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重蛻(八),我喜歡的女孩子們,烏龍流,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近看到了這麼一句話:物質和精神這兩樣東西,你至少要得到一樣。
感覺,也挺有道理的。
從唯物主義角度看,至少得有物質。從唯心主義角度看,至少得有精神。若物質和精神都沒有的話,真的會覺得人生有如完全沒有意義存在般的虛空。
在世界上生活著的人,有的注重物質,為了物質而努力拼搏;有的注重精神,為了精神而可以遠離喧囂的城市去尋找心中寧靜的意義。
物質和精神到底哪樣比較重要,其實這個沒有太大的可比性,畢竟因人而異。
每個人心中支撐的動力都不一樣,有的是物質,有了物質就有了一切,比如錢;有的是精神,什麼都可以失去,但精神層面裡最重要的東西卻不能沒有,比如愛。有的則是物質和精神各佔一半,有了物質但沒有精神會感覺沒有靈,有了精神但沒有物質會感覺沒有魂,比如感覺。
像我這種尊崇感覺至上的唯感主義者,就是要求物質和精神要均衡,噢不,應該是精神比物質多一點點分量。而這兩樣東西的存在,對於我而言,都只是為我的感覺服務。我的感覺對了,好了,那麼這兩樣東西就是有意義的。
在相對應的物質水平,我的精神水平也要適時按照物質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既不會過分超越物質水平,也不會積壓低於物質水平。比如說,當我的收入只有一千塊的時候,我只會適時買幾本書看看;當我的收入到了二千塊的時候,我會適時給自己一次小旅行;當我的收入去到三千塊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買一輛腳踏車,有時間就去兜風;當我的收入走到四千塊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買一部電子琴,學著彈彈,愉悅心情;當我的收入去到五千塊的時候,我會……
換言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會根據自己的物質水平來調配自己的精神享受水平。該享受的時候,就會享受。該節省的時候,就會節省。而這個度,全部取決於我的感覺。
因為我的感覺偏愛於精神層面多一些,所以物質(比如錢)在我身邊停留的時間並不會太久,除非有一天有人走進我的生活替我管好物質。
我在精神層面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充實的,所以精神上的領域都是不停在開拓和強固。
或許,物質和精神這兩樣東西,我先得到了精神。至於物質,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摸爬滾打。怎麼也好,至少兩者,我已得其一。
感覺有點像《三國演義》裡的一句:“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此時的我有些許感慨:曾經本著學寫小說的心寫起了東東,可誰知,東東寫著寫著就變成了寫回憶錄,回憶錄再寫著寫著就變成了寫週記,週記再寫著寫著就變成了寫日記,日記再寫著寫著就變成了寫心得。嗯,想想也真是個有“才華”的轉變。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我得精神,能穩心界。
最近也正在看一本叫《精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我有看到一個對於我來說很新鮮的詞——半衰期。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學中的概念,是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短,衰變得越快;半衰期越長,衰變得越慢。後來,許多其他的學科也沿用了半衰期的概念。
那本書有把“半衰期”這個詞與生活聯絡起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只關注到一件事情發生時給我們帶來的即刻好處,而忽略了這一好處是否可以持續下去,產生長期的效果。
比如玩遊戲,玩遊戲所帶來的愉悅感是其他很多事情都無法比擬的,但一旦停下來,這種愉悅感就會迅速消退,於是有些人為了再次尋求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繼續不斷地玩下去。所以玩遊戲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以此類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大多數事情都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衡量,由此可得到由這兩個角度組合成的四類事件: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等。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一下午遊戲;買一件當季流行的衣服等。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多重複一組技能練習等。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無目的地刷微博刷微信;使用社交軟體窺視陌生人的隱私等。
想想,自己好像做得比較多的是短半衰期的事件,也就是為了一時的快樂,消耗更多可以做長半衰期事件的時間。
但人就很奇怪,明明不知道那樣是不對的,但有時還是會那麼做;明明說過會改,但過了一段時間卻還是當說一說;明知不可為,仍為之。
所以,看著關於“半衰期”的解釋,我雖然是明白,但內心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之後,當我看到書中對長半衰期事件的解釋後,我有感覺了!
長半衰期的效益是可以累積和疊加的,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見效益微乎其微,但是隻要它的半衰期足夠長,這個效益就可以傳遞下去,成為奠定未來成功的一塊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單詞,背一個單詞,儘管可能幾天就會淡忘,但是當你幾天後重新背這個單詞時,第一次行動留下的底子還是在那裡,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記誦的難度。
感覺,這就和我的座右銘“沒有什麼是白費的。”有著相同的方向。所以,我很喜歡!
就像,我現在雖然沒有天天畫畫了,但以前在畫畫的過程中所慢慢累積而隱性提高的畫畫技能還是存在的。所以,就算一個月畫一次畫,會覺得還是可以有進步的,儘管那進步微乎其微。
書中還提到一個“執行無能”,就是指我明知道這件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對廣大“拖延症患者”來說,往往一件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內心的恐懼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後一事無成。
這對於我來說也是很常有的,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每次我打算要畫畫時,我都會糾結很久,不知畫哪一幅畫。其實,心裡是恐懼,害怕自己畫不好而導致心情不好。越是這樣,就越是遲遲不肯下筆。所以,那段時間有很多個本來說好要畫畫的夜晚,我都沒有畫到一幅畫。
書中表示,儘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這個法則,暗含兩個含義:
一、收益值的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
二、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不知為何,我看完之後,總覺得心頭很甜。好像,我就在做著“長半衰期”的事一樣。
或許,只是因為“長半衰期”和我的座右銘太像了!我的座右銘有一種遇上“同道中人”的感覺!
嗯,沒有什麼是白費的。(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