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畫豐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暫定第一,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筆畫豐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估計著你快要出來了,飯菜都是剛做好的,還熱著呢。”張大順說道。

趙承心裡感到一陣溫暖:“太好了,肚子正餓著呢,有了這些我就不用往酒樓那邊跑了,今天太累了,我得趕快回去休息。”

張大順揮揮手:“回去早點休息,這個小廝先派給你那裡伺候著,有什麼需用就叫他來找我。”

趙承拱了拱手:“有勞張老了。”

張大順道:“哎,你怎麼還客氣起來了,快點回去吧!”說著就催促趙承回家。

趙承知道張大順是一片好意,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他送飯,那的確是把自己當成家裡人看待了。

辭別了張大順,帶著小廝向家中走去。

今天只是縣試的第一場,這次縣試,一共分為三場,第一場稱為正場,第二、第三場稱為覆試,其中第二場為初覆,三場為終覆。如果還有第四、第五場,則稱為再覆。

第一場正試結束之後,會進行判卷,然後把考試合格考生的座位號登出來,貼在榜上,這些考生將進行第二、第三場考試。

沒在這個榜上的,就意味著落榜了,沒有資格再參加第二、第三場考試了。

等到最後一場考試完成,才會真正的“放榜”,榜單上出現的就是考生的姓名。

第一場正試的卷子批完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這幾天內趙承仍然不能放鬆,因為一旦自己的名次不太理想,在第二場和第三場覆試時還能再衝一衝。

大陳朝縣試和府試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由州府的經學來擔任。

比如趙承的老師鄭玉誠就是燕州經學,燕州下面縣試和燕州的府試,一般都是由鄭玉誠來擔任主考官。

這也是為什麼鄭玉誠有如此把握,可以讓趙承衝擊省試和殿試。

因為鄭玉誠積累了多年的縣試和府試的經驗,對考題和評分都有十分獨特的心得,在他的指導下,趙承無疑少走了許多彎路。

清河縣縣試的主考官沈原也就是雲州經學,是剛剛才從上京國子助教左遷雲州的,前後不到半年,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縣試和府試。

沈原這次擔任清河縣縣試的主考官,一到了清河縣,就住進了由縣令潘濯專門為他準備好的居所,外面派駐衙役把守,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

此時居所內明燭高照,所有考完的卷子全都送到了這裡來,由主考官沈原帶著三四個縣教諭一同判卷。

判卷的順序是這樣的,先由各縣教諭將試卷分組,每人一組進行批閱,批閱好之後沈原做為主考官會隨機抽查,以免教諭等人有遺漏良材的疏忽。

等所有人批閱好之後,把入選的卷子放到一起,由沈原評出前十名,十名之後由各縣教諭統一評出。

沈原本來的官職是上京國子助教,可以說是大陳最高學府了,能進入國子監學習的,無一不是各地的精英,只有透過縣學府學考取,或者地方保送才有資格進入的。

所以讓他來清河縣這種小地方主持縣試,內心是頗為不耐的,拿過一張試卷,檢視題目和答案,覺得縣中的水平實在與國子監難以相比。

微不可察的嘆息了一聲,沈原又再拿起一張試卷,落目之處全是錯誤,真有些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其實科舉考試的考題沒有難易這一說,都是儒家經典中的原句,不能說尚書中的題更難,毛詩中的題就簡單。

縣試、府試乃至省試、殿試,其實都是這些題,卷面的構成也大致差不多。

縣試與省試、殿試的區別就是判卷的寬嚴不同。

對於縣試,判卷就更寬鬆一些,有些錯誤也在所難免,但是越往上,判卷就越嚴,到了省試和殿試,本身同考的考生水平就已經很高了,如果判捲上不嚴的話,實在難以分出高下。

沈原也知道,為國取士,如果自己在縣試這一關就把門卡得死死的,只放那麼一兩個進來,那麼到了省試、殿試,就更沒多少人了。

儘管卷面上有些難看,但他還是堅持著看了下去。

現在他要做的僅僅是抽查,由各縣教諭把每一組的試卷先評出一二三等來,然後再橫向對比。

“這張卷子答得不錯,字跡清勁行文流暢,明晰而務實,是難得的好卷。”一位教諭抖了抖手中的卷子。

沈原聽了頗為感興趣,他坐在這裡看了半天,十幾張卷子每一張都難以入目,聽說有好卷,就走過去接過卷子看了起來。

果然,這張卷子上面的字跡甚為清勁,而且帖經部分難得沒有出錯,那首桂花詩也寫得不錯!

沈原讀道:“盛秋故侶臨湖壖,邀觀十里傳馨桂。巖巒回覆煙嵐消,一徑交花滿晴吹。”

“桂字是限韻字,韻腳沒有問題。”一個教諭點頭附和道。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深入草木皆佛性,斷續溪聲初引睡。”

沈原點了點頭:“難得,難得!”

“這首詩寫的是盛秋桂花開時盛景,此詩讀來讓人猶如身臨其境,的確是好詩!”

其他幾個縣的教諭聽到主考官都誇獎難得,那必定是不錯的考卷,於是都來圍觀。

傳閱之後,都覺得主考官的確慧眼如炬,與這張試卷一比,自己手裡那幾張顯然相形見絀。

“如果不出意外,這張試卷當為此次縣試頭名,不知是哪位考生?”

幾位教諭紛紛點頭贊同,大陳王朝的科舉制度承襲隋唐,並無太大改變,試卷還沒有實行糊名謄錄,所以幾位考官都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

“清河縣安口村士子汪泰和。”

沈原又看了一遍卷子,的確作得不錯:“那就暫定汪泰和為第一吧!”

緊接著,又陸陸續續有幾張優秀的卷子被評出來,分別是安口村士子周樂志、太和村士子蒙子平、柳溪村士子熊學真等等。

又經過第二天一整天的批閱,縣試第一場正場的卷子就已經全都批完了,暫定頭名就是汪泰和,第二名周樂志、第三名熊學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小彪婿

玉蝙蝠

我一神醫當皇帝很合理吧

我要吃月亮

寒窯仙賦

一道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