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卷:肅正朝綱,攘外安內 第119章:燕王定計滅董琢,京師舉步維艱,大乾監國太子,鄴餘,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政當然是對邸報上誇獎王翦九江城一戰不屑一顧,但還是忍不住連續看了兩三遍,又在心裡謀劃了一下如今大乾的大勢,這才意猶未盡收起邸報,並交予身側幕屬,讓他們抄錄幾份,分發給幾個部下。
一來,這本就是誇獎王翦所部在九江城取得的戰果,也應該讓他們看到,不然,豈不是真的就顯得自己這位燕王殿下心胸遠遠不如太子嘛。
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這邸報上面其實也有不少可讀的地方,比如太子和百官們商討如何恢復被李林甫弄的烏煙瘴氣的地方官府,如何安撫百姓,又如何去恢復生計等等。
“殿下,邸報上可有什麼說法?”李斯安排人去抄錄邸報,他則是直接詢問蕭政,好及時議事。
“並無多少大事,也就是大哥這幾日連續巡視了國子監、弘文館、太學,又派遣了嶽將軍前往潞州,以防禦晉陽李原。”蕭政繼續坐不動,只是輕描淡寫地講述了一下。
又笑對自己身側心腹謀士道:“除此之外,就是又表彰了一番王翦在九江城打敗董琢那十三連環塢水匪的功勞。”
李斯頷首:“太子端的好手段,這邸報當真是被他用到了極致。”
蕭政點點頭,忽然靈光一現,問道:“你覺得,本王也組建一個部門,專門撰寫邸報,分發給部下,如何?”
李斯想了想,回道:“殿下,不妥,此法有一些東施效顰之意,白起、王翦、蒙恬等將軍,對於邸報的認可,遠遠不如殿下的親筆書信。”
“太子傳得是國政大事,是讓那些讀書人,以及天下萬民看的。”
“我們就算是撰寫了邸報,也只能於內部傳閱,大多數事情,我們自己人都是已經知曉。”
“就算是傳給當地讀書人和百姓,恐怕他們也只會更加向著朝廷,而不是殿下。”
“太子……畢竟佔著大義。”
“你說的也對。”蕭政坦誠笑對。“說到底,我那大哥是大乾的監國太子,得到的是父皇授權,而如今,父皇不過是重病在床,時不時還清醒著。”
“如今,又是問罪處斬奸相李林甫,把大乾如今落得這般百廢待興的局面全都歸罪於李林甫一人身上,他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
“百姓們也都痛恨李林甫,而非是重病在床的父皇。”
“這一點,做的很好。”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處斬了李林甫,再施以仁政,又清肅朝野、肅正朝綱,殺了不少貪官汙吏,安撫了民心。”
“現在已經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這一份邸報,也讓天下萬民見到了一個心懷天下、賢德正直、智勇雙全的大乾監國太子。”
“本王若是也撰寫自己的邸報,百姓們看了,也只覺得是太子殿下做的好,若是寫的過了,恐怕……還會讓一些讀書人心生警覺,上奏彈劾。”
李斯拱手道:“殿下英明。”
蕭政微微頷首,卻又有一些失笑:“既然如此,便罷了,晉陽李原意圖謀反,京師震動,嶽將軍也已經出兵。如今的大乾,必然會面臨戰火紛飛,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誰勝誰負,也都未知。”
“白起要守家,蒙恬打著本王的旗號支援徐州,王翦在湖口,如今也開始動兵北上。”
“本王,也該動一動了。”
李斯拱手道:“殿下打算何往?”
蕭政揹著手,悠悠地道:“廬江郡!”
李斯看著地圖,思索片刻,道:“好去處,董琢的左右大將文丑在徐州、廬江郡。”
“殿下兵進廬江,必定引得董琢增援,而王將軍帶兵突襲宣城,順江直指江東建康城。”
蕭政微微一笑。
頗為自信。
就這樣,二人嘆了一陣,說了一陣,稍微放下邸報之事,但最終卻還是回到了軍事之上。
蕭政在一開始就有這個打算。
所以在到達江夏之後,蒙恬的蒙家軍就未曾帶過來,而是安置在了北邊,等到江夏第一戰打響了之後,再行北上,截斷董琢的北部兵力。
而王翦則是繼續東進,吸引董琢在南部的兵力。
他自己則是帶著兵馬前往廬江郡,這裡乃是江東的門面。
佔據了廬江郡,也就相當於是開啟了江東的大門,他想要什麼時候取江東,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就這般,於二月初,蕭政先是下令發下賞賜與糧食以獎勵九江城一戰的勝利,又立即讓自己的親衛大軍開始北上。
這都是在悄然之間進行,沒有吸引太多人的目光,以防董琢的暗探知曉了他們的動向。
與此同時。
晉陽那邊也傳來了戰報。
李原終於是按耐不住,在董琢其後舉起大旗謀反了。
也是清君側。
把大乾蕭棣描述成為了一個昏君,李林甫乃是一個奸相,太子軟弱無能。
總之,大乾從興盛到衰敗,就是這三個人的罪。
李原之子李懷安帶兵南下,直接兵臨潞州,和嶽紅翎大戰一場。
竟然是一個平局。
嶽紅翎損失了三千餘兵馬,李懷安損失四千餘,一位大將重傷。
訊息傳開,貞元二十四年二月初,京師、隴右、河北全線震動。
戰報送到了京師,蕭奕只覺好像是心中有一塊石頭落了地的感觸,因為真就如他所強調的那般,董琢、李原這樣的太守果然還是反了。
但很快,隨著軍情匯總起來,他卻又陷入到了某種不解和疑慮之中。
這種不解和疑慮是雙重的。
首先是大的一方面,像是董琢、袁邵這樣的名字,和前世歷史上那個名字似乎很像,只是字不同,但是他們的出身卻有一些相似,比如西涼的董琢、冀州袁邵。
可李原並非是那個人,他的兒子中並非是老二有著將帥之才,而是老大李懷安,也確實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老二,不過,此人倒是更像李元霸,正是他在潞州對抗嶽紅翎,以至於雙方打了個平手。
所以有一些東西只能說是相似,卻已經似是而非,更不用提還有劉柱和趙玄甲。
根據三寶太監的東廠暗探打聽到的訊息,漢中太守劉柱部下之中並沒有一位手持偃月刀的關姓武將,也沒有一位手持丈八蛇矛的張姓武將。
難道說,這人並非是前世所知道的那個人?
那他又到底是誰呢?
根據目前為止,可以知道的幾點,董琢還是那個人,他的部下有著顏良和文丑,還有郭圖、田豐、審配這樣的謀士。
李原有所變化,不過不是很大,老二變成了長子,老四成了老二。
如果說,這是五位太守在某亂,不如說,這是五個諸侯,其中有幾個,還是開國帝王的那種,比如李原、李懷安,這對父子應該算是有勇有謀,又能夠籠絡人心,有著河北世家的支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當然了,對於蕭奕來說,這些也沒有什麼,反倒是更加有了挑戰性。
一個李林甫,讓他初期感覺有一些吃力,但是因為本身就是監國太子,還有著皇帝蕭棣的支援,李林甫也不過是一個奸相,他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做事情也就束手束腳,完全不佔大義,很多人也就會猶豫,不敢直接向著他站隊。
然而,看看眼下的局勢,也是疑雲重重。
照理說,董琢已經喊出了謀反的口號,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李原也緊跟其後,冀州的袁邵更是想要偷襲保定關燕王的大本營,那麼荊州趙玄甲應該緊跟其後才對,但為何會開啟大門,放蕭政進入江夏平定董琢?
而且蕭政在九江城打了一場勝仗之後,他也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難道說,以前是看錯了此人嗎?
他是個忠臣?
偏偏以前此人已經不尊皇庭,連賦稅都不交了,且不聽調令,連李林甫都那他沒辦法,著實讓人驚疑。
總之,種種疑惑,充斥蕭奕腦內,也讓朝廷上下難出定論,繼而又引發大乾中樞最高層的疑慮與不決。
唯獨軍情嚴肅,一刻不能耽誤,隨著張久陵的一篇奏疏上傳到了東宮習政殿的書桌上,蕭奕不顧天色已晚,臨時在政事堂召開朝議。
太傅張久陵、永安郡王嶽山、六部尚書、九卿舍人等近臣,外加在京師的幾位禁軍大將軍以上皆在列,卻又未曾召喚其他人,乃是求一個決斷並做出快速反應。
“幾處軍情不明,江夏的燕王、潞州的嶽將軍、徐州這三處當謹守防區,不能擅動!”朝議開始後,兵部尚書韓世重先行提出了一個基本的應對前提。
而這個前提,也事實上得到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認可。
因為這三處都直面反賊大軍,而且背後正是大乾要害腹心所在,燕王蕭政背後是江夏和荊州;嶽紅翎的背後是京師,是大乾的權力中心。
“隴右道的兵馬也不該擅動。”議論繼續,很快便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見。
“可否排程驍衛軍前往臨汾郡以作支援?”
“當發龍衛軍往京西洛陽觀望局勢,以備不測……。”
“龍衛軍必然要發,其部在北衙禁軍養精蓄銳,錢糧物資全是最優供給,本就是大乾禁軍中的精銳。但是如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何人為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