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管好自己的事,重回錦繡,那易,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屋一半蓋瓦,一半蓋草,蓋草的一半的是臥室,蓋瓦這一半是廚房客房混雜。屋裡面傢俱簡單,兩條長凳,一個方桌,門邊折角裡面,有鐮刀鋤頭等農具。
搶眼的是緊靠臥室這邊的牆上,掛著一個木頭雕刻的面具,刷過桐油漆,散發細微的氣味,還有一個楠竹根雕刻的獅子頭,獅子頭因為毛刺多,不好刷漆,就保持原樣。
一個普通農戶家,有這樣的藝術品,令人感到驚訝。
邢毅問房主:“你會做木工活?”
房主說:“我別的不會,就會做這個。”
邢毅指了桌凳問:“都是你做的?”
“嗯,做得不好。”
“真不錯,全榫頭卯固,沒有釘子,老傳統,不好做呢,你做這一行,時間長了吧。”
“快三十年了。”
“牆上那張木雕面具和竹根刻的獅子頭,也是你做的?”
“是呀。”
“這就更厲害了。”
邢毅記得,大約十幾年以後,新世紀初,文化館的杜江山就在縣城主辦了一次面具展覽,杜江山特意佈置了一間房子,面具一一掛在牆上,供人觀賞,有人喜歡的話,現場進行交易。他就曾經進去過,準備給三歲的兒子遠馳也買一件,不過感覺有點貴,沒有買成。
邢毅問:“雕刻這樣一個面具,要多少時間?”
“十多天。”
取下面具遞給他看,邢毅只想著一句話:高手在民間。
面具後面的空洞裡有張紙,開啟看是十幾幅面具草圖。
這更讓邢毅心動,五官各部位線條的勾勒,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工筆畫樣板,手指頭忍不住就在自己身上描繪起來。
交談幾句,邢毅就猜到他不是本地人。
“你年輕時候,是在外地吧。”
“我搬到這邊來了十二年了。”
“之前在哪裡?”
“在四川那邊。”
“怎麼過來啦?”
“我是上門來的。”
除了這家人,這小村還有九戶人家,有四戶都是外來的。
那面具不光雕刻藝術好看,材質也非同一般,一定要不易開裂變形的樺槁或者梧桐老樹。
再過幾年,到本世紀末,旅遊事業開始發達,外地來客增多,喜歡收藏面具的客人不少,價格不低,而且長時間高位執行,不少人參與這個行業,從中獲取了巨大的財富。
“看樣子,你超過四十了吧。”
“快五十了。”
“那,你是長輩呢。我得稱呼你叔呢。”
“你就跟他們一樣,叫我老木匠就是了。”
邢毅在心裡唸叨一下,覺得叫老木匠是有一股親切味。
一股烤苞谷的香味傳來,老木匠的愛人隨後端了一個簸簸從後面出來。
老木匠拿了烤好的嫩苞谷遞給邢毅,真香,一邊吃,一邊想起在上堰,蒲明發愛人端出來的烤洋芋,烤洋芋和烤苞谷的味道各不相同,但都特別香,居住在城裡的人很難吃到。
讓他心情激動的,兩家人用來烤苞谷和烤洋芋的,都是竹篾條編織的簸簸,形狀大小完全一致,簡直就出自一個人的手。
邢毅還注意到,小村沒有電,自來水也沒有。
老木匠告訴他,後山巖縫裡流出一股水,十戶人家二十七口人,百十隻雞,十來頭豬牛,怎樣都用不完。
看老木匠的牙齒,就知道,這水質很好。
水塔邊風光旖旎,小小村掩映在樹林裡,中午炊煙裊裊,邢毅心裡癢癢,請老木匠幫忙製作了畫夾,抽空進城購置紙筆,顏料,起大早就在外面作畫。
他發覺自己手法一點也不生疏,且滿腦子都是畫面,他隨心所欲,勾勒幾下,輪廓就出現了,再細描幾筆,一幅畫就出來了。
退後幾步看,再湊近半尺,怎麼瞅都覺得應該很好,拿到縣裡去參展,應該一點阻力也不會有。
他什麼時候學,在什麼地方學,跟隨學,從而成就這麼多技藝,無論怎麼也想不起來,這樣的片段性失憶,大概是被水衝進山洞時,腦袋上哪個部位被撞壞而造成的吧。
沒有破壞的部位,反而超常發揮,這應該是另一種說法,是什麼呢?
不管了,既然會這個,也喜歡,那就發揮好了,他在畫作前搖頭晃腦,似乎有些失控。
當然,也有感覺某個部位不順暢的時候,就擱下筆,就去老木匠家,在那面具和獅子頭跟前逗留一陣,定會有所收穫。
星期一,文啟義過來檢查工作,看見了畫,十分震驚,畫面有遠有近,有高有低,遠處是電站大壩的洩洪閘門,上半部是瓦藍的天空,一隻蒼鷹立在電站大壩洩洪閘門頂上,朝著天空展翅就要騰飛。
文啟義問:“知道這屬於哪一種型別嗎?”
邢毅回答:“好像,應該是屬於國畫大類吧,怎麼?文主任也喜歡?”
“我再問你,各式各樣的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類嗎?”
“我不知道,應該很多很多。”
“油畫,你懂嗎?”
“不懂。”
文啟義冷笑:“你知道我現在心裡怎麼想?”
邢毅搖頭:“我怎麼會知道。”
文啟義指了水電站的畫面:“不是你畫的,是你從外面帶來放這裡擺設的,我說我的心裡這樣想,你信嗎?”
說著湊近畫夾聞聞,這是新鮮杉木的氣味。
邢毅皺眉,眨眼,沒話可說。
文啟義看著遠處:“你到小小村去啦?”
邢毅回答:“去啦,請老木匠作了這個畫架。”
“那,你給人家多少錢?”
“他不要。”
“材料費也沒給?”
“他說就是自家後園里長的樹。”
“你瞧瞧,這就是樸實農民的性格。”
文啟義的話牽動了邢毅的心思,想到了小小村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小小村十戶人家,緊挨著水電廠,卻沒有電,要是從廠子里拉一根電線過來,就好了。”
文啟義說:“你以為就你想得周到?我們早就考慮過了。”
“考慮過了,那怎麼還不給他們拉?”
“你以為拉電容易嗎?電杆磁珠線子加上人工費,好幾萬呢。還有,以後管理呢?誰去找他們收費?不給怎麼辦?還有啊,他們對電的知識一點不知,用出問題來怎麼辦?觸電傷人了,誰負責?”
邢毅說:“多指點他們幾下,就都會了,富蘭克林發明電之前,也沒想那麼多。”
文啟義說:“富蘭克林?你為啥不說愛因斯坦?管好你自己,別人的事就不要管那麼多了。”
邢毅說:“你說得對,現在我就管自己的事,好啊,水塔也沒有拉電呢,是不是解決一下呢?”
文啟義說:“一般看守的人都不在這裡住,吃在食堂,所以也就沒有考慮拉線。”
“那冬天怎麼辦?”
“冬天就不用天天過來,反正那閥門都在小屋子裡,也凍不壞。委託小小村的人代看著,沒啥事的。”
“委託人來看,開錢不?”
“不開,他們就是出入的時候,帶個眼睛看一眼。”
“看來,看水塔這個崗位,是可設可不設的囉。”
“你來了不就可以設了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