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都是人精啊
天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3章 都是人精啊,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天下樂,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徵這裡糾結,那邊的長孫無忌也是有些無奈,你說,討論歸討論,你內涵我幹什麼?不就是覺得當年陛下封我司空,我推辭了幾次嗎?這是傳統啊,歷朝歷代都是這麼做的,我要是不做,那後人不得給我安一個好權的名聲?
“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叔寶公共安全部就交給你了。”李世民直接在旁邊開口道。
“是!”秦瓊立刻彎腰行禮道。
“五日後的下一次朝會你過來繼續上朝,到時候有重要旨意宣佈。”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恪開口道。
“是!”李恪倒是也沒多想,而是很乾脆的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將公共安全部等部門都安排完畢,剩下的事情就跟李恪無關了,不過即便是這樣,李恪也是忙碌了兩三天,這才重新回到了長安城,有心情,有時間繼續去逛探春樓。
不過這一逛,倒是讓李恪有些愕然,這探春樓的人流量明顯是少了許多,主要是李恪大概能認出來的那些人都不在了,在之類的多以商賈一流為主要人物。
李恪在整個探春樓裡面掃了一圈,才勉強找到了一個認識的人,猶豫了一下,李恪還是走了過去。
看到李恪過來,對方趕忙站了起來,在對方行禮之前,李恪先一步行禮了:“十叔。”
“秦王殿下。”對方也趕忙給李恪相互回禮,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徐王李元禮,李世民的弟弟,李恪的十叔,跟李恪同一年出生,比李恪小一個月。
“坐坐。”李恪招呼了一聲,然後直接坐了下來,“十叔還未歸還徐州?”
李元禮現在擔任徐州刺史,這個時間點還在長安城,肯定是有事的。
“過兩日就要返回徐州了,這次回京是來接我母親。”李元禮開口道,對於李恪,李元禮其實內心是有一些感激的。雖然他是當今皇帝的弟弟,但實際上他這種弟弟其實也跟李世民沒什麼感情,他封徐王,實封七十戶。
從這個實封就看的出來,有多慘,這連很多大臣都不如,甚至還差得遠。
而李恪之前給所有宗室開會,雖然說他並沒有來到長安,但實際上整個宗室的決定,卻讓他心裡鬆了口氣。
雖然徐王不是什麼太大的王爺,但對外來說也是一個王爺,王爺總是要有自己的一些禮儀,但養家餬口真的不容易。
李恪籌劃的大唐信託,對他這樣的王爺來說,那真是的巨大的裨益,每年給予的部分分紅估計比他自己的俸祿一流都要多。
“哦,徐州是個好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王朝重要的產糧地,最重要的是徐州東臨渤海,黃海,上面有許多優質的出海口,渤海造船廠就在徐州,想必十叔也應該知道。”李恪開口道。
“是。殿下對徐州很瞭解。”李元禮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李恪,雖然他是個長輩,但是李恪現在是什麼地位,他當然清楚,自然不會以長輩自居。
“嗯,這樣,十叔此次返回徐州之後,除了渤海造船廠之外,在徐州的沿岸再尋找幾個天然的優良港口,我會差人加以建設。”李恪交代了一句,其實他是來逛青樓的,不想談論國事。
問題是,他跟李元禮也就是見過幾次,真的就是見過幾次,這想要拉近關係,自然是要先從能找到共同話題的方向來談。而李元禮這人,在歷史上也多有記錄,後在李治朝位列三公,證明他的能力是有的。
而且他是宗室,自然也算是李恪的自己人,在大唐信託這個共同利益之下,他和李恪自然是屬於共同利益者。
“是。”李元禮輕聲開口道。
雖然這裡是青樓,不過在李恪和李元禮坐下的時候,周圍不少人都自覺地離得遠了一些。
“基本的事情也就是這些了,具體的事情,我到時候寫封信給十叔。”李恪笑著開口道。
“沒問題。”李元禮笑著拱了拱手。
“好了,今日出來是放鬆的,不談國事,不過十叔知道這探春樓的人怎麼一下子少了這麼多?”李恪看著周圍笑著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
“說實話,我也不大清楚,不過我就是聽說不少家族都將自己的子弟後代叫了回去,怕不是跟殿下你的一些行為有關?”李元禮搖搖頭,然後試探著說了一句,朝堂的事情自然不是秘密,這麼大的動靜就不可能是秘密。
更何況過兩日這些東西會直接刊登在《大唐週報》上面,要對外界公開的。
“唔。”李恪想了想,揮手招過來一個侍衛。
“殿下。”新任李恪侍衛統領的包興立刻走了過來。
“去,讓人查一下這裡的人為什麼這麼少了,各個家族的那些子弟都幹什麼去了。”李恪直接開口問道。
“是。”
李恪讓人調查,李元禮自然不會多說什麼,兩個人很快就開始安靜的欣賞這探春樓的小娘子們的表現。
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包興就回來了,他直接低聲在李恪耳邊道:“殿下,這兩天這些門閥世家的各族子弟都被召回自己家裡的,據說各個家族都讓他們各自地方的學校裡面免費教書,除此之外還讓他們去跟學校裡面的一些新式算學老師,還有一些教授地理,物理的老師去認真學習。”
“另外一些已經及冠,學識還算是不錯,但是暫時沒有更多職務安排的也都各自回到了自己家族,聽說這幾日至少有數百上千人離開了長安城。”
聽完包興的話,李恪就頓了一下,然後心裡多少有些感慨。
說實話,雖然他跟門閥世家是處於對立面,但不得不說,這些家族能傳承千百年,是有原因的,光是這個敏感度就根本不是普通的文人士子能夠比擬的。
朝堂上還沒怎麼樣呢?但是這些家族已經開始抓緊讓自己的家族弟子去學習這些全新的知識了,光是這份學習進度就已經超過了普通人太多。
說的難聽點,李恪的想法是好的,他想培養大量的普通讀書人,但是在未來的十年內,這些普通人讀書人最多隻能擔任一些地方的吏員、役員。
而想要能夠有能力成為官員,至少得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這還需要考慮到普通讀書人的天才在內。
十五年,門閥世家外加商賈世家能培養出多少有學識的子弟?這些人的子弟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他們學習的時間要遠遠超過普通人,這就是贏在起跑線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