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把牧民變農民,朕乃一代聖君,皇家僱傭貓,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嚴嵩、周尚文,其餘各地的主要官員也都到了京師。
內閣商議了半天的產業部尚書人選一直被朱厚照壓著,這是他要留給邢觀的。
只可惜伍文定出徵以後,因為遠隔重洋,他不回來,朝廷根本無從得知他那裡的情況,邢觀大概也還活著吧。
皇帝只能這樣想。
而雖然人選未定,但事情還是在推動之中。
朱厚照也聽過幾次內閣的商議,漸而他逐漸有了一些印象。
棉花這個東西,和玉米、土豆不一樣,中國有棉花記載的歷史很長,大約是從漢代之時就已經有一些棉紡織技術的記載,南北朝時一些帝王的衣物就是用棉布製作而成。
棉布穿著還是比麻布要舒服多了,這個不必深究什麼材料特性,上手一模就知道了。
到了唐宋之時,各地都開始有種植棉花的記載,最早是海南、兩廣,然後是江南一代。
正是因為棉布的優異特性,支撐了棉花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而要說到真正普及,那就是明代。
這是從朱元璋就開始的,他在洪武元年頒佈實物租稅時就規定過,原則上農民上繳稅賦都要納布,導致不種棉花的農民只能購買來完稅。
雖然說這樣規定稅賦有些莫名奇妙,但在客觀上確實讓棉花種植普及開來了,而全國徵收棉布的數量在永樂年間甚至達到過一年一百七八十萬匹的驚人規模。
尤其是江南這類商品經濟發達的區域,棉花種植在松江、嘉善等區域非常常見,也留下了“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說法。(魏塘位於嘉善)
不僅如此,心靈手巧的中國人除了可以將棉花製成棉布,而且還可以加工出紅、黃、藍等各種色彩、條紋或是一些簡單的幾何圖案。就說厲害不厲害吧。
這其中還有一種三梭布,與普通的棉布還有所區別,因為採用特別的製作方法,使得這種布非常的柔軟,特別適合用於貼身服用。
朱厚照自己穿著不知道,其實他的褲衩子就是用進貢的三梭布製成。
總得來說,明代的棉花種植和紡織技術已經完全達到了商用的級別,不需要像紅薯那樣再專門的推廣——直到朱厚照聽了他們的一次專門稟報。
他嘴裡唸叨著棉花、棉花,總覺得應該和新疆有什麼聯絡。
因為他前世關注過時政新聞。
後來他把周尚文、梅可甲以及陝西巡撫王瓊叫進了宮中。
朱厚照已經構建起了一些記憶和邏輯了,面對著三人他說:“朕翻閱古書時,記得唐代有過一種高昌布,潔白異常,品質似乎更甚中原地區的棉布?”
這三人裡,王瓊是讀書出身,見識最深,他回應說:“陛下所言不錯,唐滅高昌,設定安西都護府,絲綢之路甚為繁茂,從那以後,西域地區流入中原的棉布數量已然不少。安史之亂時,為了支援長安,西州也就是高昌還曾運過大批的軍用棉布。”
周尚文有些好奇,“怎樣算軍用棉布?”
朱厚照蹙著眉頭,“那個倒還是其次。關鍵在於西域是不是比中原地區更適合種植棉花?”
平海伯梅可甲說道:“江南地區種植的棉花也是很好的,而且幾乎已經到了十室必有織機的境況。”
“朕知道江南的棉花種的多,但這其中涉及到邊疆安全。一直以來,西北區域都是荒漠戈壁,乾旱貧瘠,人煙稀少,植被荒蕪。如果是可以種植棉花,那就不一樣了。朕可以將新疆作為棉花的種植區域,把江南的紡織技術帶過去。
距離內地遙遠,賣不上價格也沒關係,一是可以向西賣,二是朝廷可以支援,指定購買新疆出產的棉布。這樣一來新疆的重要性便提了上來,它不再是偏遠少人之地,朝廷對於新疆的開拓和經營就有了更多的實際支撐,後世兒孫就捨不得這塊地方了。”
三人聽到皇帝這樣講,心思便活了,皇帝的考慮是站在更高的層面的。
實際上,朱厚照確實記得新疆的棉花是更好的,西北區域也是一塊主要的棉花生產基地。
當然有一段時間是不及內地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慢慢動腦筋,自然就發現了有趣的事情——棉花是一種喜光、喜熱的作物,不種在新疆種在哪裡?
所以棉花的種植趨勢是新疆、甘肅不斷上升,內地如山東反而有所下降。
不僅如此,新疆的棉花往往是高品質的棉花,這是自然稟賦決定的。所以有新聞說外國人不買新疆棉花根本就是笑話,新疆棉花之所以出口正是因為品質高,賣得出價。好東西國內都不夠用。
甚至再往西的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的美譽,那個鬼地方是嚴重乾旱的大陸性氣候,但種棉花是一絕,也正是靠著棉花的穩產高產和品質優良贏得了這個稱號。
當然,這對於此刻的朱厚照來說並不重要,棉花好和棉布好這是兩個概念,中間還隔著紡織技術呢,而且為了大規模種棉花,你不知道人家在土地平整、水源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下了多少功夫。再有,按照梅可甲說‘十家必有織機’說法,再好也可能賣不出價格,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嘛。
不過這都可以解決,甚至朱厚照已經直接說出由朝廷指定購買了。
王瓊仔細思量了皇帝的話,也不禁點頭,“這麼說來,新疆或可成為寶地。”
朱厚照就是這個意思,“應該是錯不了,西域都有棉布,怎麼就不能種棉花了?朝廷要推動棉紡織業的興旺,棉花必不可少。朕這就傳旨給楊一清,讓他著手辦理此事,漢家人,還是喜歡種點什麼,這是骨子裡的東西,等到形成規模,朕要把牧民都變成農民!”
“哈哈哈。”
天子一句話玩笑話,也惹得他們未能忍住。
而皇室、勳貴所用的棉布規模也是很大的,有些人,能造的很。先這樣支援上一段時間,等到漸漸的發現新疆的棉花品質更好,其實就不愁了。
不過還有一人心思還不定,周尚文看差不多了,還是在問:“陛下,剛剛王中丞提及的軍用棉布究竟是何物?”
王瓊輕笑一聲,“書上這樣記載,我倒也沒有見過。不過我這次偶然看過一個棉甲,應當也是極好的。”
“棉甲?是元代的布面甲麼?和鐵甲有何不同?”
“我仔細問過,製作起來並不難,不過布面甲主要是防禦,對抗火器。我見到的棉甲主要是用於禦寒,不知為何,這些年來冬天越發的寒冷,所以才想到了這等法子。
實際上就是在鐵甲兩側放置棉花。首先將採摘的棉花打溼,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在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這就是棉甲了。”
朱厚照也沒見過,但王瓊說得通俗易懂,“朕知道靖虜侯在想什麼,這類棉甲在冬天作戰是很實用甚至是救命的東西,平海伯,你從旁協助,找幾個工匠試製一下這等棉甲,像遼東、漠北以及新疆入了冬以後的天氣都是很寒冷的。要知道,士兵每多一分禦寒,大明的疆界就能往北多擴一分。”
“是,臣等遵旨。”
周尚文沒想到皇帝這麼重視,實際上王瓊提了一嘴冬天越發寒冷,而朱厚照知道,冬天還會更寒冷的。
===
最近都不知道在忙啥,每天都給折騰得不行。一週一週的好快,現在莫名奇妙又週三了,明天一個會、後天一個會,竟然又要過週末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