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冷泡茶加冰,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朝對於遼東的經略,要遠比西域簡單很多。
畢竟西域天高路遠,道路非常難走不說,一路上的補給一直也都是困擾唐軍的一個問題。
遼東則不然,河北山東本就臨海,民間造船業一直都在發展。
無論是人口數量上,還是行軍手段上,遼東都要比西域簡單太多。
而且李世民在遼東也給李治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
千餘艘戰船,以及足夠供應三十萬大軍出征的糧草。
這些東西是李世民第一次親征高句麗之後陸陸續續攢下的,為的就是第二次親征。
本來計劃貞觀二十二年大軍開拔,但這一年房玄齡病逝,且在死前寫了長長的奏摺勸諫,李世民只能作罷,打算明年再打。
然後就是次年病情飛速惡化,貞觀至此結束,親征也就不了了之。
靠著老爹的遺產,面對新羅求援時,李治相當的豪橫:
你蹦躂是吧?給爺死!
剛剛平定了西突厥的蘇定方再次掛帥,領軍十萬,馭戰艦,渡黃海,直擊百濟。】
甘露殿中蘇定方臉上的笑意再難遮擋。
後世此前對他功績的簡述他還沒忘呢:滅三國,皆擒其主。
已知在西域滅了西突厥和蔥嶺諸國,如今這最後的一功,看來就是應在了這百濟國上。
“我記得,這百濟國似是與魏晉同立?”
蘇定方確實不太清楚,所以就近問了一下李世勣。
李世勣看著蘇定方,嘴唇動了一下,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扭過腦袋:
“不知。”
蘇定方遺憾的搖搖頭,你這堂堂曹國公剛才說起來張亮的時候不是挺愛笑的嘛?
怎麼此時反倒是學會以後腦勺示人了?
看了看李世勣的後腦勺,李靖覺得還是得調停一下:
“渡海擊賊,乃老夫生涯未有之舉,定方想來應揚名遼東。”
李靖開口,蘇定方瞬間變回了乖寶寶,開口連連推辭。
“這百濟不比突厥,立國於半島,北有高句麗,東有新羅,西南皆海,渡海而擊,賊無處可逃,自可慢慢殄滅。”
“此戰之首功,應為陛下,若無千餘戰船,如何能一戰而定?”
扭著頭的李世勣撇撇嘴,沒想掃地的這廝竟學的頗快!
李世勣再怎麼撇嘴也影響不到李世民慢慢好轉的心情。
被後輩隔空調侃,再想起來子孫們的那些個破事兒,李世民就鬱悶的想吐血。
但此時聽著蘇定方的恭維,李世民心情也重新變好了一些。
還是這些立功心切的小將啊。
想想蘇定方,再想想箭法頗有威力的薛仁貴,還有如今尚且年幼就已被藥師盛讚的裴行儉。
還有那前面說到的王義方,過幾年才能返回的王玄策,以及其他一些年輕人的名字。
李世民的心底也終於有了一絲欣慰,然後就想起來了如今年齡更小的武家小娘……止住止住。
敲敲腦袋,李世民扭頭去看自己的得力助手:
“玄齡享年不過六十有九,看來還是為貞觀操勞頗多。”
六十九當然也算得上高壽了,但是相比較於李靖等,只能說還有挺大的提升空間。
房玄齡捋捋鬍子,笑著眯眯眼道:
“臣與貞觀同休,與陛下共締貞觀,享年近七十,已別無所憾矣。”
“反倒是陛下,還需注意身體。”
李世民擺擺手,這都不用說,已久不知羔羊之肥美矣。
就連他那頗為自傲的糖醋魚,也被孫藥王發現,要求每月所食不得逾兩次。
李世民也因此暗恨:御膳房怎如此大嘴巴?
不過念在都是為了他健康操心,李世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劉仁軌還在吭哧癟肚往青州趕路的時候,蘇定方已經跨海而來,在熊津江口完成了登陸。
百濟王扶余義慈人都懵了:
你們上次打高句麗也不是這個路數啊。
對百濟王來說,與高句麗聯合也是深思熟慮過的,朝鮮半島北面全是高句麗的領地,唐想要入半島,就勢必要先打穿高句麗才行。
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百濟王才同意了高句麗的條件。
但沒想到的是大唐跨海而來,打了百濟王一個措手不及,只能在熊津江口布重兵以期望能退敵。
但百濟王屬實是想多了。
熊津江口所謂的重兵被一戰而滅,號稱要保衛京師的舉國之兵給蘇定方增添了一萬斬獲,除此之外此戰堪稱毫無波瀾。
被打懵了的扶余義慈二話不說,帶著太子棄城而逃,往高句麗方向絕塵而去。
按理來說國王都跑了,百濟應該彈指可滅才對。
但在這危難時刻,百濟王的次子扶余泰站了出來。
父兄棄國而逃,扶余泰獨抗重任,他散盡家財安撫泗沘城的百姓和士卒,並在城內四方奔走安撫人心。
最終在士卒們的見證下,扶余泰宣佈自立為王,要與泗沘城共存亡,誓言抗擊暴唐!
受小泰感染,又一個百濟王族站了出來,他叫扶余文思。
扶余文思是百濟太子的兒子,百濟王的正兒八經的好皇孫,棄城而逃的是他的爺爺和親爹,誓言與城共存亡的是他的親叔叔。
面對如此危局,扶余文思效仿叔叔,身穿鎧甲登高激勵民心。
他先是慷慨激昂的回憶了一番百濟建國的不易,稱:
“雖然國王和太子都跑了,但他們會在遠方注視著我們!”
然後效仿漢家故事,命人將一條繩子系在城牆上,然後將繩子丟擲城外,宣稱:
誰要是不願意與百濟共存亡,可以現在就透過這條繩子爬出城外,去投降唐軍。
士卒們被這氣氛所感染,有人痛哭捶地,誓言要保護皇孫,百濟養卒數百載,死節報國在今朝!
但和他們預想的不太一樣的是,皇太孫慷慨激昂的話語一轉:
“如今突遭大難,叔父就迫不及待自立為王,倘若唐軍退去,我等安有活路?”
眾目睽睽下,皇太孫展示了嫻熟的滑繩技巧,第一個用上了那條綁好的繩子,直奔唐軍大營。
這番話語和舉動對守城方來說堪稱殺人誅心:
國王太子都跑了,王孫也帶頭投降了,伱還拼命個什麼勁兒?
現場反應過來計程車卒們開始爭搶那條繩子,唯恐向唐軍投降的晚了。
小泰得知這個訊息後哀嘆一聲,明白大勢已去,於是下令大開城門向唐軍投降。
但對蘇定方來說驚喜還沒結束,泗沘城破不久,百濟王和太子合計了一下就屁顛屁顛回來投降了。
沒辦法,投奔高句麗一路艱難跋涉不說,高句麗會不會把他們父子當人都猶未可知。
大唐就不一樣了,包接包送,包工作包住宿,只用享受就行了,最多沒事兒跳跳舞,那都不是事兒!
前後不過一個月,蘇定方押送著上萬俘虜和百濟王室班師回朝,至此百濟國除。
但蘇定方撤離百濟時,順手往茅坑裡扔了個炮仗,激起了民憤。
唐軍跨海而來足足十萬人,前後不過兩仗,斬獲僅一萬,功勞和斬獲都不夠分。
於是泗沘城破後,唐軍開始了縱兵搶掠,並且不封刀,史書記載“壯者多死”。
拜蘇定方這一舉動所賜,百濟復國運動被轟轟烈烈搞了起來。】
聽著光幕的講述,蘇定方的笑意是越來越難止住。
同樣的李世勣的面色也是越來越複雜。
但是在聽到最後一句話後,蘇定方的笑意僵住了。
然後這笑意慢慢爬上了李世勣的嘴角。
而且李世勣看的清楚,一抹顯而易見的失望之色出現在了陛下臉上。
李世勣本來還奇怪,若是按光幕此說,百濟王室皆爭先恐後投降,士卒死戰之心已消。
這種情況下,劉仁軌哪來的用武之地?
如今懂了,原來這劉仁軌是來給蘇定方善後的。
暗自搖搖頭,李世勣倒是忽然覺得自己運氣倒也不錯。
比如郭待封這種不聽軍令還搶功的貨色,沒在高句麗戰場上給他搞事兒,那真是祖宗保佑了。
嘆了口氣,李世勣反倒是率先釋懷,主動拍了拍蘇定方的肩膀:
“其間或有內情,未必是定方之責。”
同是領軍打仗的,李世勣太明白對軍隊來說軍紀有多重要了,也更能明白其難處。
令行禁止是每個為將者的夢想,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士卒都只能靠賞賜驅動,尤其是這類臨時徵募之軍。
若能百戰百勝,若能斬獲頗豐,若能得功蔭子,那你就是士卒們的最好的將軍。
反之,若是幾無斬獲還想彈壓士卒不滿,除非真的威望卓著,否則士卒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將軍的腦袋。
旁邊李靖幽幽嘆了口氣:
“所領之軍,多矣。”
蘇定方啞口無言,只是略有羞愧的對著李世民那邊拱了拱手。
對此李世民點了點頭,還有餘裕寬慰了蘇定方兩句。
而在心底他則是想起來了後輩此前漫談的唐軍戰力為何衰退的問題。
這滅百濟之戰,似乎就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李世民自己捋了捋,入百濟的蘇定方是從西域滅國而返,由此戰開始,朝廷對陣亡者不再過問。
緊接著就是這百濟之戰,死者無問,生者亦會被剋扣軍功。
而這番總結是誰提出來的?劉仁軌。
因此李世民轉而拍了拍劉仁軌,一臉“你受苦了”的表情。
劉仁軌一臉莫名。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