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震驚的鄭尚書,布衣首輔,霽雪齋,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麼來,您是不反對推行新鈔了?”夏舒很高興,因為皇帝提出重印新鈔時韓謂為首的內閣並不贊同。
他們認為太花時間和金錢,而且風險很大,甚至舉了多個歷史上的案例來證明,讓皇帝很鬱悶。
“推行新鈔我不反對,否則也不會在遼地設立皇家銀行了。”李丹笑笑:
“今年遼寧全境工商、海關稅都採用新鈔,田賦、口賦和力役銀,則由城鎮居民和農民自選繳納形式,可以是單純實物,或者全部用鈔,也可以兩者結合。
不過就我所知,新鈔到農民手中後,許多人捨不得使用,稱之為‘龍票’,珍惜收藏。
所以城鎮稅收會以龍票為主,鄉村只怕還是實物居多,要做到全用紙鈔還有待新鈔進一步發行,流通量持續增加之後才能實現。
臨走前我們曾經做過估算,今年稅收,新鈔當佔四成左右。到明年爭取提高到半數甚至六成。”
“這樣看來,新鈔在一地推行尚且需要三、四年,若要做到全國通用,恐怕時間會更長?”夏舒皺眉。
“不僅推廣開來要花的時間更長,而且準備時間也長。”李丹介紹了遼寧發行新鈔前一年半的準備情況,不過他又:
“當時是由於沒有經驗,本著沒摸石頭過河的態度,一點點試驗。
而且紙張、印刷技術、防偽技術、油墨、裁切打包、運輸和儲存都經歷了多次演練和技術提升,這方面著實花費不少!
在這期間還培養了兩百多專業的技工、匠師和管事。光是前期做準備就耗費四十萬兩!”
“這樣多?”夏舒咂舌:“可這錢從何而來?”
“股東出資呀。那一百二十萬兩準備金,就已經包含了前期將要投入的預算。”李丹:
“不過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技術、人才儲備,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新的皇家銀行只需要直接花一筆錢收購遼寧的銀行,就等於把那邊的技術、經驗和人才連同遼寧的業務、盈利全部買過來,這樣就可以不花那麼多時間啦!”
“哦!明白了!這和別家的酒好,我直接入股或者收買他的酒坊是一個意思。”夏舒點頭:“那就不需要花那麼大力氣和時間了對吧?”
“時間可能還是要花些,但是不是從頭做起,而是在現在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李丹指指那些新鈔:
“這畢竟是一地所用,供給整個帝國的當然應該更好、更漂亮、更結實耐用!
這就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實驗、做出更好的花紋設計、耐磨損的油墨、不容易溼水的紙張等等,還要考慮是先在一地推廣,還是多地一起推廣?
總之,範圍越大,情況越複雜,要討論和考慮的新問題就越多。
所以下官的意思,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通行下,那麼要先成立新貨幣與銀行管理的研究和籌備機構,列出工作日程安排,然後一步步推進實施。
既然內閣諸位印鈔會有諸多麻煩和問題,那我們就去想為何出這些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因為有問題所以就不做!
吃喝拉撒睡也會出各種麻煩,難道把這些都免了不成?”
夏舒哈哈大笑:“成,我明白了。有您這句話,在下就好回去覆命嘍!不過李大人你要準備好,不定就新鈔這件事,皇上和內閣很快要找你問話呢!”
完指指桌上的龍票:“這些我能帶回去給陛下瞧瞧不?”
“當然可以!”先前李丹已經送過票樣給趙拓,不過他知道夏舒既想拿了去當道具,同時也是出於喜歡,他想想樂得做個人情。
不過皇帝沒讓他在家清閒幾,在李丹剛好和兩位夫人親熱了各兩後,旨意便召他入宮議事,議題正是:新鈔發行與皇家銀行籌備。
在崇光左門外,李丹遇到了戶部尚書鄭壽。他老先生終於把自己頭頂上的“侍郎”二字換掉了,但是李丹瞧見這個人心裡卻清明得很。
在審訊了多名克爾各部高階官員之後,很多人都供稱商京這邊有高官與也必汗秘密保持著私下往來。
雖然還沒有直接的證據,僅靠香玉也不足以一錘定音,李丹卻已經認定就是此人無疑了。
而這兩年裡審傑等人做了大量工作,甚至成功地往他家中派入坐探,發現這人居然也和昌邑那邊有暗地來往,所以李丹感覺此人野心不,值得注意!
“哎呀呀,李大人,什麼時候回京的?”鄭壽眯起眼,笑呵呵地像個土地公公。
“見過鄭大人,下官剛回京沒幾日,陛下特許在家休息,今日召下官來列席御前會議。”
“哦哦,那咱們正好同行!”鄭壽主動相邀。
“大人先請。”李丹暗自驚訝,這老東西難道是特意在這兒等自己?心,黃鼠狼給雞拜年,怕不是什麼好心!“下官還要恭喜老大人,終於如願以償執掌戶部。”
“呵呵,陛下恩吶!”鄭壽完拿眼看李丹:“老夫執掌戶部,對澤東你推行新鈔法可是件大好事啊!
因為老夫對紙鈔亂象,以及鈔、幣之矛盾已經頭疼了五、六年,苦無解決之法。
聽澤東在遼寧行新鈔,大家也都看到了新鈔的樣本,很受鼓舞!若能一舉蕩清那些亂七八糟的舊鈔,那再好不過!”
“那還要仰仗老大饒支援!”李丹謙遜了一句,心想這傢伙急不可耐地向我表態,看來是想把這事的主動權拿到戶部去。
鈔幣與銀行事務若完全被戶部控制,其不僅拿走全部財權,且可以輕易影響國家經濟民生。李丹心中冷笑,道:
“新鈔和銀行業務的開展的確與戶部息息相關,不僅可以使戶部的重要性更加顯現,而且有助於下一步稅收改革。”完便將遼寧用新鈔收稅的事了。
鄭壽驚訝地問:“如果用新鈔收稅,而遼幣目前只能在遼寧一地通行,那麼遼地的稅款如何向戶部結算呢?”
因為往年實行的都是邊鎮體系,稅收就地轉化為軍隊支出不存在上繳國庫之,今年是第一次遼寧布政使司要向國庫繳稅,所以鄭壽有這疑問。
“我這次回來正要向老大人徵求意見。”李丹:
“我建議戶部在北通州運河沿岸建立一個大規模倉儲基地,比如在八里橋、大木場等地均可,可以在有事時呼叫積儲給周邊諸省,並由戶部調配。
這樣如河北、山東、順、遼寧、宣府、大同都可以依託該倉進行市場平抑、賑濟等。
遼地稅賦收上來之後,均由布政使司出面在當地採購糧食、皮革、毛紡品、藥材以及牲畜、食鹽、醃肉等等物資。
部分可積儲的送到通州入庫,其餘抵達通州後由戶部統一向各地調配。大人以為如何?”
“建一個新倉?可是這要花不少銀子吶!”鄭壽皺眉:“只怕內閣……。”
“大人放心!”李丹擺擺手:“如果內閣同意,錢可以由遼寧負擔,自今年的稅款中出。那邊可以派員勘察地點、做出規劃和預算,待戶部批准即由遼寧銀行撥款實施。”
“嘶!建個倉可要不少錢吶,澤東你要想好。遼寧以一省之力能夠負擔得起麼?”
“老大人放心,赴遼前曾因調配軍糧等事,幕僚中有人與洛陽嘉興倉有過往來,後來遼寧的開平商社在招標中中標,在遼陽城內擴建了東寧倉。
所以對於建倉我們很熟悉,也有具體可行的方案和擅長於茨工程隊。只要大人決策,我們一定全力以赴!”李丹完微微向個頭比自己矮的鄭壽彎下腰,低聲:
“建倉還有個原因,草原上春來得晚,今年秋至明年夏,北地必有場大旱!大人未雨綢繆,決斷先機,此大功於國也!”
鄭壽眼睛眯了下,他心動了。這個怪物,他話總是那麼準。從另一個方面來,不需要戶部額外掏錢的話,這樣做是隻有利沒有害的。“我有兩個疑問。”他。
“大人請講。”
“第一個問題,你們這樣做,對遼地有何好處?姚大人肯定也不傻,他怎麼會同意你這個建議的?
不會是那個什麼開平商社給了你們什麼許諾或者好處吧?那我要是同意,可就成助紂為虐啦!”
李丹呵呵地笑起來:“大人你看,遼幣不能出遼,所以要在徵收上來之後就地花掉。
如果戶部同意開平商社去通州建倉,他們在順府花掉多少銀子、錢鈔,我們就在遼地兌付給他多少遼幣。
然後這家商社可以拿著這些遼幣在遼寧本地幹其它工程,掙更多的錢。這不是遼幣就自然回到全遼流通,卻又不曾離開遼地麼?”
“哦!原來如此!”鄭壽覺得像是有人在自己眼前點亮了一支蠟燭,立刻轉過彎來。他點點頭:
“那好吧,第二個問題。遼寧一地之賦稅,真的夠蓋一個倉麼?據我所知,洛陽倉建設可是耗費五年,用去了百萬兩才建成的!”
“大人,以東寧倉為例,我們建設新廒四十棟,整修舊廒二十六棟,建設新糧倉四十八棟,整修舊廒二十四棟。全部用了七個月時間,耗資十一萬三千兩。
通州如建倉按五倍計算,也就是約六十萬兩上下。
遼寧如今有開墾農地三十萬頃,但有十二萬頃屬於新墾地不納稅,其餘十八萬頃可以收田賦六十四萬石。
時價每石米麥平均價格遼幣兩元六角,也就是內地的一兩三錢,所以田賦摺合新幣二百一十七萬八千多元,即一百零八萬兩。
比對去年,今年工商稅收入預計上漲兩成,達到八十四萬兩。
這樣稅收收入總共是一百九十二萬兩,其中按約定要撥出六十四萬兩作為軍鎮支出,那麼還剩下一百二十八萬兩。
皇上在成立遼寧行省時,下旨稅收的四成由地方自留,上繳國庫部分就應該是……。”
他從順袋裡逃出自己的筆記本,開啟一頁找到那數字:“七十六萬八千兩!大人你看,綽綽有餘,不定還有富餘可以把倉城也建起來。”
鄭壽目瞪口呆,走了二十幾步才問:“這還是有十二萬頃地沒有收稅的情況下?”
“對啊。”李丹點頭:“新移民三年免徵,第四年上繳收入的四成,然後每年遞減半成,第八年起固定在兩成上。”
“怎麼會?”鄭壽吃驚:“新移民的田賦這樣高麼?”
“不高,因為遼寧只收田賦,丁口、代役都算在田賦裡面了。另外皇上特旨遼寧一百年內不得加賦,即便田畝出租,租金也不得高於收成的半成。”
李丹又加了句:“而且老大人可能不知道,克爾各部大敗之後,我們獲得了七十萬匹馬、十八萬頭牛,騾驢也有數萬頭。
官府以寄養方式將牲畜交給農戶。他們有使用權,生下的牲口成年後上交兩匹,其餘幼仔雙方就能平均分配併成為財產,寄養的牲畜也可以歸己。
我們用這種辦法已經使七成的農戶擁有牲畜,他們無力飼養的,銀行可以提供額低息貸款,就是一年或兩年償還的那種。
各鄉也聘了專門的飼養好手做畜牧管事,給他們傳授經驗,巡視各家飼養和使用情況。所以,在遼寧今後家庭使用牲畜耕地會越來越普遍。
人均擁有四十畝,三成種莊稼,三成種植豆類和牧草,還有三成拋荒養地力。用這種輪作的辦法。
官府還鼓勵商社打造新式農具,讓農民耕作更快、更省力、浪費更少!”李丹著回頭發現鄭壽站住了。
“如此一來,數年後遼地有可能成為糧倉麼?”鄭壽疑惑地:“可是我聽那裡寒地凍呀?”
“是冷些,不過沒那麼可怕!”李丹指指自己:“我這個南方人都能全須全尾地回來,這不是很明問題?
再那裡有的是木材和石炭,我們的煤餅爐子在那邊賣得可好了,冷一點也不怕!冷了,拿著火銃到林子裡打野物,也是個樂趣!”
“誒!我可真是老了!”鄭壽搖頭:“沒想到你們到那樣遠的地方去還能像挖到個寶貝似的興高采烈,我本以為……。哎,不提了!
總之,你的這個通州倉的事情,我看不錯,到時候你提出來,老夫一定支援!”
“哈哈,那晚輩先多謝了!話……,您認不認識荊湖那邊的富商大賈,有沒有人對去遼寧投資感興趣呢?我先通個氣,潭王系的幾位王爺可都把自己的錢送到遼寧銀行去了。”
“哦?此話當真?”鄭壽大吃一驚。他這才猛然間醒悟,也許自己從心底裡還是太輕視這個年輕的官員了,他居然已把手伸到湖廣的皇室宗親那裡,這是自己萬萬沒想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