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24 新與舊3,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造如此多的火炮火銃,朝廷賦稅能否支應?”突然聽到一種全新的、從未接觸過也從未思考過的戰爭理論,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馬上相信,會習慣性的尋找漏洞反擊。
王象乾選擇了成本做為突破口,兵部對製造大炮與火銃並不陌生。今天的火炮和火槍明顯比兵部製造的優良,價格肯定也更貴。
神機營不過5000多人,連火銃帶火炮的數量也沒超過八成,而且無法單獨作戰,還需要步兵和騎兵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威力。
若是要裝備好幾萬神機營,每年不用打仗,光訓練的損耗就夠瞧的。如果在成本上朝廷負擔不起,那皇帝所說的新理論就是鏡中月水中花,再好也無法實現。
“海軍陸戰衛的規模和神機營相仿,既可以是步兵也能做為騎兵,只要馬匹和廂車數量足夠用,不需任何輔助也能作戰。
水戰衛的每艘戰艦也裝備了各類大炮,大則四五十門,小則二三十門,連同造船所需費用,這些年來靠內帑支應也不見絲毫拮据。”
聊成本是吧,那就太好了。大規模熔鍊、半機械化鑄造加工的成本,肯定比傳統小作坊手工生產低很多,再加上更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和裝置,成品率還會大大提高。
新軍和傳統軍隊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戰術層面,恰恰就是成本。而國與國之間大規模戰爭的核心,也不是誰的技戰術高超,而是誰能打得起、耗得住。
“確實是好炮,確實是好炮……陛下這些年一直在各地興建工廠,還拉著臣等一起入股,用心良苦吶!”
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呢,王象乾暫時無法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擺在城頭上的火炮確實比神機營用的精良。只要摸一摸炮身,再低頭看看炮管內壁,稍微懂點火器的人就能得出相似的結論。
膛壁光滑、結構緊實、材質細密、比例勻稱,基本看不到沙眼、蜂窩,有些地方被打磨得如同鏡面。這種質量不光兵部的鑄炮作坊沒有,怕是連大內兵仗局也做不出來。
可王象乾還不甘心,既然從成本上找不出毛病,那就得聊聊企圖了。景陽皇帝從登基開始有一件事始終沒停,建工廠,各種各樣的工廠。
以前大家習慣性的認為皇帝是在為內帑斂財,不讓收礦稅了就改用工廠。現在思量起來好像遠不止如此,除了賺錢應該還有更深遠的企圖,比如新軍。
“嘿嘿嘿……愛卿猜對了,朕從做皇子起就沒有一日不在為大明的將來思考。想來想去,只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不做大的改動,還按照原本的模式混日子,江山社稷不久矣。
之所以到了這種地步,主因並不是朝臣們懈怠,也不是百姓們懶惰,而是時代變了。
天下不再是一家一姓一朝的天下,放眼看一看,女真、蒙古、朝鮮、日本、安南、暹羅、呂宋都在變,歐羅巴人的大帆船載著白銀香料和大炮,不遠萬里前來虎視眈眈,可謂四面楚歌。
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然可用來耕種的土地並不充裕,再加上氣候、水源等諸多因素,光靠農桑只能勉強讓百姓不挨餓受凍,怕是連吃飽穿暖都做不到。如果再遇到天災人禍,朝廷需要用兵,必然捉襟見肘。
想徹底解決這個難題,工廠才是出路。它可以讓農民照顧更多土地,讓織戶產出更多綢布,讓士兵具備更高戰鬥力,讓工匠如虎添翼,最主要的是讓朝廷收到更多稅賦。
有了這些錢糧朝廷才能養強軍、才能給臣子提供更好的待遇、才能鋪設道路橋樑、治理河流開墾土地、修建醫館書齋讓更多人讀書認字,讓更多百姓衣食無憂,讓環伺的宵小不敢輕動。
兵強了國才能穩,國穩了民才能富,民富了朝廷自然水漲船高。這樣算不算盛世朕無法自己評判,但朕願意為這個目標去試試,也希望愛卿和諸位臣工能鼎力相助。
朕知道新政會給很多人帶來困惑甚至傷害,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些。走私也好、兼併土地不納稅賦也罷,終歸有損道德禮法,如果可以從正常貿易和工廠分紅中獲得更多利潤,何必非得看著腳尖前面這點小利不放呢。
大明就像一口鍋,百姓、官紳、皇家,皆要從中取食,誰多吃一口,別人就會少吃一點,千百年來,篡位、謀反、民變,都是為了能在這口鍋裡多吃一口,僅此而已。
工廠和開海,可以讓這口鍋變大、裡面的飯變多,每個即便只吃半口,依舊要比以前吃到嘴的飯要多。在這一點上,朕的新政不是在趕盡殺絕,反而是個機會。
但做為大明的棟樑之輩,該不該只把眼光盯在個人得失上,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難題。朕是不是聖人,暫不做評判。可朕是皇帝,代天馭民,有權力也有責任替大明所有人做出選擇。
如果誰看不清得失,僅為了個人私利就攔著朕、攔著大明的出路,頑冥不化,那就只能與沈鯉、李廷機去作伴了,休怪朕心狠!”
話已至此,洪濤就不用再刻意隱瞞了,痛快的承認了蓄謀已久的事實。此時老謀深算、工於心計不再是貶義詞,變成了能力的體現。
沒有一個屬下願意跟著傻白甜領導混,也沒有一個臣子僅僅是因為皇帝個人品格高尚就誓死追隨。其實古人早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警句。
人這一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一刻不停的追逐利益,各種各樣的利益。誰能帶著他們獲利誰就是聖人,會被無限拔高推崇。反之則是蠢貨,除了在某些時刻拿出來忽悠人,毫無用處。
現在洪濤不光把利益在什麼地方、該怎麼獲取講明白了,還給出了名利雙收的可行性。同時也給出了反其道行之的結果,算是最終通牒。願不願意跟隨、能不能配合,每個人情況不同,自己琢磨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