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31章 詩詞乃小道
填海的精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31章 詩詞乃小道,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國,填海的精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集英殿內,章惇朝蘇軾深深一躬。
“信已收到,閱後頗為感慨,世人稱子瞻為蘇仙,果真人如其名,某不及也······”
章惇聲音低沉,表情複雜,歉意敬意均浮現在臉上。
蘇軾微笑著還禮:“子厚言重了,你我本摯友,曾經的小矛盾,不過是政見不同而已,初衷都是強國富民,至於是非功過······後人自會評說。”
“詩家不幸,文壇幸也。”
章惇輕嘆一聲道,“此所謂,屈原放逐,乃作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隨著南遷,子瞻的詩詞愈發豪放澎湃,足可自成一家······”
誠然如此。
章惇憎司馬光割地於西賊媚和,悲蘇東坡支援舊黨的立場,在政治上把他們往死裡整,但對於他們的作品,還是由衷讚賞。
剛剛的那番話,便出自於《資治通鑑》。
由於政見不同,章惇和蘇軾由摯友變為仇敵。
然而蘇軾一封信,就如一場細雨,無聲無息中沖刷了四十多年的恩仇。
拿得起,放得下,章惇自然敬佩老友的豁達。
“子厚謬讚,詩詞乃小道,民生才是大道。”
蘇軾低聲細語,腦中似乎又翻騰起過往的深思與感慨。
“某南遷之路見聞,皆人間百態,感觸頗深,尤其民生,讓某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等被城市的繁華矇蔽了視聽,迴歸自然中,才真正領略到百姓的疾苦與不易。”
“尤其在儋州,某和百姓一起種麥收棉,澆水施肥,揀禾庖廚,才體會到了百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正所謂: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不易。百姓乃我朝基石,子厚所為,正為民生謀想,此國之根本,大道也······”
“生惇者父母也,知惇者非子瞻莫屬!”
章惇再度起身,再次起身,對著蘇軾深深一躬。
這是敬意,更是感激。
此刻,兩人之間的隔閡已然煙消雲散。
“兩位暢談何事,如此投入?”
聽到二人盡釋前嫌,趙煦並未讓梁從政通傳,邁步走進大殿。
這一切,都是趙煦的精心安排。
他特意為蘇軾和章惇留下獨處的空間,希望二人能當面和解,讓章惇放下心中的包袱。
他召蘇軾和範純仁進京有深意,他希望透過收復二人的心,成為收服舊黨人心的突破口。
前世他曾研究過蘇軾,此時的蘇軾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早已大徹大悟。
他連章惇都能諒解,還有什麼看不清楚的。
章惇和蘇軾忙站起來,向趙煦恭敬地行禮。
君臣禮畢,蘇軾誠懇地道:“官家,臣在儋州體會到了百姓的艱辛與疾苦的疾苦,方才與章相談及民生,臣覺得朝廷應加大對民生的關注,更加關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
趙煦笑道:“我朝變法,便是如此。來,今日我們君臣三人,邊喝邊聊,定要一醉方休!”
今日本就宴請蘇軾,趙煦又以“我”自稱,三人便沒有多少拘束。
“子瞻所說百姓疾苦,我也清楚,百姓所求,不過是吃飽穿暖,可就是這四個簡簡單單的字,歷朝歷代從沒達到過,我朝亦如此。”
趙煦緩緩道,“那些說百姓富足,天下太平的盛世是吹出來的,我朝革新,就奔這四個字去的······子瞻,你這身衣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