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色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辛苦修行數十載,不如真修第一境!,我行百家道,硃色之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師傅離去,正在做早課的眾多師兄弟們都是看向了身為大師兄的寧子期,以及二師兄辯慧。

師兄弟們欲言又止,但最後卻什麼都沒說,各自低下頭去,眼中有著不捨。

只有小師弟辯真按捺不住心思,神色帶著惶恐和不安,急切的喊道:“大師兄!”

辯真雖然在師兄弟中年紀最小,但他也明白各家各派修行的步驟。

各家各派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每個人都有三次機會,去試著破開第一境,從而成為一位真修。

這三次機會大概是在人生的十四歲,十四歲到十八歲之間,以及二十歲行冠禮之前。

因各家派的修行都需要明悟各自的教義,學得其中的真意。

十四歲時因為年紀還相對太小,許多人的三觀還沒有形成,對知識與經義教義的領悟不深。

因此只有一些天性早慧的人,才會在十四歲就能突破到第一境,成為真修。

而絕大部分人,都是在十四歲到十八歲這個年齡段,由於人生閱歷的增長,智慧的開悟,從而成為一位真修。

但也有極少數人駑鈍,雖有修行的氣運就是無法明悟經義,各家各派便給了這類人最後的機會。

不管是第一類還是第三類都屬於稀少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在十四歲到十八歲間,就確定了是否能夠修行。

寧子期從十四歲開始到現在,已經試過兩次修行,但都沒有成功。

辯真知道以大師兄的早慧,他在十四歲時第一次修行失敗,就幾乎被斷定了沒有佛性。

而這人生最後一次的嘗試,可以說還沒開始就能確定寧子期的結果。

佛家隱宗不收閒人,不渡俗人,寧子期此次嘗試若再失敗,他就必須要離開寺廟。

辯真在這寺廟幾年,一直最受寧子期照顧,在他的心中大師兄亦父亦兄。

寧子期可能要離開自己,想到此事辯真就是心中難過,眼眶通紅,近乎要流出淚來。

見著小師弟不捨與祈求的眼神,寧子期一嘆,笑著道:“緣起緣滅,緣來緣去,一切皆是‘緣’。”

“若我們有緣,哪怕我離開寺廟,我們也會再相見。”

“倘若我無法修行,選擇歸俗,我便不是辯真你的大師兄了嗎?”

辯真聞言急道:“當然不是,在我心中,大師兄永遠是大師兄。”

寧子期灑脫一笑道:“既如此,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況且我又不一定會失敗不是?”

說罷,寧子期轉過身去,邁過門檻,前往師傅所在的禪房。

二師兄辯慧沒有出聲,他只是面色凝重的跟在寧子期身後,也是往師傅的禪房走去。

到了師傅的禪房門口,辯慧站定,對著寧子期道:“大師兄,你先請。”

寧子期點了點頭,他走到禪房面前雙手合十:“師傅,是我。”

“進來吧!”

印覺大師蒼老平淡的聲音從屋內傳來。

寧子期輕輕的推開門走了進去。

就如寧子期印象中一樣,印覺大師端坐在乾淨的雲床上,正結跏趺坐,手結定印。

這時寧子期視線無意中一掃,在這乾淨的禪房木桌上,看到了一本很是破舊的佛經。

見到這佛經,寧子期心下一凝,只見那佛經上畫著一張彌勒佛像,旁邊還有一句之前秦錦初曾說過的讖言——

一切皆有業而起,因果報應循無際,三世輪迴,甲子之年,彌勒降生!

寧子期不敢多看,連忙收回視線,他走到印覺大師面前,雙膝跪下,神色莊重道:“弟子辯機,求師傅傳我真法。”

低垂著雙目的印覺大師緩緩的睜開眼,他那一雙與其乾枯的外表不符,充滿了對生命慈悲的眸子看向寧子期,緩聲道:

“辯機,你可做出決定了?”

寧子期用力點頭,堅定道:“弟子已作出決定!”

印覺大師緩聲道:“既得因,便結果,你已做出決定,那就要接受一切後果。”

說罷,印覺大師一隻手探入自己的袈裟中,從懷裡拿出了一張薄薄的經文。

那是一頁佛經!

印覺大師拿著這佛經,將其鄭重的遞到寧子期面前:“拿去吧,就看你是否身有佛性,悟出我佛家真意!”

寧子期雙手抬起,將那一頁佛經莊重接過。

佛經捏在手中,其中的材質卻不是紙張,看起來猶如玉石般光滑。

這頁佛經寧子期已經是第三次見到,它正是佛家修行的關鍵,上面記載了佛家第一境的修行方法。

只要有人能夠通曉佛理,遵守佛家戒律,並且擁有著能夠修行的氣運,那麼只要看上一眼這頁佛經,就自會成就第一境,學得佛家真法。

寧子期前兩次看這頁佛經都沒有任何反應,此時他已奪得王朝氣運,成為了小說家,想來這一次,他一定能夠成功!

在印覺大師的期待眼神下,寧子期低下頭去,看向了那頁佛經。

剎那之間,寧子期只感到自己似是陷入虛空,識海之中大放光明,有佛陀當面趺坐講法,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但見那佛陀開口之間,無數佛家經文化為實字,將寧子期徹底淹沒,浸入他的肌肉、他的骨骼、他的血液之中。

如果寧子期此時只是有氣運的普通人,再加上他苦學九年佛理,此時必然通悟,成為一名真正的佛家弟子。

不過現在的寧子期早已是一位小說家,而小說家修行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要習得各家對應境界的真經!

因此那充盈佛性的經文,並沒有讓寧子期成為佛家弟子,而是被他識海中的那本古樸金書吸收,讓其佛光大盛。

隨即,在寧子期的注視下,金書第一頁的空白書頁上,那些經文印入其中,仔細一看,這些經文就與印覺大師手中的一頁佛經一模一樣。

當所有的經文都印在第一頁的書頁上後,那腦海中的大佛也是隨之消散,而寧子期在玄而又玄中,已然學會了佛家第一境‘武僧’的神通秘法!

他不是以佛家弟子的身份領悟,而是以小說家的身份領悟!

此時,寧子期就如福至心靈般,瞬間明悟了‘武僧’的神通使用方法,也知曉了這佛家第一境的能力。

要知尋常江湖之人,修外功內功,即使是修行數十年稱宗師,然內功深厚者也不過開碑裂石,外功深厚者也只可擋刀劍劈砍。

而佛家第一境武僧若運神通,則外皮、筋骨、內臟都有佛法加持,成金剛之身,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就連那攻城勁弩都難以傷到自身。

可謂是辛苦修行數十載,不如真修第一境!

寧子期強忍著將那武僧的能力使用出來的衝動,如果他真的用了,在印覺大師看來那就是他有佛性,到時寧子期就真的只能出家當和尚了。

寧子期睜開眼來,他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慢慢的將那頁經文還給印覺大師,平靜的道:“讓師傅失望了,弟子愚鈍,看來並沒有佛性。”

印覺大師眼中的遺憾一閃而過,但很快就是心境古井無波,寧子期是他此生見過最具慧根的弟子,可惜卻沒有佛性,與佛終歸無緣。

不過面對自己最看重的弟子,印覺大師還是不忍心,他出言道:“辯機你雖無佛性,無法入我隱宗。”

“但以你的能力和對佛理的研讀,一番歷練後,去顯宗成為一家寺廟的住持也沒有問題。”

“若是你有出家的打算,為師也可修書一封,為你介紹寺廟。”

隱宗只渡有緣人,但顯宗不同,顯宗的教義是渡天下人,寧子期哪怕不能修行,也可去顯宗出家為僧。

寧子期卻是搖頭道:“師傅的好意弟子心領了,弟子恐怕俗世未了,想要歸俗。”

他卻是把秦錦初當初對他說的話,又對印覺大師說了一遍。

印覺大師見寧子期心意已決,他沒有再勸,也沒說什麼強留的話,只是聲音平遠道:“既如此,辯機你便去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六道仙尊

雲霆飛

已證道成帝,乘九龍拉棺回地球

一隻拼搏向上的豬

本是紅塵客,何處惹長生

四更不睡

橫推異界:開局覺醒武俠降神系統

一個照相師傅

劍之遙

渡羽

拒絕戀愛腦後大師姐她證道成神

清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