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的精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32章 佳話,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國,填海的精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煦看到蘇軾的衣服,突然眼前一亮。

“子瞻,你這衣料是棉布?”

蘇軾本在驚詫趙煦的驚呼,明白皇帝在驚呼衣料,隨即輕輕搖了搖頭,微微一笑道:“此乃吉貝布,是木棉花成熟後加工而成,官家把吉貝布叫做棉布,倒是頗為貼切。儋州百姓種了不少木棉,吉貝布頗為常見,倒也算不上什麼珍稀之物······”

蘇軾這個大嘴巴,總是改不了喜歡調侃人的秉性。

趙煦能感受到蘇軾話語中那絲淡淡的嘲諷,彷彿在說自己沒見過世面似的。

趙煦呵呵一笑。

大千世界,奇妙無窮。

等他們跟著自己,見識到那些超越時代的奇蹟,那時他們才會清楚,沒見過世面的人是他們。

趙煦清楚,此時儋州種植的木棉,就是後世棉花。

由於產量低,吉貝布並未廣為流傳。

普通百姓捨不得穿,而富戶更喜歡綾羅綢緞,對棉布很不屑。

因此,棉布在這個時代,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子瞻,世人都沒有認識到木棉的真正價值,它的用途說出來,必會讓你瞠目結舌······”

此刻趙煦的腦中,滿載前世的記憶。

消毒棉籤,包紮傷口用的棉布繃帶。

填充了棉花的棉衣、棉被用於冬天禦寒,那厚厚的軍用棉衣,足可以在嚴寒的冬季發動戰爭。

棉籽油······用途太廣,暫且按下,免得又得解釋半天。

蘇軾輕聲道:“官家,臣親身種過木棉,深知其不凡之處,然而,它畢竟產量有限,不適於大面積推廣······百姓還是看重果腹糧,木棉雖好,卻難以成為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趙煦微微頷首。

他清楚,蘇軾擔心的就是朝廷強令種植。

尤其南方良田多,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若是用來種棉花,必然會遭到百姓的強烈反對。

強令種植,只會激起民怨,加劇社會矛盾。

“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趙煦輕輕搖頭,“儋州種植木棉的產量之所以低,是因為這裡的氣候和土壤並不適合木棉的生長。然而,這世上總有些地方是適合大量種植木棉,產量也會頗為可觀。”

蘇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的光芒,急忙問道:“官家,您所說的適合種植木棉的地方,究竟在何處?”

趙煦微微停頓。

此刻,他心中浮現出一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就是西洲回鶻。

在後世,成群結隊的人前往新疆摘棉花,以至於後來摘棉花都成為賺錢的代名詞。

但眼下不行。

大宋到西洲回鶻,中間隔著一個西夏。

片刻後,趙煦緩緩開口:“有一個地方,極為適合木棉的生長,那便是熙河路。”

“熙河路?”

蘇軾疑惑地重複了一遍,滿臉好奇道,“這是為何?”

趙煦道:“那邊太陽大,陰天少,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自然適合木棉生長······”

章惇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趙煦話音剛落,他便迫不及待接過話頭:“官家,若是熙河路廣植木棉,產量又將如何?”

趙煦沉思片刻,緩緩開口:“較之儋州,或許能增產一倍半到兩倍之間。”

“官家,木棉若是廣泛種植,大宋就不缺布了。”

章惇眼中光芒更盛,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聲道,“大宋的軍需布匹,長久以來多是從遼人手中購得,價格昂貴且受制於人。若是木棉能大興於天下,百姓會因之而獲利,還能節省下一大筆軍費開支,實乃國之福祉,民之幸事。”

而後他又幸災樂禍道,“如此一來,遼人的布怕是要壓在自己手裡了,他們只能便宜賣給西夏人。”

蘇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戲謔的笑意,添了一把火:“契丹布料貴,党項人買不起,搶又沒膽子,只能垂涎嘆息。”

君臣相視,會意一笑。

趙煦沉吟片刻,又道:“關於種植木棉的事,我們不可操之過急,先在熙河路試種,若是成功,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自然會自覺種植。到時候,木棉便能在我大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章惇和蘇軾點頭贊同:“官家所言極是。”

酒香四溢,觥籌交錯之間,君臣微酣。

趙煦的目光落在蘇軾身上,眼中流露出幾分期待與信任,輕聲道:“《大宋日報》正缺一位文壇巨匠來穩局,子瞻,你可願意撰稿,助我一臂之力?”

蘇軾聞言,心中早已明瞭趙煦的用意。

他早弄清楚趙煦辦報的初衷,也理解新法是為改善民生,於是他欣然答道:“官家差遣,臣豈敢推辭。臣願以手中之筆,為官家盡一份綿薄之力,希望我大宋早日實現百姓富裕、國家強盛之願景。”

趙煦大喜。

他要的就是蘇軾的這個承諾。

有了蘇軾的加入,《大宋日報》必將更上一層樓,成為引領輿論、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

而蘇軾的加入,也會逐漸改變舊黨的思想,讓他們團結在皇帝周圍,為大宋建設添磚加瓦。

宴席在歡聲笑語中漸漸落下帷幕。

而這場宴會,也成為大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海王牌

巖隱士

獸世種田養崽搞基建

清崽

狻猊呂奉先

蓋世英豪呂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