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的精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24章 造孽啊,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國,填海的精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夏人不僅垂涎大宋的富饒和繁榮,而且被鍾靈毓秀的大宋文化所迷戀,爭相尊崇大宋文化。

尤其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學說宋人話、研讀宋典籍、著宋人服飾、遵循宋禮儀等潮流,已成為上層生活的主流。

然而,對於一千多年前的荊軻刺秦事件,瞭解其內涵的西夏人,卻寥寥無幾。

如同是一種諷刺,邢恕用流利的党項語講故事。

那段蕩氣迴腸的刺殺,將好多黨項人代入其中,結束後仍沉浸在故事中。

尤其對荊軻悲壯的結局,充滿無盡的遺憾。

正當眾人還在回味著那段歷史時,邢恕卻憂慮重重道:“夏王,吐蕃敗兵潛入王城,假冒使團之事,實在耐人尋味。外臣心中不禁生疑,此事背後是否有一夥大勢力在暗中操控,企圖效仿荊軻,行不軌之事呢?夏王,此事絕不能掉以輕心,謹防圖窮匕見······”

老狐狸,又要在我君臣之間播猜忌的種子。

若非我君臣深知西夏與青唐吐蕃之間微妙的利益關係,現在的猜忌已瀰漫大殿。

三人成虎。

謠言如野火,一旦點燃,便可能愈演愈烈,直至以假亂真。

李乾順深知此理,他不願讓邢恕繼續在朝堂之上興風作浪,於是蹙眉不悅道:“宋使,你所說之事,朕已派晉王前去調查。待真相大白之日,朕定會給宋皇一個滿意的交代······今日朝會就到此為止吧,朕有些乏了······”

話音未落,李乾順已起身離去,留下滿朝文武面面相覷。

邢恕看著李乾順匆匆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微笑。

小樣,現在不嘚瑟了?

宋夏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朝臣出殿,紛紛交頭接耳,目光有意無意在邢恕身上閃爍。

邢恕毫不在乎這些仇視的目光,大喇喇離去。

後續事態發展得異常順利,李察哥迅速揭開了西夏軍出兵青唐的真相。

原來,這一切竟是由右廂卓羅監軍仁多保忠擅自行動所致。

他私自調動兵馬,意圖協助宋軍抵禦西吐蕃的侵襲,卻不料因此與宋軍產生了誤會和摩擦。

李乾順大為震怒,卸仁多保忠兵權並降職,同時鄭重保證,西夏對青唐之事置身事外,兩不相幫。

就連李乾順都沒感覺到,他心中猜忌的種子已經萌發,剝奪仁多保忠兵權就是見證。

邢恕則躊躇滿志返回大宋。

此次出使極為成功,更揚國威。

大宋要的就是西夏置身事外的承諾,他明白,自己已然透過了皇帝的考驗。

回到汴京,還有一場更為激烈的鬥爭在等待著他,需要他去拳打腳踢。

朝堂才是他的陣地。

······

定州開元寺的莊重與靜謐並未平息蘇軾內心泛起的漣漪。

他注視著跪在地上叩頭的太監,心中百感交集,更是勾起他一絲淡淡的哀愁。

這是他年輕時造的孽。

一夜醉酒,他將小妾贈送給梁姓友人,未曾料到小妾已有身孕。

不久之後,一個無辜的生命降臨人世,取名梁師成。

後因家道敗落,為了生計,那小妾一咬牙割了兒子的禍根,送進宮當了太監。

“你在皇宮當差,告假不易,耽誤行程還要受罰,我在定州還有許多老友要走訪,恐怕你等不了那麼久,先回去吧······”

蘇軾輕嘆一聲,緩緩開口,話語間透著絲絲滄桑與無奈。

這並不是蘇軾故意退送梁師成,而是他確實要在定州訪友。

蘇軾貶謫之路始於定州,然後是寂寥的英州,荒涼的惠州,最終在孤懸海外的儋州停止了漂泊的腳步。

此次進京,他沿著曾經讓他走向人生低谷的南貶之路逆流北上,並非要發洩心中的不滿與憤懣,而是要沿途遊歷故地,會見舊友,將一生的恩怨情仇都一一了斷,不留遺憾。

六十四了,再不回味這一切,就來不及了。

“大人一路顛簸勞累,孩兒告假來定州迎接,就為讓大人舒適回京······還望大人成全······”

大人是宋人對父親的稱呼,可這個稱呼卻讓蘇軾內心有種別樣的動盪。

“老夫未曾盡到撫養之責,算不得你家大人,以後切莫再提。”

蘇軾磊落飄逸,尤其經過貶謫的磨難後,心境更為豁達超然。

梁師成是他遺腹子是真,但他沒盡義務也是真,同樣是鐵一般的事實,沒必要為自己的錯誤掩飾。

坦然面對。

梁師成聽後,低頭垂淚道:“孩兒謹遵大人之命,回去便求端王幫忙打點,希望章子厚不要再刁難大人······”

趙佶很崇拜蘇軾,所以蘇軾貶官後,他對蘇軾這個遺腹子照顧有加。

若非如此,就憑他一個沒有背景的小太監,想要在宮中立足,又談何容易。

“沒必要了,自此以後,章子厚不會再針對老夫了······”

蘇軾並未進一步解釋其中緣由,轉而低聲吟誦起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官家這首《庚辰雜詩》,真是寓意深刻,氣勢磅礴,堪稱名篇中的翹楚之作······”

蘇軾細心地察覺到,官家在這首詩裡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典故。

那“萬馬齊喑”四字,原是出自他自己的作品《三馬圖贊》中的“萬馬皆喑”,經過官家的妙手改動,再加上一個“哀”字,意境便煥然一新,更加深沉而引人深思。

這標誌著官家對變革局面的不滿意,更體現了官家要徹底變革現狀,對人才不拘一格的渴求和期待。

這首詩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首份《大宋日報》上,如今早已隨報紙傳飛入千家萬戶。

報紙內容琳琅滿目。有名篇佳作、朝廷決議、民生剖析、話本連載、八卦趣事、廣告資訊······既有娛樂性,又不失事實性,真可謂是百姓的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報紙上連續刊登了關於改良青苗法、打擊非法高利貸等惠民報道。

這些政策讓蘇軾眼前一亮,深感官家堅持革新的苦心。

他決定不再抱有偏見,支援官家,支援革新。

“過兒,去把為父寫的八篇賦拿來。”

蘇過站在原處沒動,滿臉委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夏攝政王

我愛吃肘子

昏君聽勸後,百官都麻了

一梵風順

一粒沙的剎那

七星快馬

篡蒙:我在黃金家族當國師

清閒自在時光

討蕩水滸志

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