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章 鄉試開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肥鳥先行,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福建布政使司接到了陶公公的移文,內心是崩潰的。

你一個太監,好好勒索地方不好嗎?為什麼要修水利?

這水利是你一個太監能修的嗎?多少飽讀詩書的文人都修不明白的東西,你一個太監也要玩?

可是陶公公是皇帝的欽差,而之前的聖旨中也說了,要福建上下配合陶公公整頓錢法。

這移文中抓住修水利是為了“疏通錢法”,福建布政使王國幀只能喊來幕僚和布政使衙門的屬吏,一同商議陶公公的移文。

親近下屬看完了移文說道:“道臺大人,以卑職看,就從了那陶公公吧。”

大明的版圖劃分是兩京十三道,南北直隸為京,其他省也稱之為道。

布政使是一省的文官長官,也被稱之為道臺。

又一位王布政使的幕僚開口了,這位白鬍子的老秀才說道:

“這陶公公是欽命皇差,又有皇上的旨意,要是公然抗命恐怕要被他上密揭彈劾啊。”

王布政使聽到這裡立刻就慫了。

雖然從行政上說,王布政使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是妥妥的正二品高官,但是人家陶公公有資格上密揭啊!

做官做到了一省的道臺,再升遷就只有六部尚書或者進內閣了。

這一步登天,官員能力和考核成績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想法。

要是被這死太監上了眼藥,日後影響王大人再進一步,那可就沒有後悔藥吃了。

王布政使點點頭,算是定下了調子。

這下子眾多幕僚和屬吏就知道要怎麼說了。

布政使衙門中負責水利設施的典史說道:

“道臺大人,這修水利最大的問題是花錢,既然陶公公願意出錢,我們布政使衙門只需要下一道公文即可。”

王布政使也點頭,往日有公公下來辦事,布政使司都要準備一大筆錢來賄賂他們,原本王布政使都做好了出血的準備了。

可沒想到陶公公根本就沒有來福州城,只是行文讓福建臬司將存銅送到南平礦坑,也沒有敲詐其他衙門,只是安心躲在山裡玩銅。

現在陶公公只是讓布政使司衙門下個公文,讓各地募集民壯修水利,這錢也不用省裡出,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王國幀恍然大悟,是啊,這麼簡單的事情配合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又不要自己出錢。

王布政使立刻讓屬吏起草好了命令,然後加蓋了布政使衙門的官印發給各府,再由各府衙門快點發到各縣執行。

府衙縣衙接到了這份公文也是摸不著頭腦。

你陶公公好好的鑄錢,怎麼又扯到了水利上啊。

但是府衙縣衙的想法也和王布政使差不多,反正佈置給我的工作按照要求下發就好了。

就這樣,南平縣的縣衙外牆上,貼出了縣衙招募民夫,要重修閩江河堤的通告。

和往常不同的地方是,這一次官府不是攤派徭役,而是有償招募民夫,不僅僅在告示上寫明瞭每個月的薪水,還寫明瞭工程期限,甚至連需要的民夫人數都寫的清清楚楚的。

南平縣的百姓將信將疑,但是很快縣裡就傳來訊息,背山村五十多民青壯上縣衙報名,願意為南平百姓修閩江。

緊接著長寧衛附近幾個村鎮也都跟著報名,就這樣湊齊了開工需要的民夫人數。

其他縣的情況也都是差不多,總有些過不下去的人為了錢去報名,而一旦有人報名那就有人跟著報名。

這也自然也是蘇澤為陶公公設定的辦法。

一項工程分成很多段,第一批開工的只不過是整個工程中的一小段而已。

但是隻要這些人拿到了錢,那麼接下來再募集其他段的民夫就輕鬆了。

“白大人,修閩江河堤需要的民夫已經募集完畢了。”

負責這件事的是承發司的書吏林顯達,白知縣聽到之後點點頭,放下手裡的《古文觀止》說道:

“且把人都備著,這陶公公真的稀奇,難道這是什麼新的撈錢辦法?”

林顯達也賠笑這說道:“大老爺,縣裡將人備好,無論哪邊都挑不出毛病來。”

白知縣點點頭說到:“你讓渠房也推兩個人出來,先應付一下上面。”

白知縣放下手裡的書又說道:“蘇汝霖已經平安到福州府了吧?”

林顯達立刻說道:“阿澤兄弟前幾日剛剛派人送信回來,已經報上鄉試的名了。”

白知縣點點頭說到:“本官也聽海教諭說了,蘇汝霖是這一科中最有希望考中舉人的,若是你們長寧衛能出一個舉人,那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林顯達連忙說道:“阿澤兄弟趕考前就說了,多虧了知縣老爺提拔他做案首,若是真的中舉,一定會記得知縣老爺的恩情的。”

白知縣心裡高興,卻表面冷淡的說道:“試卷都是糊名的,蘇汝霖得中案首都是他的本事。”

南平縣已經很久沒有出過舉人了,若是蘇澤能夠中舉,那不就顯得南平縣文教工作做的好嗎?

而且蘇澤還是白知縣點的小三元,他的成績越好,那就更顯得白知縣慧眼識珠了。

對於陶公公修水利的事情,各地衙門基本上都是這個態度。

只不過林顯達將這件事放在心上,還從渠房找到了兩個懂得水利的吏員,讓他們好好帶隊。

八月初七,福建知貢舉汪道昆帶領所有參與鄉試的官員先祭祀文廟,向大成至聖先師和歷代先賢祈禱福建文脈昌盛。

緊接著,汪道昆開啟貢院的門鎖,眾官員隨著汪道昆一起住進了貢院中。

汪道昆向印卷官張思敬授卷,張思敬接過來試卷,他需要在貢院邊上的印刷坊內,印刷出三千五百名考生的卷子。

張思敬領著卷子離開,汪道昆開始和同考官以及監考官一起巡查貢院。

福建的貢院規模極大,按照天地玄黃分成四個區域,因為考棚實在是太多,密密麻麻看過去非常的壓抑。

一塊活動木板可以當做考棚的門,考生進入考棚之後就會放下入口的板子,這塊板子就成為答題的桌案。

汪道昆看著一望無際的考棚,想到自己在南直隸參加鄉試時候的場景,這科舉考試是越來越捲了。

沒辦法,隨著讀書人越來越多,大明朝的學歷貶值也越來越嚴重。

國初的時候只要是秀才就能出仕,舉人就能授予知縣的職位,朝廷中身居高位的,也不乏舉人出身的。

但是現在舉人只能去做學官,還都是比較落後地區的學官。

進士也是同樣如此,三甲進士可以做縣令,但是還要在吏部掛號排隊,只有地方上出現缺額才有機會遞補。

可是科舉人數卻在急劇膨脹,汪道昆看過以往貢院的記錄,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參加福建鄉試的不到兩千人。

如今是嘉靖三十四年,這個人數已經膨脹到了三千五百人。

以至於一些讀書人都感慨,“考的好不如生的早”。

收起這些感慨,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這三千五百人中,挑選出合格的人才來。

汪道昆腦海中閃過蘇澤的身影,那個年輕人應該會參加鄉試吧?

汪道昆也開始期待蘇澤的考卷來。

在考院邊上的印刷坊中,小吏將剛剛雕版印刷出來的考卷遞給張思敬,交給他做最後的校隊審定。

一邊看一邊記下考卷的內容,張思敬確認考卷無誤之後,紛紛屬下開始印刷考卷。

等到小吏出去之後,張思敬提起筆,開始默寫本次科舉考試的題目。

等到寫完了之後,張思敬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水,這還是他第一次進行科舉作弊,自然是萬分的緊張。

在當年自己參加科舉的時候,張思敬自然是萬分痛恨這種科舉作弊的事情。

可是隨著從京師貶謫出來,一代天之驕子變成了偏遠地區的推官,張思敬興建陋室亭,只有在黃時行等讀書人的圍繞下,才能心情好點。

而到了地方之後,張思敬很快就丟掉了剛剛做言官之後立下的清廉志向。

張思敬不敢回想,到底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他收起心思,等到墨跡幹了之後,將捲紙團好,按照和黃時行的約定,將紙團扔到了貢院之外。

早已經在外面等待的黃時行立刻撿起紙團,然後迅速返回了住宿的魁星樓中。

迫不及待的開啟紙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題目,黃時行開始嘗試作答。

鄉試三場考試,第一場的經義考試最為關鍵。

不過和縣試相比,鄉試的難度大了很多。

這個難度大不僅僅是試題的難度上,也在於試題的數量上。

縣試一場只需要考一篇四書義和一篇五經義,兩篇八股文考一整天,有的是時間慢慢打磨。

而鄉試這是要考三篇四書義和四篇五經義!

每一篇的字數是二百到三百字之間,必須是嚴格的八股文,而且答題的時間也只有一天。

這可不是水文寫,而是要立意正確引經據典的官樣文章。

只有少部分考生能在在規定時間內答出全部題目。

九成的考生在答題速度上就被淘汰了。

所以黃時行能夠提前得到試卷,就已經佔了相當大的便宜,只要今天先把文章做好了,那進了考場只要默寫出來就好了。

可是剛剛看了第一道題目,黃時行就犯了難。

他怎麼也想不出這道題的破題思路。

苦思冥想了半天之後,黃時行只能將這道題目先謄抄下來,先去寫別的題目。

做著做著又出現了一道難題,黃時行再次謄抄下來,他心一橫,將這兩道題目拿出去,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和張思敬的約定了,只能先找人詢問破題之道了。

在貢院內的張思敬也沒想到平日裡眾人都誇讚的黃時行這麼草包,在他看來很簡單的幾道題目,黃時行竟然要拿出去請教別人。

黃時行總算是還有些腦子,分別找了兩個人請教,他趕緊將文章寫下來背熟,然後翻上床睡覺。

八月初八,貢院門口擠滿了人。

蘇澤排在南平縣考生的隊伍中,按照次序排隊進場。

蘇澤也看到了隊伍前面的黃時行,他一臉勝券在握的表情,接受著身邊跟班的吹捧。

黃時行也看到了蘇澤,露出一個挑釁的眼神。

蘇澤覺得莫名其妙,平心而論自己也沒有得罪這位黃公子,不過是搶了他幾次風頭。

可是偏偏這位黃公子對自己這麼大的敵意,總是將自己視作競爭對手。

蘇澤提著考籃走進了貢院前。

貢院前的小廣場上擠滿了考生們,監門官宣讀考場記錄,再由監考官領著秀才們宣誓。

然後分成多個隊伍,接受哨兵嚴格的檢查。

大明朝的讀書人還有幾分體面,搜身也只是摸一摸,等到了後面那個朝代,就要赤身裸體的檢查了。

搜檢完畢,蘇澤終於進入了貢院。

同保的十人,一同抽出各自的座位號,蘇澤的抽到了自己的考棚,玄甲申戍號。

緊接著在哨兵的吆喝下,考生們被驅趕向了各自的考試區域。

蘇澤找到了自己的考棚,卻看到距離自己不遠的黃時行。

黃時行也看到了蘇澤,心虛的將目光移開。

心中唸了一句晦氣,他放下考籃開始回憶準備好的答案。

蘇澤神態輕鬆的放好了自己的考籃,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急促的梆子聲響起,所有考生都放下擋板,嘉靖三十四年的福建鄉試開始了。

南平礦坑的鑄幣廠中,黃燦燦的新幣裝入布袋中,陶公公鑄造的第一批新錢也終於完成。

最近好卡啊,唉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和丞相有個崽[種田]

老樹青藤

在狗血文裡做返聘老師[快穿]

巖城太瘦生

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冰茶常在

我在宮鬥劇裡當太醫

請吃一碗草莓

皇帝居然是我親爹

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