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風火遭劫,鎩羽而歸
微風起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風火遭劫,鎩羽而歸,我在修仙界修蜀山道法,微風起時,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禹皇治水之後,共留下了一十八件至寶,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禹王劃分九州之後,留下的九鼎。
此九鼎不但是神道至寶,也是皇權象徵。
自大夏滅亡之後,便已經散落消失,此後的周天子九鼎,只是其的仿製品,並無原有的神效。
除了象徵神道皇權的九鼎外,還有可分水定波的禹王令,可開山引流的武丁開山斧、可號令天下水妖的禹皇鏡、可鎮四海之水的定海神針鐵、可疏通天下山川河道的分金挫、可測諸河深淺的禹皇尺,可清萬水水質的碧海瓶,共八件治水之寶。
這八件至寶,威力有高有低,但皆不是什麼鬥法之寶,並不被歷代修道之人所看重。
時至今日,除了禹王令、武丁開山斧和定海神針鐵還有行蹤外,其餘五件至寶,經過時代變遷,已經早已和九鼎一般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誰也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裡藏著。
便是以齊漱溟先天指命神算的造詣,也只能隱約推算出一兩件至寶的大約位置,其餘的或因為被高人所藏,或因為不到出世之時,皆難以算到。
禹王令一入九曲黃河大陣,便生出了奇妙的變化,只見這平常只能算是一般的法寶,此時卻是自發脫離了阮徵的掌控,射出一道奇光。
奇光所過之處,黃河暗湧平息,不復剛入陣之時的兇惡。
阮徵神色一喜,朝著風火道人道:
“此陣果然被禹皇所克。”
吳元智沒有喜色,反而神色凝重,一指前方道:
“沒有那麼簡單,你看。”
阮徵順著吳元智所指方向一看,卻見被禹王令平息了暗湧的河道,又生出了其他變化。
無數神砂緩緩而動,七十二種神風自虛無之中吹拂而過,河面浪花越打越高。
禹王令對於水行的剋制,的確厲害,但卻只能對付九曲黃河大陣的一種變化,無法真的剋制這座大陣。
熄了暗湧,卻起了大浪,陣法變化卻是比剛才還要厲害了幾分。
上有神風吹拂,下有浪花打來,不過片刻,禹王令奇光所定住的地方便越來越小。
吳元智連忙放出一件芭蕉扇般的法寶,朝著吹來的神風一扇,一股由九種奇風混合了數種真火的神光,便朝著神風燒去。
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看著倒是威勢不凡,可未到片刻,真火便被吹滅,九種奇風失了掌控,混合著七十二種神風又生出了更加厲害的變化。
吳元智,所扇出的此九種奇風,皆不在黃河大陣所煉的七十二種神風之內,此時七十二加九,正好得了九九歸真之數,八十一種神風奇風相互糾纏,竟然相互融合,化而為一,成了一股浩浩黑風。
“不好,先天三昧神風。”
此風宇內不存,仙界亦無,乃是修道人過五衰之劫時才會自無名而起,最是惡毒。
黑風吹過,本來護住兩人的法寶立刻腐朽,禹王令也被吹入了河中,沉入河底。
一風吹過,骨肉削,二風吹過,神魂朽,三風吹過,形神散。
第一陣黑風吹過,兩人的法寶便俱都失去了神效,還未等二人反應,第二陣黑風便已經接踵而至,只是瞬間,二人法體便骨肉全無,只剩下了兩道元神。
第三陣黑風將至之時,眼看二人便要神魂俱消,冥府除名之時,一道浪花升起,將二人元神打滅,讓二人不至於魂飛魄散,徹底被這神風滅了存在的痕跡。
此番變化極快,陣外眾人上一瞬間還看到禹王令發威,正自振奮,下一瞬,便看到二人被吹滅了法體,打散了元神。
“多謝道友手下留情。”
齊漱溟看的清楚,剛才若不是李道成催動了大陣變化,吳元智和阮徵連投胎轉世的機會也無。
李道成打了個稽首道:
“兩位道友並無作惡,反而身有功德,貧道只是順勢而為,妙一真人不必言謝。”
言罷!看了峨眉眾人一眼,道:
“受了吳道友補足,此風如今已經入了先天,我等亦無法可制,峨眉諸位道友,可還要再次破陣?”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陣本來無此厲害,結果因為多了吳元智採集的九種稀少奇風,讓這大陣威力再上一層,不但自身遭了劫數,最重要的卻還失了禹王令。
不過因此眾人也知道,這禹王至寶,的確有剋制此陣之效,倒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今日天色已晚,我等明日再來破陣。”
齊漱溟道了一句,毫不猶豫的一拂大袖,帶著眾人退出百里,落在了另外一處山頭。
李道成失笑一聲,此時剛過正午,哪裡來的天色已晚?不過他也不曾在乎,此陣玄妙,此時還未展露百一,便讓他們去尋所謂的剋制法寶前來,又能如何?。
三人既然擺下大陣,便是要堂堂正正讓峨眉低頭。
看著峨眉一行人暫時退走,李道成也自一甩浮塵,笑道:
“諸位,我等也先回吧!”
只是稍稍露出鋒芒,峨眉便去了一個真傳弟子,一個二代長老,峨眉何時吃過這般大虧?且還是吃了大虧後,還讓齊漱溟真心感謝手下留情?
此等手段,眾人皆心服口服,特別是如陷空老祖這般,被峨眉欺辱的夠嗆,還要被逼著感謝人家的,更是心情激動,只覺得當真是天道好輪迴。
“這位李掌教,怕也是個不輸妙一真人之輩。”
自來此界之後,面對陌生的環境,李道成漸漸和兩個師兄師姐拉開了差距,如今不管是五臺內部,還是外人來看,李道成無疑都是此時五臺派的領頭人。
不提眾人信心大增,暗中歎服,將李道成拉高到了和齊漱溟同等地位。
此時已經躲在五臺山十餘日不敢動彈的笑和尚,看到自己心中一直以為天下無敵的峨眉鎩羽而歸,卻是漸漸起了無名嗔心。
相比於道家玄宗,天魔們更加鍾愛佛門,佛祖成道之時,便有天魔之主波旬前去親自阻道。
而佛門也一直以來,以度化大魔為無上功德。
兩方恩怨,難以言說。
一念佛一念魔,絕不是簡單說說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