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朱由檢和楊鶴
月入六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朱由檢和楊鶴,白粥榨菜管夠,我怎麼皇袍加身了,月入六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聞百姓幾乎將灶王之名掛在嘴邊,馬懋才心中一陣悲涼,他作為一個陝北人,怎麼可能不知道灶王之名呢,掌管民間百姓飲食。
悲呼,百姓已然對王朝不抱有任何希望,竟然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神仙之上,馬懋才作為知識分子,最為知道,若是真的有神仙的話,陝北何至於此,百姓何至於此?
“定要將此事稟報皇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下黎民眾生,竟不信天子信神仙,”馬懋才憂心忡忡。
他和隨從加入一小股難民隊伍,知曉這領頭之人名為王飛,馬懋才對其問道,“王兄,為什麼你們都在說灶王,卻不提延川官府呢?難道他們沒有救濟於你們?”
馬懋才出了延安府,下一站本來要去延川,將近延川時卻遇到了這些言灶王之名的百姓。
王飛聞言臉上露出一抹不屑和冷笑,“呵呵,那延川縣早就閉城門了,快要一個月了,那些狗官,不將我們當做反賊抓取充軍功,我們就已經謝天謝地,怎麼還指望這些人救濟我們呢。”
延川縣城那日城門前的事情已經跟著逃跑的村民傳遍了四周,軍家吃著官餉,卻不為民著想,還反過來要捉拿百姓,充軍功,榨乾這最後的油水兒。
聞言,馬懋才反應過來,延安府尚且救濟不得這些災民,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延川縣城呢。
“有那功夫,盼著官府救濟,還不如趕緊找灶王,跟著灶王當兵,吃香的喝辣的。”
王飛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嚮往,周圍的人聞言亦是如此,灶王的訊息早已經插上翅膀,在延川縣交口鎮附近飛快傳播。
馬懋才和隨從們注意到了這些人臉上的表情,這是餓出來幻覺了嗎,一個存在於神話之中的灶王要如何去找呢。
但也不當這麼多人如此才是,馬懋才問道,“請問你們要到哪裡去找灶王呢。”
言畢,馬懋才立刻感覺到周圍的人在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著自己等人,手下隨從都緊張起來,隨時防止這些災民暴起。
“你們是外地來的吧?”
王飛問道,“外地人不知道也正常。”
馬懋才點頭說道,“我們是安塞來的,不知曉此地情況。”
“不礙事,哈哈,”王飛大度一笑,“你們跟著我們一起去,到了灶王那裡,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在沒有變成活不下去之人的時候,百姓們依舊保持著質樸和純真,若是在村中,遇到外地人,有些人可能還會排外,但是現在他們都是災民,百姓們將馬懋才等人當做和他們一般的可憐人。
‘到了灶王那裡,’馬懋才似乎聽出了些頭緒來,他的表情變得有些嚴肅起來,“難不成有別有用心之人,藉著百姓大災傳播教義?還是以神的名頭。”
百姓愚昧,每逢大災之年,就更加容易受到蠱惑,在延安還未聽到灶王之名,這就意味著這個所謂的教會還未發展到十分龐大的地步。
“前去探查一番,然後稟報聖上,”聖上只給了他調查的權利,見到這種邪教,他能夠做的也只是查明情況,然後回京師稟報而已。
“多謝王兄。”
馬懋才道了聲謝。
路上,馬懋才面露好奇之色,詢問王飛,“那灶王何許人也。”
一提到這個話題,周圍的人便立刻將目光投過來,不過馬懋才能夠感覺到這些目光並無惡意,有的是想要發言躍躍欲試的感覺。
“哈哈,那灶王,聽聞他駕雲而來,乘風而去,”王飛的神情動作誇張,周圍的人注視的目光讓他十分受用,“嘿,揮手之間,地上出現的都是比白麵還白的白米,冒著油花的榨菜。”
馬懋才聞言,心中瞭然,果然是邪教,不傳播教義,倒是在神話一人,對比那些傳播教義的邪教來說,這樣的明顯好對付一些。
“還有呢,還有,那灶王抬手之間,滿地的神兵利器,堅皮厚甲。”
“嘖嘖,還有那茶葉鹽糖醃製的雞蛋,聽說這是天上的吃法,一斤茶,一斤鹽一斤糖,才出那麼幾個雞蛋,那灶王的手下,卻能夠一日三餐,吃三次雞蛋。”
周圍的人聽到王飛的話,再也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皆是道聽途說的話語。
“走快些,讓伱們說的老子口水要流出來了。”
王飛聞言笑罵道,周圍的人跟著發出一聲鬨笑。
馬懋才將這些話聽在耳朵裡,定然是邪教無疑了,這一個兩個說的,真是誇張,也只有那些想要蠱惑民眾的人才能說出來了,什麼茶葉鹽糖醃製的雞蛋,那得多少錢一個。
要知道皇上吃的也只是白雞蛋而已。
也不知道那灶王聽到百姓皆是按照這樣的想法來加入的,該如何去將這些神話兌現,牛皮吹的也太大了。
不過這些教會不是向來如此。
畫個餅然後蠱惑百姓,或是斂財,或是造反。
不會這樣的教會能夠興起,也和聖上脫不開干係,馬懋才嘆息一聲。
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看著大臣們遞上來的奏摺頓感頭疼,陝西大旱,流寇四起,從去年開始,到現在,冒出來多少,丫頭子、齊夭王、映山紅、催山虎、沖天柱、油裡滑、屹烈眼等等,大大小小的流寇群體。
朝中大臣,懂得軍事的,不懂得軍事的,給出的建議都是‘打’,但是要怎麼打,這些人紛紛各執己見,誰也說不出來個更好的辦法。
朱由檢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大臣們的奏疏千篇一律,他睜開眼睛,繼續翻看,說不定有人能夠給他一些不一樣的見解。
“臣以為,今陝西山西一帶民變四起,百姓雖反,卻並無抗明之意,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實乃苟全性命之下策,今遼事甚急,若以我大明為人,百姓為元氣,而今元氣四洩,千瘡百孔,若是以武力平判,剿滅百姓,豈不元氣洩出更甚。”
“臣以為,不應以武力平叛為主。”
眼下所有大臣皆言要打,竟然有人說不打,立刻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楊鶴。”
朱由檢知曉他,算是一個一心為民之官,這次,他的奏疏算是鶴立雞群了,“來人,召楊鶴來見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