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499 關鍵鑰匙,賽點,磨硯少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人們提起紅土和硬地的時候,一看就知道天差地別,整個風格、型別、打法,全部都有著明顯區別。
即使是對網球一無所知的門外漢,看看兩種場地的材質,就能夠從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得出差異的結論。
可是,當人們提起草地和硬地的時候,就有些曖昧模糊,有些相似卻又保持差異、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一言難盡。
當然,差異客觀存在,畢竟球場材質還是不同,就好像足球,在草地踢球和在水泥地踢球是不一樣的——
三種場地裡,草地的彈跳最低、球速最快、摩擦最少、旋轉最弱,整體而言,這就是最快的場地;但從打法戰術來說,和硬地相比也說不上天差地別,如果一定要說調整,好像沒有必要如此鄭重其事。
發球加正手,速度加力量,難道這不就是全部了嗎?
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一聽就知道是門外漢。
不需要勸告,只需要球員自己上場親身體驗一下就知道,硬地打法套用到草地上,絕對會輸得很慘,前後已經有球員以身試法——而且不止一位,一個兩個摔得鼻青臉腫,用一場場的失利為無知買單。
一個小小的提示:
曾經,草地被公認為球速最快的場地;但現在,年末的室內硬地已經全面反超草地,速度上升一個臺階;再後來,甚至一部分球員認為美網的場地球速也已經超越草地,這也引發職業球員之間的熱議——
所以,到底是草地的球速慢下來了,還是現代科技影響之下快速硬地的摩擦持續降低導致球速的上升?
這份提示所帶來的認知就是:
草地,並不僅僅只是關於摩擦和速度的。
事實上,以溫布林登為例,每年場地的設定,從草種到培育再到照料,全部都需要專業人士展開工作,如果更換草種,也需要透過實驗與研究;如果草坪長度和粗度發生變化,對於擊球也會產生影響。
這些年,溫布林登自身的球速也在不斷變化,有些年更快了,有些年卻更慢了;有些年摩擦降低導致腳底打滑,球員摔倒的次數和頻率增加,有些年卻摩擦上升,以至於擊球的彈跳規則發生相對變化。
換而言之,硬地,整體表現平均穩定,波動幅度小;紅土,時時刻刻都存在變數;而草地則介於二者之間,甚至更靠近紅土一些,因為草坪的關係,波動值始終客觀存在,速度僅僅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如果僅僅只是以球速差異來看待草地和硬地的區別,不僅是偏頗的,而且是淺顯的。
所以,草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不需要像紅土那樣切換打法風格,卻又不能繼續堅持硬地打法,那應該怎麼辦?
還是說,溫布林登有一份官方指南解釋說明一下?
“看似簡單實則複雜”,這就是對草地的最好表述。
一直以來,考慮到草地賽季只有短短一個月,不少球員選擇偷懶,依靠練習和比賽自己摸爬滾打,反正也就是一個月,普通兩項、最多三項賽事,如果專門花費時間針對草地展開訓練,著實有些奢侈。
那些低排名球員,甚至無法聘請一位教練,更不要說專門為草地尋找教練了;但許多高排名球員也是如此,往往不會為了草地賽季而專門訓練,依靠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完成比賽,似乎也已經足夠了。
然而,經歷慘痛教訓之後,球員才意識到,如果只是準備得過且過,那麼沒有問題,草地和硬地確實有著諸多相通之處,不需要像紅土那樣翻天覆地地改變自己的比賽,應付溫布林登第一週賽事完全沒有問題。
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試圖闖入溫布林登第二週,甚至和頂尖高手展開對抗,那麼依靠自己就遠遠不夠。
可是,草地賽季就只有短短一個月,聘請全職專業教練展開訓練,又顯得太過興師動眾,投入與收穫很難成正比。
後來,世界排名前五十、前三十的頂級球員們紛紛總結出經驗,他們選擇在六月聘請一位“特邀教練”:
這位教練短暫跟隨自己一個月,就負責草地賽季,針對草地給予專業意見,在自己的戰術框架和打法風格範圍內,作出一些細節調整,期待著能夠提升自己在溫布林登的競爭力,然後溫布林登落幕也就結束合作。
事實證明,這是明智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草地的特別之處,到底在哪裡呢?
單純從技術層面分析,草地和硬地的區別確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天差地別,二者之間的真正區別不在於速度,也不在於摩擦,而在於——
彈跳。
當然,速度、摩擦、力量、移動、旋轉等等等等細節全部都有些細微差異,但本質區別還是在於彈跳。
在草地上,網球落地反彈的高度非常低,非常非常低;從物理角度切入,就能夠看得更加清晰明白:
假設,入射角相同的情況下,折射角的差異也將決定網球衝向球員的位置,其中,紅土的折射角最大、硬地其次、草地最小。
也就是說,相同的發球/擊球,在紅土上,可能朝著球員的肩膀位置反彈;在硬地上,可能朝著球員的胸口位置反彈;在草地上,則直接朝著球員膝蓋到大腿的位置反彈。
在網球的基礎技術動作裡,正反手擊球最舒服的位置就是胸口到腰部,可想而知,硬地賽場對於球員來說是最舒服也最簡單的,往往不需要適應調整就能夠完成擊球;也同樣因為如此,當球員遭遇納達爾的時候,面對強烈上旋,突然就必須到肩膀位置擊球,那種不適感就格外強烈。
紅土上,儘管折射角高,但現在硬地球員越來越多,擊球基本沒有旋轉,無法完全發揮紅土的特性,所以反彈高度往往也不會到肩膀的位置,於是在適應紅土的時候,比起擊球點來說,腳步移動才更加重要。
草地則不同,當球員以硬地的戰術執行,追求力量和速度的時候,場地的影響就非常直接,折射角非常低;同時,力量越大、速度越快,網球撞向球員膝蓋的節奏就越快,擊球難度也就直線上升。
同樣,也正是因為折射角之低,導致速度、力量、摩擦的直接衝擊力更加明顯,並且壓縮腳步移動的時間,整個反應時間被壓縮,不單純只是球場速度的提升,最後帶給球員的直接觀感/錯覺就是:
“好快。”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