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如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妖孽,一個人的道門,劍如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不止張硯一個人著急。羅長山這一去一來遠比張硯著急得多。風風火火的不但趕時間走的軍伍的驛站馬匹,更是還抄了近路,先回了一趟自己的草廬從書架底下翻出來三本書卷帶走。然後又去了一趟幾個老友常去的湖心築,把這次在廊源城一行的收穫簡單說了一下。
這幾經折騰饒是羅長山身子骨一直硬朗,可也疲累不堪。
等張硯看到羅長山的時候,這老頭臉色並不好,灰撲撲的精神狀態很差。
“曾浩,帶前輩先去客棧休息,有什麼事情明日我們再說。”招呼曾浩一句,之後又對羅長山拱手道:“前輩,您這一番舟車勞頓已經傷身了,還是趕緊休息一下,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明日張硯再去拜會先生,咱們可以慢慢聊,不急這一時。”
羅長山也不嘴硬了。他這一把年紀自己的身體自己也是很在乎的,這次若不是實在被刺激得狠了,也不會如此趕路。此時點了點頭,將手裡的一隻盒子交到張硯手裡,然後打了聲招呼就跟著徒弟曾浩走了。
“哥,這是啥啊?”
“書。你看不看?”
“哦!”張慧圓聽到一個“書”字頭都大了,連忙轉身就走,再沒半分好奇心。她本來就不喜歡唸書。可在張硯回來之後就被逼著加緊一切空閒學字,每隔一天關店回去後還要考較。寫不起是要打手板的。以至於這段時間張慧圓對她向來喜愛的二哥總是繞著走,怕被抓住又要挨板子。
其實張硯這麼逼著張慧圓學字,在家裡人看來有些過於苛求了。畢竟張慧圓又不是一個字不認得,只不過不能成篇的書寫而已。南淵國這邊對於女子學文都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要不是張硯在張家如今做主,不然王蘭萍估計都要站出來幫張慧圓的腔。
唯有張硯自己明白自己的打算。學字是啟蒙,啟蒙之後才能捧書,才能知理。張家在他的規劃裡是要往上頂起來的。自家妹子可不能和那些愚婦一樣只曉得家長裡短。
搖了搖頭,張硯和大哥張順打了一個招呼之後就返回了家裡。按照最近的習慣,張開障眼法把自己的房間遮掩起來。之後才開啟羅長山給他的那隻盒子。裡面放著三卷書卷。
《靈事雜卷》,余文炳隨筆。
之前張硯做過功課,為的就是在拿到這三卷《靈事雜卷》的時候能夠先了解這位“余文炳”的事蹟,再回頭看這三卷《靈事雜卷》能更深入和細緻。
之前羅長山在提起這個人時候語氣多次顯得惋惜和悲涼,說明這個余文炳絕不只是一個妖種那麼簡單。
張硯在東市場的書坊裡花了重金才淘到一本很古舊的孤本殘篇,上面都是一些久遠的人物小傳。其中就包括了余文炳的篇幅。
余文炳的原名叫餘梟。出生地不詳,家庭背景也無從得知。最早有人記得他是因為他的畫。最開始就是落的餘梟的名字,後來名氣日盛之後才化名余文炳。
余文炳的畫時至今日都是屬於藏家們手裡壓箱底的珍品,即便他妖種的身份曝露之後也依舊不妨礙他的畫被推到一副難求的地步。並被稱為“妖絕”。
也正是因為畫工超絕,余文炳進入了文人的頂流圈子,之後開始著書。不單單是荒天域這邊的主流學派被他研究了個通透,雜學一脈的那些路數也被他信手拈來,很快就在當時享有極高的學問地位。甚至於如今醫館裡醫師所用的藥書裡都有很多藥理和藥方是出自余文炳之手。
雖然張硯看到的那份小傳裡余文炳的篇幅並不多,但單單書寫下來的內容就足夠讓人咋舌了。很難相信一個人可以精通那麼多學問。
說余文炳是一個驚才豔絕無所不通的妖孽一點都不過分。甚至張硯覺得這種形容剛剛好。
妖種的特質似乎在余文炳的身上被繼續放大了數倍。
而且余文炳有一種可以遮掩自己妖種身份的手段,加之少有與人接觸,多以著書的形勢揚名,所以一直藏得很好。
妖種的身份是余文炳自己亮出來的。
“這是一個驚才豔絕的理想主義者。”張硯如是評價余文炳的生平。
之所以張硯會這麼評價余文炳是因為余文炳自曝身份的目的是希望以自己在人族地界上的成就以及學問地位,證明妖種這一特殊的少數混血其實是可以給人族帶來很多益處的,至少也是無害的。希望人族可以嘗試著包容妖種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趕盡殺絕。
最後結局也並不意外。
人族可以接受驚才豔絕的同類,但絕對不可能接受驚才豔絕的異類,哪怕這個異類與自己長得幾乎沒有區別,且看起來無害。
也正是看了關於余文炳的小傳,張硯忽然對余文炳背後的妖種群體很感興趣。因為余文炳不論多麼驚才豔絕,總不能真就憑一己之力幹服人族這邊數千年的學問積累。必然是其背後的族群在給他撐腰才有可能。
那藏在世俗人潮中的那些妖種到底又是一個何種群聚模樣?在人族地界上,他們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呢?畢竟余文炳可以藏行不被發現還闖出偌大名頭,沒道理別的妖種辦不到吧?
而手裡的這部上中下三卷的《靈事雜卷》甚至都沒有出現在余文炳的著書名錄當中。或許是被當成余文炳的臆想亂筆了吧?
張硯收拾起心情。翻開上卷,入眼的第一句話就讓他的眉頭跟著一跳。
“世間活物皆由魂魄和肉身拼湊。死後肉身歸於地,魂魄歸於天。但世間存在例外,例外者,則魂魄掙脫常理,被天地摒棄,四處遊蕩顛沛,靈智多寡殘存,可稱為靈物。”
就這麼一句,基本上與龍虎山門裡關於鬼物由來的描述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將“鬼”換成了“靈”字。
讀到這裡張硯已經篤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測。余文炳絕對是知道鬼物的,甚至還是有一定研究的。不然也湊不上足足三卷書文......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