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
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封賞,錦繡盛唐,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詩經有云:人力有時盡,物力有時窮。
即便李治再有辦法也不可能在沒有水的地方憑空變出水來。
因此當半個月之後李治發現已經事不可為時河東道尚有四州之地沒能解決乾旱問題。
李治和蕭翼商量了一下之後決定現在就開始解決災民們的生存問題。
既然河東道的水網分佈不均那便趁著這個機會直接組織災民們開挖河道。
李治給李世民寫了一封奏摺,請求減免災民們今明兩年的稅負並給災民們提供明年的糧種。
以此為代價作為災民們開挖河道的工錢。
河東道算是人口比較稠密的一道。
但即便如此四州之地的人口也不過八萬多人。
李治將具備勞動能力的青壯們組織起來挖河。
剩下的老人負責照看孩子,婦孺們則乾點洗衣做飯之類的輔助工作。
之前李績籌備的糧食剛好能夠養活這些人,倒是省了朝廷再浪費人力運糧。
李治和蕭翼等人安排完這些以後便被李世民召回了長安,一同返回的還有李泰和馬周那一隊人馬。
劍南地區水網密佈,只要不辭辛勞總能找到一兩處水源。
因此李泰等人算是勉強解決了劍南道的乾旱問題。
朝會上李泰和李承乾以及李治並排站在百官身前顯得意氣風發。
他這次徹底解決了災情,而李治卻整整放棄了四州之地。
這對他來講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勝利。
此時他正等著父皇在朝臣們面前好好地誇獎他一番,讓他在朝堂上的形象徹底改變。
李世民也確實沒讓李泰失望。
只聽他首先開口說道:“青雀此次不畏艱辛完美化解劍南之災,朕心甚慰。
今加封你為左武侯大將軍,食邑增至一萬五千戶。”
李泰聽了李世民的獎勵之後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了。
只聽他躬身行禮道:“兒臣能為父皇分憂才是榮幸,謝父皇賞賜。”
李世民道:“吾兒能有成長乃是家國之幸,望你戒驕戒躁繼續努力。”
李泰道:“兒臣定謹記父皇教誨。”
李世民對著李泰點了點頭,隨後便將目光看向了李治。
他微笑著對李治說道:“聞聽吾兒於賑災之時又有新的發明,朕委實不覺驚奇。
但朕收到一份河東百姓所呈之萬民書,倒是頗為驕傲。
吾兒小小年紀能夠親身走遍各個州縣一心為百姓排憂解難,實不負大唐宰相之責。
雖未能徹底解決河東旱情,但實乃人力不及。
今加封吾兒左光祿大夫,食邑增加兩千石以資獎勵。”
李治躬身道:“兒臣謝父皇。”
李治此時內心平淡完全沒有激動之情。
於他來說沒能徹底解決河東的災情始終是個遺憾。
然而旁人看的卻完全不是這些。
大唐自立國以來便災情不斷,朝廷委派出去的官員更是不知多少。
這些人能夠出色地完成賑災任務肯定不會不盡心。
然而即便如此卻從未有人收到過什麼萬民書。
要知道老百姓雖然憨厚老實但是他們不傻。
能夠讓他們從心底生出無限感激進而呈上萬民書一定是付出了極大的精力。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李治此行是真的給當地的百姓們幹了不少實事的。
在官員們看來這樣的品質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地方。
只有做到如此地步才能長久的立於朝堂之上。
李世民沒有注意到朝臣們看向李治的羨慕眼神。
他繼續開口道:“監察御史馬周協助越王解決災情亦有辛勞,今改任侍御史,加封朝散大夫。”
馬周聽到李世民說出“亦有功勞”這句話就知道此次分給自己的功勞肯定大不了。
果不其然到最後只是升了一級而且還是個散官職位。
雖然侍御史要比監察御史權責大些,但其實兩者的等級只差了半級。
馬周在心裡暗歎的同時站出一步躬身領旨。
等到抬頭的時候卻發現李泰正側著頭笑眯眯的看著他。
馬週一看李泰的表情就知道這是在等他表示感謝呢。
此時馬周心裡的膩歪簡直無法形容。
你把老子的功勞全都搶走了不說還想讓老子感謝你?
老子感謝你八輩祖宗!
心裡想著馬周直接面無表情的站回了佇列,完全沒有理會李泰。
此時站在馬周身後的蕭翼早已緊張得要命。
馬周幫著李泰徹底緩解了災情才官升一級。
自己僅僅巡查了五州之地就有兩地沒能解決問題,不會因此而被貶官吧?
就在這時只聽李世民對他說道:“監察御史蕭翼。”
蕭翼戰戰兢兢的站出了一步躬身開口道:“微臣在。”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雉奴言及你此次賑災盡心竭力,宿夜難寐,足跡踏遍河東大部地區。
雖未能徹底解決旱情但實乃環境使然。
能得如此賢臣朕心甚慰。
今升任你為御史中丞,領中散大夫,望你今後多為朕分憂解難。”
蕭翼聽了李世民的任命以後大腦直接一片空白。
這份任命與他的預期相差可謂十萬八千里。
他怎麼都沒想到李治給他的評價居然如此之高,更是幾乎將所有的功勞都與他對半分了。
這下級陪領匯出去公幹什麼時候有過平分功勞的先例?
不是向來應該下級幹事領導領功嗎?
蕭翼此時心緒一片混亂,甚至都忘了答謝皇恩。
直到李世民再次開口道:“蕭愛卿可曾聽清?”
蕭翼聽到這話渾身一個激靈,只聽他顫聲道:“微臣謝陛下厚愛,臣今後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一邊說著一邊對著李世民深深一禮,隨後才退了回去。
蕭翼站在佇列裡,目光感激的看向李治的背影。
此時周圍那些羨慕的眼神完全沒能影響他的思緒。
此前便有傳聞言說晉王仁義,但作為言官的他卻一直對此保持懷疑。
還曾經一度因為晉王大肆經營商業而升起過彈劾之心。
如果不是晉王當時獨自出錢賑災,他甚至可能已經彈劾了。
如今想來自己可能真是幸運,如此賢明的晉王如果被自己得罪了哪裡會有今日這般好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