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二六章 “加倍”,大明1805,王子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鴻臚寺卿沉復,拿到了法國作為代表發來的巴黎海軍條約檔案,大致瀏覽了一下。
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其他例行事務討論安排完畢之後,沉復把條約拿出來說了一嘴。
把一份自己整理後的簡要報告檔案遞交給皇帝,同時口頭簡單介紹了一下。
包括總噸位上限,各類艦船的劃分標準,各類艦船單艦噸位和口徑上限,以及最後的幾條相對比較重要的額外規定。
讓其他參加會議的九卿大臣知道具體怎麼回事。
最後總結說明鴻臚寺的看法和建議:
“泰西各國打著平等的旗號,設定了所有國家都相同的限制條件。
“鴻臚寺認為,應該只有英、法、西、普、露、奧六國有可能用完全部噸位。
“其他國家多半不會完成七十五萬四千噸的作戰艦艇建設。
“所有泰西國家海軍,最終建成的作戰艦艇總噸位,預計在六百到八百萬噸之間。
“這些艦艇應該在未來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內完成建設。
“如果按照此前朝廷確立的海軍對等原則,也就是大明海軍作戰艦艇總噸位,不低於其他所有國家海軍總噸位的要求,我們大明也應該增加造艦計劃,加快造艦速度了。”
朱簡炎看完了手中簡報之後,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反應,隨手丟在了旁邊的桌子上:
“那就把每年的造艦數量增加一倍吧。”
大明目前的造艦計劃,是每年開工四艘四萬噸以上主力艦。
當然,還要加上配套數量的巡洋艦、驅逐艦、補給艦等輔助艦艇。
原本是準備按照這個速度有序的替換和淘汰所有的傳統戰艦。
如果要達到並維持所謂的對等原則,大明就需要有總計七百萬噸的作戰艦艇。
其中航母和戰列艦要佔一半以上,差不多就是四百萬噸。
除去以前的老船,只計算四萬噸級以上新主力艦,四百萬噸正好是一百艘。
到目前為止,大明已經建設完成和已經開工的四萬噸以上戰艦,已經有二十艘了。
暫時比計算剛剛開始建設的六萬噸級戰艦,還要繼續建設八十艘同級別或以上的艦艇。
如果繼續保持每年開工四艘的速度,那就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朱簡炎要求加快一倍,也就是每年開工八艘主力艦,那隻需要十年的就能完成了。
四萬噸級的主力艦的相關技術,目前都已經基本成熟了,批次建造的價格會更低。
最初第一艘四萬噸高速戰列艦的造價接近一百萬金鈔。
現在的平均造價已經降到七十萬金鈔以下,相當於三千五百萬銀鈔。
直接用貨幣的含金量折算的話,差不多相當於朱靖垣前世一戰後到二戰前的四千萬美元,或者是五百萬英鎊。
這比六百萬英鎊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便宜了兩成,比四千四百萬美元的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便宜了一成。
與此同時,三千五百萬銀鈔,按照購買力折算的話,相當於後世的三十五億人民幣。
這與後期型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基本相當。
與此同時,大明安康六年的財政收入是三億五千萬金鈔,或者一百七十五億銀鈔。
每年開工八艘四萬噸級的主力艦,就要花掉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點六。
這與安康元年的時候開工四艘同級戰艦的財政壓力基本相當。
因為過去六年的時間裡面,大明的財政收入正好翻倍了。
作為對比,日本建造長門號的時候,單艦造價差不多是日本當時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
現在大明要同時開工二十艘四萬噸戰艦,才能感受到日本建設一艘長門的財政壓力。
大明完成一百艘四萬噸以上級主力艦的財政壓力,最多也就相當於日本造完長門、陸奧、赤城、加賀、翔鶴、瑞鶴這樣六艘船的程度。
這根本就不算什麼事情嘛……
朱簡炎對這些資料心裡有數,所以心情沒有什麼波動的直接加碼了。
朱簡炎作為大明的皇帝,特別是目前各方面宛如烈火烹油的盛世狀態的大明的皇帝。
他心中當然有要統一全世界的想法。
任何一個有抱負的正常的統治者,在擁有能夠實現這種目標的力量的情況下,都不會對這個目標完全不動心的。
無論是武力手段還是和平手段,朱簡炎都想要完成這一壯舉。
只是接受了完善教育的朱簡炎,考慮目前大明和世界的各種實際情況,同時也知道現在不是貿然的動手的時候。
因為現在的大明和世界都正處於技術快速革新迭代的狀態。
技術革命能夠推遲戰爭。
技術革命讓國家和軍事人員恐懼戰爭。
因為自己的武器裝備迅速更新,相關人員就會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同時也會擔心敵人已經準備好了。
相反,技術革命時代結束,技術相對停滯的時候,戰爭壓力就會空前的增加。
因為相關人員都明確知道自己的力量短期內難以有明顯的增強。
關鍵是相對清楚的知道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的力量對比。
也會讓追趕者在關鍵技術指標追平先行者的時候,產生前所未有的膨脹心態。
技術革命停滯的時候,力量都擺在明面上了。
如果再來一場經濟危機,那就是全世界坐上火藥桶了。
現在的朱簡炎和大明的官員以及軍事人員,都覺得大明沒有準備好。
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的新銳高速主力艦和航空母艦,還沒有把原有的老舊戰艦全部替換掉之前,當然都不算是準備好了。
空軍沒有幾萬架新飛機,沒有全世界佈滿機場,也不會覺得自己準備好了。
陸軍沒建成足夠多的裝甲機械化部隊之前也不會覺得自己準備好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各個方面的人都會勸阻決策者,堅持現在不是開戰的時候。
朱簡炎甚至明白,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準備,自己直到退位的時候,大明各方面應該都不會完全準備好。
特別是海軍的建設速度太慢了。
所以朱簡炎跟朱靖垣討論的時候,專門研究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目標。
結果按照朱靖垣的看法,和平方式好像比戰爭更加費時間。
不過到了現在,在泰西海軍條約簽訂的時候,朱簡炎又有了新的想法。
軍備競賽,以戰促降。
看看能不能透過軍備建設,徹底擊潰泰西各國的心理
巴黎海軍條約規定的各國海軍噸位上限,並沒有超出朱簡炎的預估範圍。
七百萬噸的作戰艦艇,也不會讓大明感覺到太大的壓力。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噸位曾經達到過一千四百萬噸的級別。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海軍總噸位也有差不多七百萬噸。
兩千年後,美國海軍的總噸位也有三百五十萬噸。
冷戰時代以後,海軍艦艇的噸位含金量出現了大幅度的飆升。
一艘萬噸驅逐艦的價值,都已經能夠等同於二戰期間四五萬噸的戰列艦了。
現在的大明,國家領土和人口規模比美蘇兩國加起來都大。
在技術水平近似二戰前的時代下,直接維持七百萬噸的海軍總噸位,當然沒什麼問題。
下面的九卿大臣,以及參加會議的尚書、內閣、軍機、都督府的大臣也,也沒有什麼特殊反應,只是相關部門的人員出來開口答應了一聲。
現場參加會議的,都是大明實際上的最高決策集團的成員。
大明自己的情況,海軍和陸軍以及工程上的情況,財政上面的情況都基本清楚。
隨著戰後大明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戰爭結束時期制定的軍隊建設計劃,現在看來很多都已經有點過時了,其中當然包括海軍造艦計劃。
皇帝和相關部門的大臣本來就已經在討論,以後要根據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將軍費預算也在每年對應提升相應的比例。
每年造艦數量翻倍的話,也還沒有超出相關大臣的心理預期……
就這樣,大明決定了對巴黎海軍條約的應對態度,這一天的早朝也結束了。
大明相關部門的大臣回去之後,把今天的事情也相應的安排了下去。
海軍部、軍械部、皇家造船廠等相關部門和公司,很快就收到了相應的通知。
軍械部直接下屬的船廠和皇家造船廠,也都開始按部就班的招募更多的工人,增加後續的造艦材料的訂單。
同時對現有的造船訂單進行調整,檢驗確認現有的船塢和船臺數量。
朱靖垣早在七年多以前,就建議當時的皇帝朱仲梁,給官方和皇室的船廠下令,提前建設了大量的大型船塢。
現在的船廠要增加訂單,除了招募工人的事情有點麻煩,其他方面都沒有遇到大問題。
大明方面的動作,也很快就傳到了泰西各國。
泰西各國沒辦法直接知道大明朝廷的決定,也很難了解到船廠決策層得到的訊息以及下達的實際訂單的數量和詳細資訊。
但是能夠透過公共渠道,瞭解到大明的主要海軍造船廠正在擴招,正在增加材料訂單。
而且增加的幅度堪稱“駭人”。
最起碼在泰西人看來是已經到了駭人的程度。
直接翻倍了還不算駭人嗎……
此時,泰西各國的代表,都已經回到了各自的國家,都正在按照條約調整造艦計劃。
相關的訊息傳來,各國君主和大臣們都有點恐慌。
特別是露西亞的一夥人。
露西亞皇帝尼古拉再次跟自己的主要大臣在內閣開小會了。
不用其他人開口,尼古拉自己就苦著臉唸叨:
“大明方面傳來的訊息,大明的海軍造艦計劃……很可能直接翻倍了……
“前幾年,大明據說是每年四艘四萬噸以上級主力艦,這樣以後就會直接變成八艘。
“這應該就是對我們的海軍條約的回應……
“我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不管我們歐羅巴各國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七十五萬噸戰艦計劃,大明可能都要對應的建設七百多萬噸的作戰艦艇……
“他們的主力艦……如果按照四萬噸算,可能會……會超過一百艘!
“如果按照最新的六萬噸計算,也有六十四艘以上。
“兩相折中,應該也有八十艘左右。
“整個歐羅巴的全部海軍加起來,也未必能有這麼大的規模……”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聽著這些資料,直接瞪大了眼珠子看向幾個同僚:
“大明……不可能真的造出這麼多戰艦吧?大明的財政能夠承受的了嗎?”
內閣大臣會議主席韋德梅耶苦著臉說:
“按照財政相關同僚的計算,大明顯然是能夠承受的……
“甚至於,就算是再次翻倍,大明也能造出來。
“就像我們,造七十五萬噸戰艦其實壓力不算大,一百萬噸也不是搞不出來。
“對於大明而言,就是一千萬噸也不是搞不出來。
“大明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以及財政水平,都足夠支援大明保持所謂的對等原則。
“也就是大明的海軍艦艇噸位,也比其他所有國家都要多。”
皇帝尼古拉也瞪大了眼珠子,眼神其實已經有點歇斯底里的感覺了。
不過他儘可能讓自己的表情和語氣都儘可能的穩定的問:
“大明的這種應對方案,算不算是對我們的條約的反對?
“大明還會不會繼續向我們提供造艦方面的技術支援?”
韋德梅耶馬上說:
“應該不算是反對,這應該只是非常正常的決定。
“大明方面派遣的工匠,以及於我們聯絡的鴻臚寺人員,態度也都沒有什麼變化。
“現在已經開始非常正常的,按部就班的與我們討論技術轉讓和裝備出口協議了。
“大明如果反對我們的條約,如果不準備繼續向我們提供技術支援。
“這些相關人員的態度變化,會比我們從外界獲得的訊息更加靈敏。”
尼古拉繼續追問:
“大明不在意我們歐羅巴各國大力造艦?不擔心潛在的再次與大明敵對的可能性嗎?”
韋德梅耶輕輕搖頭說:
“我覺得,不能說完全不在意,也不能說完全不擔心這種情況出現。
“但是,我們的七十五萬噸海軍艦艇,對大明而言真的不算什麼。
“實際上,因為泰西各國不可能完全聯合,歐羅巴各國的造艦技術還都是大明提供的。
“大明海軍的作戰艦艇,可能只需要有歐羅巴總噸位的一半,甚至只需要三分之一的噸位,就能保持對整個歐羅巴的壓制了。
“大明如果正常完成了七百萬噸以上的作戰艦艇,就算是歐羅巴各國真的統一併且融合成了一個民族,才有機會與之相匹敵。”
尼古拉沉默了幾秒鐘:
“難道我們露西亞真的永遠也不可能再次戰勝大明瞭嗎?”
韋德梅耶沉默了幾秒鐘:
“就算是大明內部出現巨大的問題,進而完全分裂成多個國家,也會有一個甚至多個總體實力與我們相當甚至更高的國家。
“因為他們的工業基礎、技術水平、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以及最關鍵的主體人口數量,都在我們露西亞之上。
“大明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行政區劃改革,將本土和海外大域的格局明確了下來。
“就算是現在的大明帝國分裂了,就算是大明海外省份都獨立了,大明的本土部分仍然有很大可能保持完整。
“這個國家的實力仍然遠在我們之上。
“如果我們露西亞與其他歐羅巴國家聯合,再次與分裂後的大明國家交戰,那其他的大明國家很可能組成聯盟應對。
“那這個大明聯盟的力量,仍然遠在我們歐羅巴之上。
“他們的聯盟內部主幹力量,都是使用相同語言,有著相同形象的大明人,交流和配合起來比我們歐羅巴各族方便太多了。
“他們在形象和語言文化上的共同點,足夠讓他們形成天然的盟友,特別是在面對我們這些形象和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歐羅巴人的時候。
“所以我和相關的政務官都不斷地強調,露西亞不要再有與大明為敵的想法。
“我們應該保持明確的西進目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