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判文
筆畫豐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章判文,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筆畫豐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道詩賦題是《川北桂花詩》,要求是七言四韻八句,詩句中押韻的字必須要使用題目中出現的一個字,這叫做限韻字。
趙承略一思索,專門寫桂花的還真不多,李清照有一首《鷓鴣天·桂花》倒是不錯,雖然是詞,但大部分是七言,可惜不是律詩,沒有對偶和對仗。
最重要的是,韻腳不對,李清照這一首《鷓鴣天·桂花》的第一句是“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很明顯韻腳是十一尤。
唐詩到達頂峰之後,格律詩再想超出唐詩已經很難了,到了南宋時,江北平水有一個叫劉淵的人,依據唐人作詩用韻的情況,在前人《廣韻》的基礎上,把漢字劃分為107個韻部。
因為他是平水人,所以這種劃分法又叫做平水韻。
平水韻中,“留”這個字屬於第一十個韻部,叫做十一尤。
而考卷中“川北桂花詩”這五個字,都不在這個韻部裡,所以李清照的這首詞就用不了了。
其他幾首趙承能夠想起來的,也都不在韻中,這就導致他想要完成這道題,只能自己寫了。
趙承拿過一張草紙,沉思起來。
考場的另一邊,安東俊也在冥思苦想,考試之前,他也認真進行了準備,帖經部分答得還算可以,詩賦也算馬馬虎虎。
本來安東俊是高麗人,帖經死記硬背的東西,對他來說還好,詩賦既要符合平仄,又要押韻,還要對偶對仗,他實在是搞不明白,所以把主攻方向放在了策問上。
策問就相當於議論文,相對來說更好發揮一點,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
策文分為三種,一種論,大概就是考官提出問題,由考生作答。
比如會試或者殿試上,以皇帝的身份問你治國之策,你做為臣子當如何解答。縣試中常見的則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政務發表看法。
第二種是“詔誥表”,就是公文的三種形式,做為考生必須要會寫公文。如果當了官,皇帝命你寫一道詔書,結果不會寫,那就貽笑大方了。
詔誥表其實也不容易,比如一道詔誥表的題目是替乾元元年的唐肅宗擬一道誥,封郭子儀為中書令。
表面上看似乎是考的公文格式,但玄機在於考生除了得掌握誥文寫法之外,還得了解安史之亂的背景、時間節點以及郭子儀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郭子儀任中書令的時候,唐玄宗還活著呢,這傢伙才是安史之亂的源頭啊!
做為替唐肅宗執筆計程車子,要怎麼寫這封誥書,既表揚了郭子儀,又保持皇家不失體面。
怎麼曲筆,怎麼粉飾,怎麼把一件破事寫得既不賴他爹而又得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才是最難的部分啊!
第三種就是“判”,判也是一種公文形式,但僅指“決事之辭”。就是凡涉及到司法和行政事務中的決定性公文,通稱為判文。
唐朝時在科目選上還設有書判拔萃,主要考的就是判文。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就在為“書判拔萃”科做考前準備時創作了著名的《甲乙判》,又名《百道判》。
這些判文大多數是為某些具體人物事件而做的判定。
當然清河縣的縣試沒這麼難,判文主要是考察考生對律法的掌握程度。
因為陳朝計程車子入仕之後,是會成為縣令或縣尉的,不懂法律條問,不知如何判案那怎麼成?
為什麼古代士子的地位高,一說起讀書人來就肅然起敬,因為這個時候計程車子真的是身兼秘書法官縣長一肩挑啊,真正的全才。
這次縣試的策問題就是一道判文題。
題目是“王某殷富,劉某家貧。王某乃用錢百文,僱劉某掏井。井崩壓劉某致死,王某乃不告官司,懼惶之間,遂棄劉某屍於青門外。武候巡檢,捉得王某送官司,請斷。”
說的是王某僱劉某掏井,結果井塌方壓死人而王某沒有報官,自行拋屍被發現的事情,看考生如何判斷。
安東俊略一思索,大筆一揮寫道:“判詞曰:”
“掏井之事,謀生之一途也。掏之以得水,濟生活之所需。雙方既約,當齊心盡力,以成此事。”
“然天有不測風雲,事有不盡人意,地陷以致井塌,劉某難抵天命之變幻。其不幸身亡,亦令人痛惜。”
“而王某之不報官之舉,實乃不忠之行徑。依大陳律,王某當受到過失罪之判罰,杖一百,並罰喪葬費十兩。正其罪過,以安百姓之心。”
寫完之後,安東俊又從頭檢查了一遍卷面,確認沒有問題了,這才將卷面扣下,示意考官自己已經答完了卷。
於是有專門的衙役過來收走他的卷子和草紙等物,答完卷的考生不允許再留在考場。
安東俊站起來離開時還特意張望了一下,想看看新結識的趙承在哪裡,冷不防身後的衙役說道:“勿要東張西望!”
嚇得安東俊沒敢再看,趕緊離開了考場。
雖然還沒有到日落,此時已經有陸陸續續交卷的考生了,趙承的詩已寫完,草紙上反覆檢查無誤之後,才完完整整的抄寫到卷面上。
接下來就是判文。
“看似是個意外事故而死的案例,不過……”
趙承提起筆,在草紙上慢慢勾勒著判詞。
時間過得很快,二月的天氣白晝還沒有達到最長,所以早早的西邊太陽已經變紅,坐在考場裡一整天的趙承真是又冷又餓。
不過因為大腦在緊張的運轉,飢餓的感覺反而被忽略了,直到整張卷子答完,收起筆的時候,才感覺出肚子裡空落落的。
趙承趁著還有光亮,再次檢查了一遍卷面,確認無誤之後,這才交卷。
他站起身從考場中往出走的時候,還有零零散散幾個考生正在奮筆疾書。
出了考場,飢餓感和疲憊感一齊湧了上來,趙承正打算去哪裡胡亂對付一口吃的,就看到張大順帶著一個小廝,那小廝手裡還提著一個食盒,站在考場外等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