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何安瑤苗,靖難攻略,北城二千,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月庚子日,楚王楨、湘王柏領湖廣都司及王府護衛兵馬擒殺一千四百餘人,諸猺遂奔竄,向西南遁去……”
清晨,當武英殿內朱允炆的聲音傳出,殿內的朱元璋也高興的撫了撫須。
一旁,沉穩許多的朱高煦只是安靜傾聽,結束後低頭繼續處理奏疏。
如今已是七月十四,距離朱高煦上次和朱元璋爭辯倭患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朱高煦上午在武英殿陪同理政,下午則是前往穎國公、宋國公府學習,時不時與楊展、王瑄二人見面。
似乎是因為上次爭辯失敗的緣故,朱高煦在那次後便很少會和朱元璋爭辯,只會在他提問題的時候回答。
這樣的改變對於朱高煦本人來說無疑是不錯的,但朱元璋卻不喜歡。
如眼下,見朱高煦沒有什麼意見提出,朱元璋便轉頭看向他:
“你兩位叔叔平了這瑤亂,但不久之後還會有瑤人再亂,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
朱高煦低著頭,並不知道朱元璋是在詢問自己,倒是朱允炆見狀笑著搶答道:
“瑤人叛亂,無非是因為人性貪婪,覬覦漢人錢財罷了。”
“以孫兒看來,只需要出兵平叛,即可一勞永逸。”
“……”朱允炆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而朱高煦聽後雖然覺得不對,但也沒有反駁朱允炆的看法。
他牢記著馮勝的提醒,在理政的時候大多不得罪朱允炆,甚至還有意討好。
儘管這樣的做法讓他自己都感覺到噁心,但是為了讓朱元璋高興,避免朱元璋認為燕府跋扈,他只能這麼做。
“高煦……”
朱元璋沒有回應朱允炆,而是執拗的念著朱高煦的名字,想要讓他回答。
對此,朱高煦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抬手作揖道:
“太孫說的不錯,但一些旁枝末節還沒有補全。”
儘管認為朱允炆說的不對,但朱高煦還是隻能先認同附和,隨後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瑤人之中,確實有貪婪之人,但也有良善之輩。”
“孫兒以為,良善之輩並不想劫掠漢民,說到底無非是活不下去罷了。”
“但凡給他們幾口吃的,他們也不會下山造反。”
“高煦……”朱允炆皺眉提醒,似乎認為他說的話有些大不敬。
“說的很好,倒是沒有和下面那群人一樣,閉著眼睛說瞎話。”
朱元璋頷首贊同,他並不認為自己所治理的天下已經能做到人人吃飽飯。
作為一個起義出身的人,朱元璋比誰都清楚,但凡有一口飯吃,他也不會揭竿而起。
他如此,瑤人也是如此。
“孫兒以為,對於居於山中的瑤民,可以將他們招撫,安排去一些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生活,併發給他們耕具,免除三年賦稅,發放口糧。”
朱高煦說著他對瑤民的政策:“除此之外,還需派出能工巧匠,幫助他們修建水利,加蓋房屋。”
“呵呵……”聽到朱高煦的話,朱允炆打斷了他:
“高煦,你說的很好,但如果這些瑤民真的那麼老實就好辦了。”
“以往朝廷不是沒有派出官員去管理他們,招撫他們下山耕種,但他們大多都是在下山幾年後再度反叛,繼續上山為寇。”
說到這裡,朱允炆轉身對朱元璋作揖:
“爺爺,孫兒以為,對於這些作亂的瑤民,當用重典!”
他這話說出的時候,身上凜然正氣,好似這些瑤民的錯都是他們自身的問題,官府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樣的姿態,朱高煦很不喜歡,但他卻不能出口反駁。
倒是朱元璋平淡聽著朱允炆的話,表情沒有變化,不顯山不露水。
他平靜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後才對朱允炆教導道:
“你說高煦說錯了,說那些官員都好好招撫他們了,可是這一切你都派人去看過了嗎?還是隻看了官員們的奏疏?”
朱元璋的一席話讓朱允炆有些語塞,但他思緒很快,馬上就作揖回答:
“孫兒常年在皇城之內,自然沒有機會出去觀看,但想來官員們的說法是不會有問題的。”
“沒問題……”朱元璋平淡的說出這三個字,讓朱允炆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因此將目光投向了朱高煦,顯然想讓朱高煦將話題岔開。
面對朱允炆的目光,朱高煦也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隨後起身打斷朱元璋的發作,作揖道:
“爺爺,孫兒以為,官員自然不是全然都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有‘官逼民反’這一詞。”
“有道是官字兩張口,一張對上,一張對下。”
“用的好的,那叫上承天道,下馭民心。”
“用得不好的,那叫欺上瞞下。”
“即便是爺爺,恐怕也不敢保證派出去的官員中,每個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
“既然沒辦法保證,那只有加強對百官的監察。”
“至於瑤民一事,孫兒以為可以任命他們之中的頭領為土官,但不得擁有兵馬。”
“將瑤民收編安置在一地的同時設縣,並另在當地起一衛所,建設軍營。”
“如此,瑤民管瑤民,那自然便不會有漢瑤矛盾,衛所兵馬只需要日常巡查當地,警惕當地蓄意謀反便可。”
“只要兵馬在朝廷手中,瑤民就是想要叛亂,被滅也不過是朝夕之間。”
朱高煦這一番話說的十分大膽,其中讓朱允炆最難以接受的還是瑤民管瑤民,而且還要設縣。
“這不行。”朱允炆反駁道:
“國朝雖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這些瑤民不過是鬆散的賊寇罷了,如何當得起土官這一職。”
朱允炆一開口反駁,朱高煦便懶得繼續說下去,默默閉上了嘴。
這樣的舉動讓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面上他卻還是雲淡風輕:
“先試試也無妨,倘若無用再說。”
說罷,朱元璋轉頭對身邊侍奉的司禮監太監道:
“詔令湖廣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們說降瑤民,授瑤民的頭領為官,並分發河谷平地給瑤民,調一千戶兵馬駐守當地。”
“另外昭告瑤民頭領和湖廣佈政使司,免其賦稅三年,分發耕具。”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緊接著轉身去起草詔書。
看著太監離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滿,卻不敢說些什麼,只能低頭坐下。
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他望著雙雙低下頭的兩個孫子,心裡思緒活躍,片刻後才開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
“允炆你監國半日,午後再去紫金山。”
朱元璋語出驚人,二子紛紛抬頭,錯愕片刻後便雙雙作揖:“孫兒領命。”
“行了,繼續處理奏疏吧。”
見二人應下,朱元璋低頭處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隨他一同低頭。
倒是朱允炆看著這一幕,心裡百感交集。
他雖然高興自己可以監國半日,但卻又有些不捨得離開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只是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縱使是他這個太孫,卻也無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緊手中硃筆,片刻後才平復心情,低頭認真批閱奏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