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規劃
月入六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規劃,白粥榨菜管夠,我怎麼皇袍加身了,月入六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振華入主縣衙,他看著眼前縣衙內的陳設,還擺著清正廉明的牌子,案堂上乾淨整潔,看不到一絲塵土,看來這知縣老爺十分珍惜他辦公的地方。
他上前兩步,坐在案堂後,手拿著驚堂木,以前看電視劇總要見到有知縣老爺拿著這驚堂木猛然拍在桌子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大聲質問下方的罪人可否認罪,又或者是憤怒之時手拿驚堂木猛然一拍。
這一幕每每都讓劉振華想起來高中初中的老師也是如此,下面有同學不聽話,他便拿著黑板擦猛地往桌子上一砸,濺起一片粉塵,坐在御用作為講臺兩旁的學生連忙拿著書本擋住,臉上帶著壞笑看著前後排的同學。
“嘖嘖,我現在也算是一個縣長了。”
劉振華目光在堂內流轉,他現在掌握一個縣城,一鎮,鎮下,上溝村,劉家村,張家村,李家村,皆是在劉振華手中。
縣級別的官員,總有人覺得很小,但其實普通人想要見到一個縣長都十分困難,後世國家一共才一千多個縣,而全國卻有十五億人。
可以說幾乎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縣長,古代的人口沒有那麼多,但縣長也是萬十萬裡面挑一的官員。
劉振華閉目,太陽穴突突的跳,先前掌管數千人,眼下治下人口飛速膨脹,要面臨的問題太多了太多了。
那巡檢從門外小心翼翼的看著門內端坐的人,這就是傳說中的灶王,巡檢手中捧著縣誌。
“進來吧。”
劉振華抬眼看到了他,兩個把守在門口的天兵將巡檢放行,後者小心將縣誌遞上以後恭敬地站在一旁。
翻開縣誌,劉振華翻看一番,今年延川縣登記實在戶數為:1918戶,人口數為:18368人。
從天啟年到崇禎元年,人口數一直在下滑,本來還有兩萬多人,眼下整個延川縣內記載在冊的只有一萬多人。
當然這並不是縣城內的人口,古代縣城先是修築圍牆,然後再發展街市,一個小縣城內常住人口最多也就上萬人,大縣城裡面或許住的多一些。
劉振華將縣誌合上,他既然接管了這裡肯定是要登記人口的,有放糧這個誘惑在,民眾不可能不出現登記。
眼下人多了,劉振華手中的人才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武官還好說,打仗打多了,泥腿子裡面也能出一個有天分的武夫,任宏利,楊立超等人都是。
而文官呢,劉振華手底下那批人很少有識字兒的,眼下進行人口登記造冊,丈量土地均分田地的,只有任卓越,任凡義和趙世成,任卓越還算是個半吊子水平,不部分都是在協助,並且來給劉振華當做一個喇叭的角色。
眼下人一多,事兒就多,需要大量人才去管理,但靠著這兩個半人,累死他們也無法將這些事情完成。
需要更多的人才,不僅僅是幫助劉振華登記人口,還要幫助劉振華管理這些人。
必須要找出一些秀才,書生,來協助管理。
“眼下人多了起來,必須要定下屬於‘灶王治下’的規矩,思想。”
劉振華皺著眉頭想著,那樣子讓旁邊弓著身子的巡檢大氣不敢出一個。
腦海中浮現出以前看到的很多書籍的情節,每每穿越文中男主到了古代和老謀深算的大臣鬥智鬥勇,戰勝以後獨攬大權,甚至成功坐上龍椅,直接讓天下所有人變得知曉人人平等,知曉各種現代化的思想。
劉振華不能夠理解,即便是當初後世那樣的情況下,一些村落之中的人依舊保持著原始的思想,一個穿越過去的人怎麼可能憑藉一代人的努力就將這些頑固愚昧的人改變。
劉振華也不想著在他要宣傳的思想之中加上這些東西。
“拿紙筆來。”
他要一邊想一邊去寫,要不然這腦子真記不住,不多時,外面的天兵遞上來紙幣,劉振華慶幸腦子裡好歹有關於如何書寫的記憶,否則的話只能夠在商城內兌換一番紙幣筆,或者直接喊人來,他說那人寫。
“天下田地歸於灶王掌管,均分於天下百姓,稅收暫定二十抽一,不徵遼餉,不徵徭役。”
田地問題,歸於灶王,均分天下,便是類似於土地國有,很多朝代都是如此,但是很多朝代都是分出去了,收不回來,豪門大族,地主鄉紳,都在暗裡兼併土地,關鍵還是官府的力量太薄弱,執行力出了差錯,甚至有些去執行的人,本身就在這些豪門裡面,那句話怎麼說著,何人在堂下狀告本官?劉振華只能夠慢慢去想辦法,土地兼併往往出現在天下太平以後,眼下亂世,正是打散資源再分配的時候,太早考慮這個也無用。
至於稅率明初時期稅率只有一成,他二十一抽一,比朱元璋徵收的糧食還要少,不徵遼響,這本來就是苛捐雜稅,沒有必要徵收,徭役亦是如此,劉振華擁有聲望,日後會更多,足夠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系統的執行,不需要從底層百姓中榨取太多油水兒。
這是暫定的規矩,每一個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足夠讓他們感恩戴德的天大好事兒。
劉振華用手指敲著桌子,端詳著紙上文字,先前劉振華的隊伍裡面都是壯丁,少有婦女,幾乎沒有老幼,現在這世道,十歲以下很難活,稍微年齡大點的也是如此,村裡面若是有誰餓死,最先的就是這一批,緊接著便是婦女。
眼下,劉振華增加一縣城的人口,小孩也多了起來。
憑藉一代之力無法改變思想,那是因為成年人思想已經固化,而眼下主體便是成年人,但是第二代,也就是這些小孩子,必須進行教育,讓他們上學。
劉振華動筆在紙上洋洋灑灑寫下很多文字,這些皆是明日處死縣令等人時,要在百姓面前宣讀的,也是要在他治下領土上必須去實施的。
小孩的事情完了,便是糧食問題。
眼下饑荒,顆粒無收,並且這種情況還是要持續的,地主家的糧食雖然多,但是吃不上飯的人更多,這些人來到劉振華這裡登記以後會領取糧食,但是領完之後呢,還是沒得吃。
劉振華聲望商城內,高階武器巨貴,糧食亦是如此,指望聲望購買稻,麥,這種糧食根本不行。
地種又種不出來這些糧食,那能夠種出來啥。
劉振華想到了其他作物,眼下陝西等地乾旱的情況,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紅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