,至於是不是,伺候朱允炆的太監說是。”

“若不是這個太監,朱棣都意識不到那是朱允炆,畢竟已經面目全非。”

“那麼這到底是不是朱允炆呢?有很大的可能不是!”

“首先朱允炆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文奎以及次子朱文圭,但在火災現場,朱棣僅發現了朱文圭,朱文奎不見蹤跡,連個屍體都沒有。”

“既然朱文奎能夠逃之夭夭,那麼朱允炆自然也能夠逃之夭夭。”

“還有一點,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印章,畢竟要是沒有印章的話,如何釋出聖旨?但隨著朱允炆的消失,那顆印章也跟著消失。”

“要知道,那可是印章,皇宮一發生大火,朱棣就積極進行滅火行動,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燒沒的,但它就是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

“有一定的可能是,朱允炆從皇宮中將其帶走,用作當成證明自己身份的器物。”

“最後一點,朱棣以天子的禮儀安葬朱允炆,畢竟他雖然是造反,但打的是“清君側”的名義,如果草草安葬朱允炆的話,那豈不是向天下人說明他是在造反。”

“但出乎意料的是,僅僅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以天子禮儀安葬朱允炆的那座墳墓,竟然找不出在哪裡。”

“明顯是負責打掃的太常寺知道其中安葬的不是朱允炆,所以才一代又一代的應付了事,以至於到後來形成墳墓失蹤的現象。”

“既然朱允炆有存活的可能,即代表著他會隨時起兵復國,而他一旦起兵復國的話,對於朱棣而言,一定是慘痛的打擊。”

“因為永樂一朝的大臣可基本上都是建文一朝遺留下來的,地方上的更不用說,一個個都是。”

“如果朱允炆出現的話,明朝將會再次大亂,而他的皇位保不保得住,也將是一個問題。”

“錦衣衛恰好能夠解決他的憂慮,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錦衣衛作為特務機構,明面上的工作是抓人審判,但暗地裡還有其他的工作,那就是向皇帝傳遞外界各種皇帝感興趣的訊息。”

“當年的朱元璋就是透過這一點,將群臣變得沒有任何隱私可言。”

“國子監祭酒宋訥在家裡生悶氣,結果第二天,朱元璋將他生悶氣的畫像拿給他看。”

“要知道,宋訥生悶氣的地方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自己的家裡,想想都覺得恐怖。”

“怎麼樣才能夠杜絕有能再次造反的可能呢?”

“將人一個個的盯起來,以及物理消滅。”

“而錦衣衛早在洪武年間就做過這種事情,現如今再做,無非就是重操舊業,已經熟門熟路,形成了又一時期的恐怖政治。”

“不過,錦衣衛也確實好用,因為在朱棣統治期間並沒有出現官員叛亂的情況。”

“由於錦衣衛的存在,對皇帝並沒有什麼危害,有危害,那也是在洪武年間以及永樂年間,因為一個需要屠殺功臣,一個需要屠殺建文舊臣。”

“而其他時期的皇帝都沒有他們兩個的需求,處置犯人的途徑都是透過三法司這三個正常渠道去走,自然也就將錦衣衛的危害減到最小。”

“反而還有利於皇帝,不但可以監視群臣,還可以得知皇宮外發生的種種事情,打發時間。”

“有的人可能已經意識到,封建王朝任何一條制度的出現,都是出自於皇帝的需要,不但錦衣衛是如此,內閣也是如此,倘若沒有皇帝的需要,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因為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制度是為了什麼?為了統治。”

“不過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就比如朱元璋,他以為藩王能夠鞏固皇帝的統治,結果藩王反過來統治了皇帝,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一條制度是否合理,必須要透過時間去證明,而一般情況,皇帝都無法看到制度是否合理的那一天。”

“因為建立制度的皇帝即代表著有足夠的實力摧毀制度,制度有問題,也是在下一任皇帝上位,才會表現出來,因為下一任皇帝未必會有摧毀制度的實力,相反還會反過來被制度摧毀,靖難之役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因此,皇帝頒發一條新制度都會謹慎謹慎再謹慎。”

“不過到了明朝末年,錦衣衛出現了荒唐事。”

“明朝末年,錦衣衛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

“崇禎皇帝上位之後,錦衣衛已經不是他的得力助手了,反而成了他的眼中釘,崇禎皇帝讓錦衣衛審問太監,誰要是敢違抗命令就會被直接處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幻西遊:身為神豪,先讓女玩家氾濫成災!

規則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