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龍宇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拉攏朝臣,三國:家父曹孟德,狂龍宇恆,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荀彧聽了曹彰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心裡非常明白,曹彰這是送給自己一份大人情,讓自己可以得到天下讀書人的尊敬和愛戴,得到萬人敬仰。
荀彧雖然自視清高,但是這樣一個千古留名的機遇,的確對他有很大的誘惑。
但無功不受祿,曹彰怎麼會好好地如此對待自己,顯然必有所圖。
荀彧何等聰明,馬上也就意識到,自己在漢室朝臣中的地位,以及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是曹彰最為看重的地方,如果自己肯幫曹彰說話,他獲得世子之位,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荀彧很清楚,論才學、武勇、謀略甚至現在的待人之道,曹彰儼然更勝曹丕一籌,但是如果自己選擇支援曹彰,就註定要違背禮法,甚至會造成曹氏家族的內亂,這對於剛剛穩定的朝政卻是極為不利的。
出於這樣的考慮,他選擇了再次拒絕:“公子的美意,在下心領了。只是……”
曹彰已經猜到他要說什麼,直接開口打斷了他:“令君,您是明白人,要振興漢室,需要的是有德有才之人。讓天下有志讀書之人,都可以看到《千字文》,這份功德有多大,您很清楚。”
“讀書人多了,為朝廷效命、從政的人多了,才可以更快地穩定時局。現在的大漢,是需要一個遵循禮法的尚書令,還是需要萬千有才的學子?令君,應該能分得清。”
“更何況,我父親到底會如何選擇,又豈是令君一人可以左右?令君若因拘泥禮法而錯過造福萬千學子的機會,才是大漢的罪人,天下的罪人!”
“在下斗膽,請令君為了天下讀書人,為了大漢的未來,答應在下!”
曹彰很清楚荀彧的心裡最在意什麼,直接把問題上升了高度,給荀彧扣上了一頂大帽子。
曹彰的這一番話,讓荀彧徹底無語了。
他不得不承認,曹彰的話有道理,自己的想法太拘泥於小節。相對於天下學子的未來,到底誰做曹操世子又算得了什麼?
曹操生性多疑善變,自己是否支援曹彰,並不會直接影響曹操的決定。
更何況,曹彰的確各方面能力都遠超曹丕,選擇他做世子,並非最差的結果!
想到這裡,荀彧終於不再猶豫,恭敬地向曹丕還禮:“公子所言,在下實難拒絕。只能有言在先,今日答應公子所請,只為天下學子,還望公子日後勿要以此相脅才是!”
曹彰清楚荀彧是個硬骨頭,歷史上的他,即使是面對共事二十多年的曹操,都能據理力爭,不希望他越禮對漢室不敬。
自己若是一味強求,只能適得其反,自己送他《千字文》本就是攻心為上,和他拉近關係的想法,又怎會強迫他答應日後幫助自己。
曹彰一臉嚴肅地回應道:“令君多慮了,在下此舉只為蒼生,日後令君如何抉擇,任由令君憑心而定,在下絕無二話。若違此言,天人共誅!”
荀彧聽曹彰許下這樣的重誓,明白了他的誠意,也不再遲疑,恭敬地說道:“公子高義,為天下學子謀福,更令荀氏可以留名青史!這份恩德,荀彧感恩不盡,公子所託,在下拜領!”
荀彧說完,躬身向曹彰施禮。
曹彰聽到荀彧答應自己,知道他是一個真心為萬民著想的君子,也從心底油然而生了無限敬意。
曹彰躬身向著荀彧還禮,兩人相對而立,此時的心中只有彼此的尊重,並無任何雜念。
兩人施禮完畢起身。
曹彰對荀彧說道:“令君,今日除了要請您代為發表《千字文》,在下還有一件事要煩勞您。不過請放心,此事絕不會再讓令君為難,反而對令君,乃至整個荀氏家族都是一件好事。”
荀彧何等聰慧,馬上就猜到了曹彰的用意,平靜地說道:“公子是希望荀氏一起加入新紙和《千字文》的印刷推廣對嘛?”
“令君只說對了一半,除了荀氏,其實我還聯絡了太常楊彪、將作大匠孔融以及國丈伏完,想必他們應該很快就到了。
弘農楊氏是漢代的名門望族,楊彪更是楊修之父,護衛獻帝東歸的功臣。
孔融乃是孔子的後代,亦是名滿天下的名仕,被袁紹之子袁譚擊敗後,來到許都,被委任了官職。
伏完則是當今天子漢獻帝的皇后伏壽的父親,當朝國丈,也是漢室重臣。
這三人是曹彰經過反覆斟酌考量之後選定的人選,他們都是既有名望,也有地位和話語權的人。
荀彧聽到曹彰提到的人選,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對曹彰的敬佩又增添了幾分。
就在此時,有下人稟告,楊彪等三人都到了。
荀彧對曹彰的辦事效率極為讚歎,立即吩咐下人將三人請入。
幾人相對施禮之後,分賓主落座。
“不知公子將我們請到尚書檯,有何事?”楊彪坐下之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詢問著。
曹彰將曹公紙和《千字文》拿出,請三人一一觀看,隨後將曹操準備發售曹公紙,以及荀彧要發表《千字文》作為啟蒙書籍的事情跟他們講述了一遍。
三人看著曹公紙和印刷裝訂精良的《千字文》都是讚歎不已,但還是沒明白曹彰刻意聚集他們是何用意。
曹彰面對三人笑著說道:“三位都是朝廷重臣,自然知道這發售曹公紙和《千字文》的利潤有多高,我請你們來,就是想請你們和令君一起加入這筆生意。”
“我可以拿出淨利潤的兩成,由你們四家平分!”
“之所以只有兩成給各位,是因為這曹公紙乃是我父親名義發售,要拿出兩成留作軍需。”
“新紙和活字印刷術前期的試驗,都是由京兆尹司馬家完成,後續的造紙,刊印,也仍以他們為主,作為最初的投入者,他們分到兩成利潤,我覺得是極為合理的。”
“因為造紙和活字印刷的技術是由我想出,所以我要留下三成。”
“還有一成,我的想法是送給當今天子,以供陛下日常開銷。”
“雖說幾位是平分兩成利潤,但其中收益多少,各位應該可以分析出來,畢竟新紙和活字印刷的技術,可是我們獨有。”
“而且我相信,這發售曹公紙和《千字文》取得的名望,才是各位更看重的。”
“各位無需出資,只需動用家族人員和門生故吏,協助宣傳推廣,就可獲得利潤,不知幾位意下如何?”
曹彰平靜地將自己拉攏幾人參與生意以及利潤分配的方式,詳細做了一番介紹,徵求著他們的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