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八章問詢,我的父親是嘉靖,春秋各半,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嘉靖再次見到毛伯溫的時候,此人已經在女醫工的幫助下,坐在了輪椅上。

背部挺得筆直。

鬍鬚也經過了修剪,只是神情明顯憔悴得多。

“臣,毛伯溫見過皇上。”

將要起身的身體,被嘉靖一把按住。

剛剛經過了醫治,自己過來打擾人家修養,已經很過意不去了,哪能讓人繼續行禮。

“不用多禮,你這個樣子,還是趴在床上比較好。”

背上的疽瘡可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病患。

歷史上因此而死的名人,多不勝數。

而醫院已經能夠醫治,就說明他的想法一點都沒錯,只要醫術水平不斷地提高,他就算不能長生,長壽一點問題都沒有。

激動的毛伯溫根本就不願意。

士為知己者死,這個時代的人,在許多時候,總有一些人,有著自己的堅持,你可以說他愚忠,但絕對不能說他們蠢。

“皇上,老臣的身體沒有問題,這個醫院的大夫,醫術還是很高明的,用不了多久,老臣就能夠痊癒。”

“能夠痊癒就好,朕還想著讓你去接任軍學院,好好地給那些從各地的軍隊中,選出來的優秀將官們講學呢。”

軍學院的事情,毛伯溫是知道的。

自然清楚其中到底有著多大的權利。

“老臣多謝皇上。”

說著還不管背上的傷勢,就要跪下,嘉靖只能上手虛託著,示意不要行了禮。

“朕此次來,想要問一下,那個叫做俞大猷的人,此人你應該印象很深刻吧?”

嘉靖坐在一張黃錦搬過來的椅子上,問道。

“俞大猷啊?此人早期拜王宣、林福為師學習《易經》,得到蔡清的真傳。後以拜趙本學學習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之後又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

雖然家中貧困,卻依舊意氣自如,直到他的父親去世,才不得已放棄了學業,臣第一次遇到俞大猷的時候,還是出征安南的時候,他上書陳述的作戰方略,很是精準,奈何當時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緊接著,又說了後來的蒙古軍大舉攻略山西的戰事。

其中並沒有說起翟鵬的事情。

不過嘉靖也聽得出來毛伯溫的話術,剛好把此人給略了過去。

“朕要對西班牙人,也就是以前的佛郎機人用兵,你覺得讓此人領軍海戰勝算幾成?”

毛伯溫一直面對的都是蒙古人,對戰的也都是騎兵。

對於海戰還真的不是很瞭解。

“臣不善海戰,不過俞大猷能夠勝過海賊,想必勝算在九成。”

毛伯溫實在是很欣賞俞大猷。

此刻的推薦也很給力。

嘉靖的心裡,也很快就有了決斷。

找來找去,也只有這麼一個人,不用都不行,前來問一次,不過是給自己下定決心。

免得用人錯誤。

到時造成的損失可就大了。

“臣看過汪鋐的奏疏,上面說了佛郎機人的火器很是犀利,戰船也要比咱們的強大,在開戰之前,為了減少損失,得先建造火器和戰船,勝算才會達到十成。”

毛伯溫的建議,讓嘉靖一怔。

他想到在大同打蒙古人的那一戰,實際上也是用了蒙古人不瞭解的望遠鏡,才能夠及時的調整兵力,以多打少,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其中工坊生產出來的箭矢,也加大了士卒的戰鬥力。

“咱們大明的戰船,已經落後了嗎?”

問完,嘉靖才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句廢話。

禁海這麼多年,大明應該已經沒有多少研究船隻的工匠了,戰船的威力,恐怕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

心中不由得有種自責。

之前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

思索了一會,才明白,當時的大明國庫並不豐盈。

銀子不經花造成的。

說來說去,還是被那些讀書人嗤之以鼻的銅臭之物不足引起的後果。

賺錢不會,講大道理卻是一套一套的。

想到這裡,嘉靖就一陣心煩意亂。

“造船,造火器,朕自會想辦法,只要俞大猷真有你說的那麼好,朕就給他一個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

接下來,君臣之間又閒聊了幾句,叮囑好好地養病,就出去了。

朝會開了一早上,得到的還沒有和毛伯溫聊得幾句得到的多。

爭論的焦點是誰領兵,誰負責糧草。

卻沒有人去關心,作戰的器械有沒有準備好,士兵的訓練怎麼樣。

似乎只要是個人,穿一身兵衣,拿上一件武器,就可以上陣廝殺一樣。

打仗若是這麼簡單。

又怎麼可能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說法?

“去工部尚書鄭紳的府上,算了,讓鄭紳來見朕吧。”

嘉靖想了想,自己為了這次海戰,跑來跑去的實在跌分。

根本就不像是一個皇帝該做的。

有那麼多的大臣們,不知道用,簡直是吃飽了撐的,又或許是在皇宮裡待得膩歪了,想要出來看看。

一早上都沒啥事的鄭紳。

沒想到最後的壓力卻給到了他的身上。

在被皇上召見之後,就在心中想著到底是所為何事。

“南京的龍江船廠、蘇北的清江船廠、山東的清河船廠、福建的臺南船廠和東北的吉林船廠,現在要是全部開工多長時間可以造出一條船來?”

見面之後,嘉靖第一句就問的是產量。

經過了解,不管是海鰍、江鯿、山梭、蜈蚣等船隻,都還是整合下西洋時的效能,技術的進步,除了偶然性,就只能是花費大代價來研究。

很顯然,大明此時的造船技術,相比佛郎機人有點落後了。

“回稟皇上,若是不計代價的話,一個月一艘戰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鄭紳略一思索地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答案。

當然,這個答案是永樂時期的產量,現在還達不達得到,鄭紳不敢細想,但絕對要先答應下來。

大明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大規模地造船了。

工人不足,技術不足,就連材料恐怕也不足吧。

心中想著,得找一些私人的造船廠,接應一下了,不然恐怕工部得又要少一批同僚了。

“火器呢?現在大明的火器的鍛造,有沒有長進?”

鄭紳張了張嘴。

都不知該從哪個地方說起。

問他造房子,修路這些,他是懂行的,可造船和造火器,他不擅長啊。

別看他是工部尚書。

可工部裡面的利益糾葛太多,水也最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農家小夫郎

魚百百

攻玉

凝隴

奪嫡:瘋癲王爺竟是絕世全才!

皖南牛二

逍遙皇太子

淺淺一生

大明:我的老闆朱元璋

那個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