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老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園》,詩相,小滿老豆,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的城市,興起了形形色色的公園,供小朋友吃喝玩樂的主題公園和增長見聞的動植物園,供退休大爺打牌下棋和退休阿姨跳廣場舞的城市公園,今日的這些公園,作為近代城市發展的產物,是新興的城市公共空間,成為青春男女、退休老人、孩子們娛樂的聖地,因此我們的很多書籍、影視劇中常出現公園作背景,如位於北京的大觀園,曾有多部古裝電視劇在此拍攝。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公園出現於清末時期,上世紀初,江蘇無錫地方的鄉紳名流倡議並集資,在無錫城內小型的私家園林基礎上,建立起向公眾開放的園林,這家園林被當地人稱為“公花園”,後來全國各地相繼建設向公眾開放的園林,而私家園林逐漸成為歷史。國內最初的公園是在私家園林基礎上發展而來,如北京的皇家園林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上海的豫園等,私家園林,顧名思義是私人的領地,沒有主人的允許不得擅入。曾經遊覽過嶺南最富有特色的番禺寶墨園和順德寶墨園,也參觀過餘蔭山房,或許這些私家園林沒法與北京頤和園相媲美,這些曾經作為皇親國戚的後花園和官宦世家的府邸,以今日的眼光來看,也就一個遊玩憩息之地,當然這些曾經的私家園林以仿古建築的特色呈現,故有觀光客紛至沓來,見識下古代權貴人家的樣子。
皇家園林以只剩遺蹟的圓明園和尚存的頤和園為代表,另外一種便是建設於非京城的行宮,如清代皇帝在河北建設的承德避暑山莊,近現代國家領導人的行宮則以別墅形式呈現,如江西廬山枯嶺美廬別墅,這些私人園林,到今日已經演變成向公眾開放的公園或風景區。官宦世家或地方鄉紳的私家園林以蘇州園林為代表,前面所講的上海豫園,番禺寶墨園等皆是當地鄉紳富豪的府邸,現代雖不再有私家園林,但是上流精英階層的宅第依然是可以擁有“私家園林”形式的存在。據記載,中國最早的私家園林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唐宋時期已經發展成熟,明清時期的園林最為輝煌,今日我們所見的古典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如蘇州私家園林之首的拙政園建於明代正德年間,上海的豫園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建於清末的番禺寶墨園等。往唐宋時期追溯,目前只有殘留遺蹟且記載在歷史的北宋皇家園林金明池,存留楊貴妃“溫泉水滑洗凝脂”遺址的華清宮,非皇家園林如位於紹興魯迅故居東側的沈氏私家園林,這裡傳有南宋詩人陸游與表妹兼前妻唐婉的愛情戀歌,小眾園林如位於江西撫州的金柅園等。近兩千年前的魏晉時期,曹操曾經為其世子曹丕(魏文帝)建立的西園,西晉時期富可敵國的石崇所建設的金谷園,這些已經灰飛煙滅的園林,在留存的歷史及文學典籍中尚有知名度。
不管是皇家園林還是地方士族的私家園林,除了作為主人的飲食居住外,最重要的一項功能便是舉辦宴會和節慶活動。皇家園林則可以宴請大臣,接待使節,也可在園林的雅苑中商議軍國大事,如清代的慈禧太后多有在頤和園接見大臣共商國是,北宋時期的皇家園林開放很多,允許民眾在裡面舉辦一系列節慶活動,而皇帝則帶近臣觀看錶演等。私家園林多用於主人舉辦活動和享受歌舞昇平的悠哉生活,如石崇就多次在金谷園宴請朝中權勢重臣,曹丕的西園曾有建安七子在此交流詩詞歌賦,如陸游與唐婉在沈園的相遇,大機率是因為同時接到沈園主人的宴請。各地的園林作為府邸兼私人會所之地,為當地名流鄉紳閒情逸致的好去處,猶如當代很多人名流喜歡高爾夫球場交流一樣,園林的優美環境讓這些精英處於花香四溢的環境中,設有亭臺樓閣的園林,不僅可以讓他們輕鬆愉悅的暢談,還可以欣賞到戲劇歌舞,就是在這樣的輕鬆愉快環境下,很多關鍵要務便可以友好的商定下來。作為官紳名流聚集之地,這些私家園林多有故事發生,有些園林因為文人墨客的點綴而聲名遐邇,有可能留存至今,有些則在典籍中多有提及,如杜牧遊歷金谷園時,曾經轟動一時的金谷園早已如同圓明園一樣只有歷史遺蹟,但是金谷園的典故卻長久的流傳下來,今日的人們能獲悉金谷園的故事,很可能會是因為杜牧這首詩。
《金谷園》
(唐)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金谷園是西晉時期大富豪石崇的別墅,也即私家園林,據說石崇在此園內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過話說回來,建設一座金碧輝煌的園林,不在此歌舞昇平的話,應該沒必要修建私家園林,畢竟一個人及其家人真正需要的物質按理來說不會特別多。杜牧路過金谷園時,看到早已破敗的遺址後,即景生情,創作出這首憑弔詩《金谷園》。這首詩有個關於石崇和歌女綠珠的典故,夜夜笙歌的石崇,要在金谷園裡宴請朝廷權貴,自然需要奢靡的物質供應和成千上百的奴僕,更重要的是提供歌舞娛樂的歌女姬,因此金谷園內自是美女如雲,在眾多美女中,一位名叫綠珠的歌女得到石崇的專寵,石崇因此也特意為她在園內修建了綠珠樓,不過綠珠後來的結局隨石崇在政治上失勢後香消玉殞。能得到大富豪專寵的綠珠,從女人姿色來看,絕對是不用懷疑的,但是歷史上很多美女的結局並不好,容易成為無情政治下的犧牲品,古典四大美女幾乎都是如此,石崇在政治上失勢後,對石崇不懷好意的人便想索取綠珠,石崇百般不願意,綠珠或許為了不讓石崇為難便墜樓而亡,但是敵人仍不死心,將石崇置於死地,石崇及家人遭遇政治上的清算後,曾經名震一時的金谷園於是敗落荒廢,到杜牧經過時,只剩下殘跡舊址了。
這首詩的意思是,金谷園的繁華往事,已經雖沉香菸塵飄散而去,流水無情,野草在春天裡長得非常茂盛,啼鳥悲鳴,伴隨著東風傳來,落花繽紛,恰似那墜樓的綠珠美人,從這首詩大意可知,杜牧這首詩採用了歌女綠珠墜樓的典故。這首詩首句“繁華事散逐香塵”可知,憑弔詩的慣用手法,說曾經的繁華景象早已遠去無法重現,這句詩是在描寫金谷園內曾經的繁華往事隨香塵而去,接下來“流水無情草自春”說歲月如同流水般無情,金谷園早已荒廢不堪,繁華景象不在與園內春草茂盛生長,一個是人文景象,一個是自然景象,兩者有機組合來詮釋金谷園盛景一去不復返。“日暮東風怨啼鳥”描寫詩人杜牧日暮時分在金谷園遺址裡聽到了隨風而來的鳥啼聲,春日裡,聽到鳥鳴聲本應該是令人想到春景的賞心悅事,然而杜牧卻在詩句中用“怨”字,說明作者看到金谷園景象時產生了感傷的心緒,“落花猶似墜樓人”則是描寫作者看到落花時,想起金谷園內綠珠墜樓而亡的事,情不自禁的將落花比喻成綠珠,寄託了作者內心深感可惜的情思。
在金谷園,杜牧想起的是歌女綠珠,這位風流詩人的性情,不得不佩服,他的多首經典之作皆是圍繞女子展開,創作憑弔詩時,還不忘採用歌女作主題,從他的另外幾首經典作品來看,對歌女的描寫幾乎是他詩作中的一款底色。將女人比喻成花,好像是真性情男人的常規寫作思路,崔護名言人面桃花相映紅,孟郊春風得意看盡長安花,李白天馬行空的寫雲想衣裳花想容,或許女人對於這些詩人來說,是萌生詩情才藝的催化劑。杜牧曾有一首詩作《嘆花》,杜牧嘆的花是少女,只不過是曾經想要得到卻因自己錯過時日而失去的。以花喻美人,是很多詩人喜歡的話題,在《金谷園》詩中,落花與綠珠墜樓的外在意象有類似之處,於是杜牧借用落花之意象,形容的貼切自然,深刻描繪出美豔歌女綠珠命運的悲嘆,從而韻味雋永的抒發出作者感嘆物是人非的心境。
《金柅園》
(宋)晏殊
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
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
金柅園位於今日撫州市一座中學校園裡,前身是北宋時期州府的後花園,是官府接待的重要活動場所,晏殊出生於北宋時期的撫州臨川縣(今化屬南昌進賢縣),故金柅園是晏殊故鄉的一座小型園林,晏殊曾在此遊玩,於是留下了詩作《金柅園》。撫州曾經是江西省人文薈萃的高地,在北宋時期頗為有影響力,鄉賢晏殊在北宋仁宗朝問鼎相國之位,政治家王安石在宋神宗時期廁身首相之位主持變法運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亦是撫州人士,二十多年前的高中時代,經常聽到學校拿撫州市臨川中學作標杆,稱撫州的讀書文化甚是濃郁。金柅園作為小眾園林,儘管歷經千年依然留存於世,但是缺乏大事件或者文人墨客的關鍵點綴,金柅園並不為世人所熟悉,也曾有很多文人墨客來此題詠,但是沒有經典名言,晏殊的這首《金柅園》從作品來看,並未多大意境特色,唯獨其最後一句“人生何處不相逢”,可能是世人所熟悉的語句。
晏殊的這首詩前兩句“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是描寫在故鄉的臨川金柅園內,十五年前歡聚的環境相同,可以看出晏殊不止一次來到故鄉的金柅園,後兩句是在前兩句描寫歡聚的基礎上,透過斟滿酒杯暢飲一番,表達了作者認為人生還會再相逢的快意。人生何處不相逢是個美好的願景,但是這詩句首次出處頗有爭議,往前追溯到唐代,杜牧曾在送別詩中寫到“此生何處不相逢”,另有與晏殊同時代的文學家歐陽修,曾在其《歸田錄》中記載人生何處不相逢的語句。對於人們所熟悉的語句,存在出處爭議是很正常之事,古人記載的真實性也並非百分百,有爭議也是認真做研究的表現,品讀詩詞亦是如此,近年來網路上流傳一些拼湊的詩句,會有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認為其為好詩,甚至作者也胡亂措置,辨析這些瞎編亂造的詩詞現象,有益於提高真正的文學素養。
《沈園》
(宋)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是宋代沈氏大富商建設的私家園林,這家園林仍留存於世,且還建有陸游紀念館,這個紀念館的建設,應是陸游在此沈園有豐富的經歷及其他的悲情愛情故事有關,陸游也在重遊沈園時觸景生情,作有詩篇《沈園二首》,其第一首因“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而素有知名度,是陸游與唐婉悽美愛情的絕唱之作。據歷史記載,陸游主要經歷在南宋時期,二十歲時與表妹唐婉結成琴瑟之好,婚後更是伉儷情深,然而這樣的情況卻不受陸游母親的喜歡,在傳統計程車大夫家庭觀念中,勤奮讀書參加科舉進入仕途才是最為重要的,兒女情長不得影響前途,這種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母親硬生生的拆散陸游的美好婚姻,實乃陸游的憾事一樁。被迫分開的陸游的唐婉,改嫁到趙宋的宗室子弟,多年後,命運的齒輪給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他們在沈園相遇了,這個相遇是偶然,還是沈園主人有意為之,不得而知,這次相遇讓陸游的無奈情感爆發出來,於是賦有一詞《釵頭鳳》題在沈園內,表達出內心極度的鬱悶。後來,再遊沈園的唐婉見到陸游的這首詞後,奉和一首《釵頭鳳》,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唐婉這首《釵頭鳳》不是她本人所作的初始版本,總之是表達出人生身不由己,難,難,難的心境,在這種心境下,唐婉沒多久便鬱鬱而終,得知曾經的所愛抱憾而死,陸游甚是傷悲,此後幾十年間,陸續寫了許多悼念唐婉的詩句,以《沈園》為主題的最為膾炙人口。
這首《沈園》是陸游在園內重逢唐婉的四十年後遊覽沈園的作品,此時的陸游已過古稀之年,從古代壽命來看,應該是垂垂老矣,此時的他或許習慣性回憶年輕時的往事,或許是對初戀唐婉過於深刻,故創作出懷念唐婉的這首詩。妻妾眾多的陸游,每到沈園必會在腦海裡浮現唐婉的印記,多次遊覽沈園後創作了許多悼念昔日摯愛的詩篇,由此可見,陸游與唐婉在沈園的相逢以及唐婉的鬱鬱而終,對陸游影響之深,而且隨之歲月流逝,陸游懷念唐婉的心情越深,乃至晚年多次遊沈園時,總會想起唐婉,並因此作有多篇懷念摯愛唐婉的詩句,今日的人們遊覽沈園,想必會對他們的愛情故事有種扼腕的憐惜。這首《沈園》詩大意是斜陽下城牆,畫角聲彷彿也在哀鳴,此時的沈園池子和亭臺已經變樣,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依舊是碧綠的春水,曾經照映她美麗的身影而來,從大意可以看出,斜陽照影下的陸游,看到曾經熟悉的園子滄桑變遷,使得陸游萌生感傷的心緒,腦海裡浮現唐婉的樣子,於是寫出了佳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才高八斗的曹植在其傳世佳作《洛神賦》中形容女子翩若驚鴻,後來人們用驚鴻借指指體態輕盈的美女或昔日的愛人,由此可知,陸游中用驚鴻來形容唐婉,陸游眼中的唐婉想必是無法替代的存在。《沈園》第二首寫到唐婉已經香消玉殞四十年,沈園柳樹也年老到不能吐絮吹綿,自身也快行將就木,但是仍然來此憑弔曾經的經歷而潸然淚下,陸游對唐婉的深情從這兩首《沈園》詩可見一斑,殊不知特別長壽的陸游竟然活到八十多歲,致使陸游念念不忘唐婉長達半個世紀,絕對是歷史上最長年限的愛情嘆歌。
從陸游經歷來看,唐婉應是陸游的頭婚妻子,想必也是初戀,或許因為表兄妹的緣故,他們的成長經歷有可能是青梅竹馬般的存在。人對初戀印象或許會持久的存留,在沈園觸景生情的陸游,始終不忘唐婉,年過古稀之年創作《沈園二首》,將近耄耋之年創作傷心詩句“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對於初戀,進入青春時期的男女,春心萌動後首次產生愛慕之意的物件,不管是暗戀還是明戀,這個物件便是新潮的術語白月光,據瞭解,白月光殺傷力很強,可以幾十年依然可以記得清楚,觸景之時,還是會容易回想起來,根據個人經驗蠻真實的。大部分人的白月光,大機率不會成為結婚的物件,但是腦海裡對他的印記始終非常清晰的狀態,有時候容易被勾起,倘若獲悉人家有不好的境遇,內心也會起波瀾,倘若人家向你傾訴不怎麼幸福的婚姻時,內心的漣漪會泛起。有白月光經歷之人,想必理解陸游對唐婉的這種深情,或許有人質疑這種深情,因為陸游在唐婉之後依然有眾多的妻妾,很多時候,妻妾未必是內心的真正所愛之人,而是婚姻制度使然。
以上的三個園林,今人最為熟悉的當屬沈園,金谷園早已不復存在,今人想必很少知曉,金柅園儘管仍留存於世,其知名度幾乎接金谷園,非撫州人民可能沒人知曉有金柅園這個地方。今日的沈園已經成為國家級旅遊景區,在景區內的陸游紀念館,有陸游更為詳盡的愛情悲歌,未曾參觀過沈園的遊客,知曉沈園的存在,大機率是因為陸游與唐婉扼腕的愛情故事。歷史上著名的園林遠不止這些,詳細研究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朋友,也是多瞭解江南地區的園林,以蘇州拙政園和留園為尊,據說位於京城的頤和園,很多景觀都是模仿江南園林而建設的,儘管很多人經常聽到有人介紹蘇州園林的美,甚至遊覽過聞名遐邇的頤和園,但是園林中的故事最為深刻的,尤其是愛情故事,位於浙江紹興的沈園絕對是名列榜首。愛情是稀缺的,人人都想有美好的愛情,也喜歡聽人家的愛情故事,因此有愛情故事的地方,容易深入人心,品讀有故事的園林之詩,有時候不是因為詩句多麼優美,而是被背後的故事吸引,尤其是愛情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