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以文會友,廢氣,九掌,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常常為要寫什麼發愁,一個題目想半天,比如內容的構思,邏輯之間的關係也要三思才敢提筆。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文章要有主題。要主次分明。要有邏輯關係,要有層次之間的遞進關係。

我家小主的文章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標題和正文沒有太大關係。

第二,往往因一句話,一件事或是一個念想起一個字“興”。

第三,天下第一散文,行散,神散,心更散,想到什麼就碎碎念什麼。

我家小主就是對著書碎碎念,人家最多也是寫一篇讀後感。我家小主卻和書中的人物對上話了,這就是:雲門對一說。對一說是:你不可以跟著作者說,而是要與作者來發生對話。也並非是人們常說的共鳴,而是你也可以來反駁作者的觀點,這是對一說才有的喜樂,就像禪宗造化小兒一般好玩。而這個友並非有些朋友理解的找朋友的友,而是靈魂同質。九兒是九兒,我家小主是我家小主,不一樣的煙火。

九兒是“涼粉”

在九兒的家鄉有一種小吃叫“涼粉”,似乎人對童年的回憶有一部分就是好吃的。過年是中的傳統節日,大魚大肉自然是少不了,吃膩了肉就想吃點解葷的。涼粉便成了首選。涼粉不是涼卷粉,卷粉是米粉,可用白米,紅米制作,在老家叫做“紅米幹”“白米幹”。這種涼粉有兩種口味,一種是用豌豆粉,另一種是用芋頭粉熬製,熬製豌豆粉是一門傳統手藝,不但要用小火,而且還要有經驗的人守在旁邊不停攪拌,否則就會粘鍋或是煮糊了。煮熟後要用敞開的盆來盛,待到第二天就可以食用,這個如何食用是很有講究的。就是作料,那作料可是琳琅滿目:

花生

花生分紅皮和白皮兩種,紅皮比白皮要香,用乾鍋小火烘焙,這個過程也要講究火候,不熟就不香,火候過了就糊了(方言:意思是焦了),冷卻,去皮,小時候去花生皮都是跑到草叢裡去吹,吹得自己滿臉都是花生皮,然後用石頭做的臼舂成小塊,不能是粉末,否則就沒有嚼頭了。

芝麻

芝麻也分白芝麻和黑芝麻,只要掌握火候烘焙即可

香菜

香菜有兩種,大葉和小葉,大葉香菜傣族比較喜歡用,這種香菜客人多的時候來不及,就統統用刀切,若是自己做,手撕香菜才真的香。

韭菜

韭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洗淨,用沸水過一道,時間不能太長,就是在水裡飄過。然後,切成小段備用。

豆芽

豆芽同樣要用沸水煮,時間大約是十分鐘作用,撈起透水備用。

蒜是作料裡不可或缺的,蒜分為大蒜和小蒜,小蒜比大蒜香,其實,從食物就可知並非越大越好。剝蒜是我最怕的工作,小時候每次剝蒜,手指都是辣乎乎的疼,用水也洗不掉。把蒜搗碎,把油在鍋里加熱,冷卻後倒入蒜裡,這種油泡蒜不僅僅美味而且儲存時間很長。

姜的做法也有點不同,把姜搗碎用開水沖泡,這樣在食用的時候,既有了姜味,又不會嚼到薑絲,還有驅寒的功效。

花椒油

這個花椒油的製作非常講究,最好是用當年的新花椒。老的乾花椒可以搗碎成粉末,新的花椒是要用油泡,泡得越久就越香。

辣椒油

辣椒的選擇有講究,用幹辣椒搗碎,再用熱過的油,在這個環節對油的溫度的把控是很關鍵的,要根據辣椒的量來定,可見中國菜還是一門藝術,火候的把握,包括用量都不是用西方人的刻度衡量出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胡辣椒

用鐵鍋小火烘焙乾辣椒,然後搗碎,備用。

一說吃醋大夥就會發笑,可見,中國人民的智慧體現在小到一個調料,華哥哥家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醋分好幾種,有海膜醋,木瓜醋,紫米醋,酸角醋,白醋等。九兒覺得都各有各的口味,製作的方法也不同。

這道小吃千萬不能放蔥,抓一把蔥放在碗頭,糟了,吃不成了,這叫蔥明反被蔥明誤!鹽,醬油和味精是要放的,接下來就是放作料的手法了,不是什麼好吃就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先放後放是有講究的。先放醋,再放醬油,然後辣椒油,辣椒和油都要放,不要只是放油,花椒油的用量不能太多,否則在整個食用過程感覺就像中風後的嘴,蒜油也要食量,放鹽,味精和醬油根據個人口味,然後是放上香菜,韭菜和豆芽菜,在配一杯米涼蝦。開吃!

九兒的口水都流在手稿上了,九兒也是大師梁老的鐵粉。“梁”和“涼”同音,故自稱“涼粉”。九兒粉梁先生,只因九兒是女兒身,婦道人家,說說做菜還可以,也不敢妄議國家大事,九兒邊吃,邊想到先生的一句話:中華民族“美哉泱泱乎,勤而不怨,憂而不困,思而不懼;廣哉熙熙乎,樂而不淫,曲而有直”,這是中華民族特有之德性。也正是這種德行讓中國人活的“理直氣壯,雖顛沛流離,仍能浩浩蕩蕩地過日子”。就著這碗涼粉吃還真有滋味!

易經裡有西南喪朋,東北得朋。彖曰:東北得朋,乃以類行,西南喪朋,亦終有慶。每個人都在尋找能懂自己的人或是能說說話的人,與其說在尋找知己,不如說在找回自己。那麼,於我,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十年磨一劍,我本劍客,用十年的時間磨筆,也是一種修行。

再者,我也想試試能否開創一種全新的寫作手法,比如,各位看官都可以化身成九兒,禪師,甚至是先生本人,這樣就可以有無限的版本,難說九兒這版還是最普通的一版。而且,我的閱歷、年齡和悟性要寫好禪宗,談何容易,相信高手在民間。

在一百多年前,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那些憂國憂民的先生們,甚至隨著他的軀體飄落異鄉,不得魂歸故土。在當時那個命運多舛的國家裡,先生們是怎樣來安放他們的靈魂?又如何來看待人世間的愛、恨、情、仇,親,仁,信、忠......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困境,甚至是生離死別,心要如何面對風風雨雨,要如何放下心中的執念?

突然想起一首歌的歌詞,歌名叫你是我的眼: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又是什麼白?

人們說的........

另外,放在文章封面的照片就是:九先生,這是一張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照片,是疫情後第一次到校上課,在食堂等同事們吃飯時的自拍照,目光裡有溫柔和憂愁。

餘生,文字修行,忠於寫先生一人,忠於寫中華文化,忠於自己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先天大聖傳

愛吃雞蛋羹1

修羅天師

匣子裡的黑貓

柔弱乖巧的沈夫人,馬甲多力氣大

端午粽子

不乖!廢物美人被陰鷙大佬寵懵

玉石不分

穿八零,嫁空少,小辣妻揣崽連夜跑

鹿鳴君

吃旋轉火鍋和前任鄰座後

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