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梅瓶的奧妙
番茄湯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一章 梅瓶的奧妙,鑑寶實錄:我混古玩那些年,番茄湯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能作為文物無法流通的東西全都是頂級高價,不是麼?”
我說著笑了笑,隨後給他們講了一個有關這個瓶子的故事。
當然我是順著瓶子上的草書寫的東西來描述的。
“大概在南宋中期,皇帝和一個宮女有了一個孩子。”
我開始緩緩講述一個聽起來有些“傳統狗血劇”的故事。
大概就是因為身份的問題,皇帝把這個孩子託付給了一個大臣,同時在暗中送了一隻梅瓶給大臣。
在大臣辭官回鄉之後,瓶子就一直跟著,作為這個孩子有皇室血統的證明。
不過和大多數私生子逆襲的故事不同。
這個孩子並不出眾,長大以後,也沒多多少文學建樹,更沒有成為什麼名人或者身居高位。
“我聽說他好像寫過一本像是現在日記一樣的文集。”
我緩緩開口道,“裡面隱藏了他的身世。”
好在這個人比較隨性,沒有真的想辦法靠著血統去爭奪大位,否則下場可能就沒有這麼平穩,梅瓶估計也沒法留到現在。
“好狗血啊!”
“不過又挺無聊的!”
蘇雨緩緩開口道,“要是我是那個私生子我一定殺回去!”
“又不是電視劇。”
我說著嘆了口氣,“要是殺回皇宮,估計這貨就要被判謀反了,我們也不至於見到這個瓶子。”
“那倒也是……”
蘇雨說著微微點頭。
“大概就是這樣,不過要完全清楚這瓶子的身世,我們還是得找到另外一本古書。”
我緩緩開口道,“我記得好像是叫寺業集的。”
“這……我好像聽說過……”
“不過因為上面沒有署名而且,文采不行,被當做普通民間的古玩流通……”
七舅爺一下子精神起來,“古墓裡面會不會有?”
“這種一般不會作為陪葬品。”
我解釋道,“這個瓶子上的草書,應該是當年收養那個大臣的手筆,不過那個大臣也不是什麼出名的人物。”
“啊?都不出名,這東西憑什麼這麼貴?”
就在蘇雨詫異的時候,劉家豪開口了。
“你們看,靖江那邊的考古有新聞。”
說著,他把網頁發到了我們的群裡,隨後我們紛紛開啟看。
是有關靖江古墓的考古相關新聞。
連著幾篇,都讓我有些失望——他們的無知降低了古墓的價值。
根據報告,這些考古隊一開始以為這個墓穴應該是某位曾經身在高位的重臣的。
因為墓穴的規格已經超過了鄉紳,而且裡面的東西也不乏貴重的。
可是經過探索,沒有任何相關的銘文,或者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東西。
所以他們將這個古墓列為了普通墓地。
現在墓中的一些東西正在鑑定。
由於不知道,靖江在此基礎上建立博物館的想法也就此破滅。
怎麼處理成了新的問題。
一般來說都是重新埋上,或者遷墳之類。
“爺爺,我們出錢把這些東西都拿下吧?”
“他好可憐。”
蘇雨緩緩開口,但是被我拒絕。
“不行,我知道這個墓的價值,不代表別人不知道。”
我緩緩開口道,“包括這個瓶子,如果我們出手拿下,可能會捲入什麼不好的事情。”
“沈凡說得對,孫女,這些你得好好考慮。”
七舅爺也跟著點頭,“沈凡,你給我講了故事,題材我是清楚了,但這瓶子的實際價值呢?”
我這才發現,我光顧著江題材,忘了給他們講這個瓶子的精妙。
“這尊梅瓶,是用兩層釉做成的。”
我緩緩開口道,“第一層是黑釉,所以你看到整個瓶子是偏黑的狀態,隨後第二層是接近透明的天青釉。”
“何以見得?”
七舅爺將瓶子拿到手上稍稍把玩,“我感覺這瓶子就是釉質不太好,讓青柚顯得黑了一些。”
“外面黑,我們不如裡面去看。”
我思索著開口道,“反正我們吃的也差不多了。”
“對,師父,正好我們也可以學一下!”
陸雲川說著臉上透露著興奮。
“也是,周建國,你讓人準備一下里面,順道也讓人把這兒收拾一下。”
七舅爺一邊點頭一邊小心地帶著梅瓶往大廳走。
在亮光充足的大廳裡,七舅爺確實感覺到了我可能說的沒錯。
因為他明顯感覺到在黑釉之上有一層東西。
“沈凡,要麼,這瓶子本身用的是黑色的土壤?”
大廳中他將瓶子放在自己座位邊上的桌前。
“如果是黑色的土壤,那麼,在這個瓶子中間的部分應該也是黑色的。”
我緩緩開口道,“還是我來為您講解一下。”
我說著帶著陸雲川和劉家豪上前其他人也都因為好奇上來看。
看他們走上來,我便沒有揭曉迷底而是讓陸雲川和劉家豪先鑑定一下。
“我……我可能看不出來。”
陸雲川說著,微微搖頭,隨後看向劉家豪。
“我只能看一點點,師父你教我的不多。”
“你們先試試,錯了也沒關係,這玩意兒確實也有那麼點技術含量。”
我說著笑道。
不過他們也只能看出是偏黑的天青釉,年代是南宋慶元年間到寶慶年間的風格。
我微微點頭,“可以了,”
“你看,梅花的圖案是不是跟草書的字有些層次感覺?”
我找了個比較亮的手電筒,將光打在上面。
“你一說我倒是……看出來一些。”
七舅爺緩緩點頭。
“字是最裡層露出的,上面寫的就是簡略版的那個故事的詞。”
“梅瓶的梅花圖則是在黑釉已經打好情況下再上一層天青釉做的,中間留出了黑鮋寫字的部分,所以看起來會有層次感覺。”
我這麼一說,他們都睜大了眼睛,終於發現在凹凸之間這些字的底子有些許黑釉的痕跡。
“這是一種二次燒製法,第一層的黑釉,只是稍稍燒定型就上了第二層天青釉,同時以黑釉為底寫的字。”
經過我這麼解釋,他們全都恍然大悟似的點頭,“這種手法,民間基本看不到,官窯裡面能做的也不多。”
我的言外之意,除了皇帝親自要求和宮廷工匠,基本找不到人來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