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獨寵夫郎 第426節,獨寵夫郎,不曾阿,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接下來幾日,盛鴻在為這幾件事忙活,他也顧不上養生了,和黎蕎一樣從睜眼忙到天黑。
進入九月,氣溫驟降到了零下,但沒下雪。
如此冷了幾日之後,氣溫慢慢回升。
這下子不需要盛鴻下水軍了,百姓們自發開始準備過冬物資。
中旬,當五萬大軍前往邊城前,盛鴻對此次蝗災的最終賞罰結果出來了。
史總督不僅被降為知府,還被追責罰了五萬兩銀子。
被擼了官職的人都被追責,得繳納數目不一的罰銀。
盛鴻甚至連村長都沒放過,若是沒銀子,那就罰田地。
這還不算最慘的,最慘的蹲大牢。
一些滅蝗不出力的,比如說東山省一個同知,在蝗災來臨時喝酒,沒為蝗災出一點力氣,於是不僅被擼了官職,罰了銀子,還蹲了大牢。
和重罰比起來,獎賞也依舊矚目。
像是俞知府,直接飛昇為三省總督。
一個原本身上沒有官職的舉子,在蝗災中積極組織鄉鄰滅蝗,直接被調去了外地當知縣。
黎蕎雖然不想要獎賞,但盛鴻還是口頭表揚了他,覺得他在這次的蝗災中也出力氣了。
不過,田知府雖然表現不錯,但知府以上的官職現在都滿著,無人挪動,再加上盛鴻更希望這種人才好好鎮守地方,於是田知府就原地不動。
盛鴻讓他先領三品俸祿,等以後有合適的位置了,肯定會讓他升上去。
和田知府類似的有好幾位,這些人才盛鴻更希望他們留在地方守護當地百姓,於是就讓他們原地踏步,只讓他們領高品級的俸祿。
還有河西府的全體百姓,盛鴻也口頭誇讚了一番,並且免去河西府明年春季的賦稅——不是盛鴻不大方,實在是最近形勢不好,他大方不起來。
……
盛鴻這份獎罰聖旨一出,滿朝震驚。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盛鴻這是什麼意思。
第230章滿朝文武的反應,辛知自請外放黎糧回村,黎小蘭心有所屬
盛鴻的這個賞罰結果,滿朝文武都覺得太誇張了,就連七皇子也覺得史總督這是遭了無妄之災。
史總督太倒黴了,也太無辜了。
蝗災這種事情誰能預料?
而且古往今來解決蝗災的辦法就那麼幾樣。
不,準確來說,沒有解決蝗災的辦法,當蝗災真的來臨,人類的掙扎根本無濟於事,不值一提。
人類只能受著,任由蝗災肆虐。
所以這場蝗災怎麼能怪到史總督頭上?
史總督盡力了呀。
他又不是啥都沒幹。
怎麼追究起史總督的責任了?
現在直接將人從三省總督降為一府的知府,還罰了五萬兩銀子,這落差,說句實話,有些恐怖了。
史總督個人的心情,旁人能想象的到,顏面掃地,羞憤難當,若地上有縫隙,史總督肯定會鑽進去。
但史總督的心情不是重點。
重點是盛鴻這道聖旨透露出來的訊號。
因為大盛疆域遼闊,所以在整個大盛範圍內,每年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天災,不是東邊有洪澇就是西邊有乾旱,不是北邊有蝗災就是那邊有泥石流。
反正每年總會出點兒事情。
按照盛鴻此次的賞罰,那今後人人自危啊。
誰治下若是發生了天災,那就自求多福吧,哪怕盡力救災了,也有可能會被追責。
今後誰還能睡的安穩?
人人都得燒香拜佛,祈求老天爺保佑自己治下風調雨順百姓安寧。
此前盛鴻將訊息捂的嚴實,只有盛鈞黎蕎以及吏部尚書盧良懋知道此事,現在聖旨公佈,餘下的幾位大學士先是找了盧良懋,詢問聖上為何會有此重罰。
其實盧良懋也是一頭霧水,他雖是吏部尚書,但大盛官員的升降調任一直牢牢握在盛鈞盛鴻父子倆手中,盛鴻告訴他此事時是告知,不是與他商議。
他當時也覺得這懲罰有些重了,因為史總督平日裡的表現還行,此次蝗災也盡了力。
但盛鴻就是要下此決定,他能怎麼辦?
他只能乖乖聽令。
幾位大學士聽得盧良懋這一番解釋,猶豫兩天,忍住了求見盛鴻的衝動。
罷了,盛鈞在位之時,這大盛就是盛家的一言堂。
後來盛鴻繼位,出現瞭如英國公、彭家這樣的刺頭,但將這兩個刺頭收拾了之後,連帶廢了兩位皇子,文武百官以及一大幫勳貴哪裡還敢和盛鴻對著幹。
就算是一些張狂的,也都收斂了起來,夾著尾巴做人。
既然盛鴻有此旨意,那肯定有盛鴻的道理。
幾位大學士顧慮多,沒有求見盛鴻,但七皇子和四皇子都去找了盛鴻。
這是不是太過了?
他們也不是為史總督求情,他們只是覺得若是這個口子一開,那今後大盛的官員日日都要陷入恐懼之中。
人力終有窮,人類在天災跟前太被動了,這樣的重罰實在是不妥當。
這麼一來,盛鴻仁君、明君的名聲要大大的受影響。
面對著兩個兒子的疑惑,盛鴻心平氣和的與他們解釋。
他此次就是要殺雞儆猴,好讓天下官員今後都兢兢業業的給他守護一方安寧。
況且,史總督此次的確不如俞知府做的好,此前俞知府募捐禦寒物資,史總督就口頭過問了幾句,沒付出什麼實際行動。
此次滅蝗,俞知府自掏腰包設下獎金刺激百姓滅蝗,史總督卻是下令號召全體官員百姓一起捕捉蝗蟲。
兩相對比,史總督憑什麼繼續佔據總督之位?
真以為一個月幾千兩銀子的俸祿是好拿的?
拿了他的血汗錢,那就主動、積極的給百姓辦事,給他守護大盛的江山,而不是事到臨頭了追著天災的屁股跑。
史總督此次被罰,一點兒都不冤枉。
他怎麼不去罰明總督?
人家明總督接到蝗災的訊息,立馬研究蝗蟲大軍的路線,然後從首府趕往大澤府。
其實明總督的行為是有些冒險的,因為明總督很可能會撲空,蝗蟲大軍完全不可控,路線也沒有什麼規律可言。
但收到訊息之後,明總督還是千里迢迢趕往了原河省和東山省的邊界。
明總督寧肯白跑一趟,也不願意坐在首府焦急的、被動的等待訊息。
若史總督跟明總督一樣,接到蝗災的訊息之後,立馬趕赴災區,積極組織百姓救災,而不是坐在總督府釋出一道道的命令,那他何至於將這位三省總督的臉面給丟到地上摩擦?
史總督被降職,這是史總督自己找的!
還有,他此次又不是隻罰人不賞人,幹嘛只記著史總督不看看俞知府?
除了俞知府,還有田知府以及好幾位地方知縣,這些人將來都是要升官的。
怎麼不看看這些人的飛昇啊?
他也表揚了明總督,賞了明總督三個月俸祿——這種品級的大官,他也只能賞金銀了。
只瞧得見史總督跌跟頭,看不見俞知府等人的飛昇,這心態很有問題啊。
是不是在心虛?
若不是心虛,那心裡害怕什麼?
他又不是真的不講道理。
只要真心治災救民,他肯定會獎賞的。
以他看來,大盛官員的日子太舒服了,拿著高俸祿,掌握著一地大權,過的比他這個皇帝都滋潤。
他一大把年紀了,每日還從睜眼忙到天黑呢,地方官憑什麼比他過的舒坦?
怎麼著,他宵衣旰食、夙興夜寐的處理政務,費盡心思充盈私庫,其實是在為這幫官員打工?
他身為皇帝累出病來,這幫官員卻是舒舒服服的在地方當土皇帝?
想得美!
今後就該出臺一項專門針對各級官員的追責制度,好叫這幫官員把心思都放在做官上。
不想為官,那可以給他遞辭呈,他保證一個都不挽留。
天下想做官、能做官的人才多的是,不想幹那就麻溜滾蛋。
盛鴻這一番話語,讓七皇子和四皇子有些羞愧,兩人趕緊認錯。
他們只擔心天下官員今後會惶惶不安,卻忽視了他們老父親的付出,是他們錯了。
恰好當時黎蕎坐在屏風之後批閱奏摺,將盛鴻這番話聽入耳中,他無比想為盛鴻點贊。
是這個理兒,盛鴻貴為皇帝,本該享盡人間富貴,結果盛鴻累死累活維護大盛江山,還高薪養廉,但很多官員卻是不辦實事拿著盛鴻的銀子吃吃喝喝,盛鴻完全就是冤大頭嘛。
若是在太平年間,那盛鴻或許忍了。
但今後十餘年可是天災不斷。
唯有這樣的重罰,才能讓各地的地方官都重視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